劉備欲奪西川,龐統為其謀劃上中下三策,為何劉備選擇中策

在諸侯爭霸的亂世三國時期,全國到處都湧現出一些實力強大的地方勢力,劉璋所在的益州正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赤壁之戰過後劉備搶佔荊州,隨著實力的增強逐漸有了攻取西川的打算,但是由於雙方實力並不懸殊,劉備想要徹底擊敗劉璋並不容易。就在雙方對峙階段,龐統為劉備定計上中下三策,劉備為何毫不猶豫選擇了中策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劉備欲奪西川,龐統為其謀劃上中下三策,為何劉備選擇中策

首先來看看故事發生的背景。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無奈之下只能退回北方休養生息,劉備則趁勢佔據荊州作為立足之地。由於缺少了強敵曹操的襲擾,劉備在經過一段時間發展過後實力增強,逐漸開始把眼光放到西川這塊地方上來,只是西川地勢險要屬於易守難攻之地,劉璋雖然庸弱但是兵精糧足,劉備即使有心也無力強攻西川。

劉備欲奪西川,龐統為其謀劃上中下三策,為何劉備選擇中策

就在劉備苦思竭慮想要找到出兵西川的藉口,機會就自己找上了門。劉璋本身就是一個性格懦弱之人,由於害怕張魯的攻勢決定向外求援,而他手下的謀士張松和法正等人也感到懷才不遇,想要找到一位明主共成大事。於是張松和法正等人就向劉璋提出建議,將劉備引為外援領兵入川共拒張魯,這對於劉備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劉備欲奪西川,龐統為其謀劃上中下三策,為何劉備選擇中策

劉備領兵入川之後拿著劉璋提供的糧餉,但是卻遲遲不肯動身進攻張魯,因此得到劉璋猜疑。就在雙方相持不下之際,劉備感到取川並不容易,於是就找來身邊的軍師龐統問計。龐統本就是天縱奇才,而且劉備入川之事又是其一手策劃,早就有良謀在心,於是就向劉備提出了上中下三條計策。

劉備欲奪西川,龐統為其謀劃上中下三策,為何劉備選擇中策

龐統提出的第一條計策叫做上策,就是讓劉備率領一支精兵奇襲成都,劉璋本意是讓劉備率軍援助自己必定對其沒有過重防備,劉備軍隊戰力強悍必定能夠一戰成功,輕輕鬆鬆拿下西川。中策是讓劉備謊稱荊州有緊急軍情率軍回去,劉璋手下的將領都對劉備非常戒備,必定會親自領兵前來相送,劉備就可以藉此機會將他們擒住並且帶著他們的兵馬攻向成都。下策就很簡單了,就是暫時不取西川撤回荊州另做圖謀。

劉備欲奪西川,龐統為其謀劃上中下三策,為何劉備選擇中策

劉備在經過一番考慮之後,放棄了上策和下策,決定選用龐統給出的中策。事情的發展正如龐統所料,楊懷和高沛兩人都是劉璋的部將,在得知劉備即將撤軍的消息後趕來相送,結果就被劉備擒殺,此後劉備揮師攻向成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那麼,劉備為何會在三策之中選擇中策呢?其實原因非常簡單。

劉備欲奪西川,龐統為其謀劃上中下三策,為何劉備選擇中策

龐統所給出的三條計策中,首先被劉備所排除的就是下策了。眾所周知劉備是一個非常有志向的人,也一直有成大事的決心,此次領兵入川已經是經過深思熟慮過後的決定,沒有取得戰果的情況下必然不會輕易撤兵。況且此次劉備是受劉璋邀請才得以順利進入西川,如果不把握住這次機會,再想要強攻西川就要經過重重防守,更加不易,因此劉備必然不會採納下策。

劉備欲奪西川,龐統為其謀劃上中下三策,為何劉備選擇中策

至於上策則顯得非常冒險。劉備素來以仁義作為立身之本,非常看重民心的歸屬,此次受劉璋所邀入川拒敵是正義之舉,若是突然撕毀盟約攻取成都,無疑是把自己積攢多年的聲望和形象白白葬送。雖然上策是一個非常省事並且省時間的策略,但是對於劉備以後的發展卻極為不利,劉備是一個眼光長遠之人,自然不肯採用此計。

劉備欲奪西川,龐統為其謀劃上中下三策,為何劉備選擇中策

你對此有何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