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川、東川、益州、漢中、巴郡,看懂三國先要了解這些地方

孫權派諸葛瑾向劉備討還荊州,劉備推辭說等我取了東川再還,孫權大呼:劉備老兒太狡猾!《三國演義》裡的西川、東川、益州、漢中都有什麼分別呢?

西川、東川、益州、漢中、巴郡,看懂三國先要了解這些地方

劉備入川之前形勢

在演義裡西川和東川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西川是指劉璋佔領的益州部分,東川是指張魯佔領的益州部分,東川和西川合起來就是東漢的益州刺史部。公元188年,劉焉被授予益州牧,招募關中和南陽等地流民,組織武裝進入益州,平定益州內亂後劉焉關閉道路,與中央聯繫中斷,做起了益州的土皇帝。張魯本是劉焉的部將,他在劉焉的支持下殺死漢中太守,遂佔據漢中。劉焉死後,其子劉璋繼位,因劉璋殺死張魯的母親和弟弟,兩個人反目成仇,劉璋和張魯於是分割了益州。

西川和東川這對詞是唐朝才出現的,唐玄宗時設置了劍南道節度使,唐肅宗繼位後將劍南道分為劍南東川節度使和劍南西川節度使。宋朝延續使用為西川路和東川路,蜀貫中在寫《三國演義》時,應該就是借用了後來的概念。

益州是漢武帝時才設置,當時將全國分為十三州,每州設刺史進行巡視監察,並不算真正意義的行政單位。刺史的俸祿只有六百石,而太守的俸祿卻有二千石之多。

在《禹貢》裡劃分的天下九州並不包括益州,但是九州中的梁州是指漢水流域地區,即包括漢中。

西川、東川、益州、漢中、巴郡,看懂三國先要了解這些地方

陳式將軍

漢高祖劉邦興起於漢中,因此漢朝在漢中不封藩王。梁州除了漢中郡,還包括蜀漢稱為“東三郡的”上庸、房陵、魏興郡,從廣漢分置出來的梓潼郡、武都郡、陰平郡。劉備時派吳蘭、雷銅取武都、陰平,結果被曹洪擊敗,吳蘭戰死。公元229年諸葛亮第三次北伐,派陳式襲取武都、陰平,諸葛亮也因此功官復原職。東三郡則在孟達反叛降魏後一直被魏國牢牢佔據。

西川、東川、益州、漢中、巴郡,看懂三國先要了解這些地方

斷頭將軍是指戰國時巴國名將蔓子

楊修向張松請教蜀中風土時,張松答道:“蜀為益州,素稱“天府之國”,路有錦江之險,地連劍閣之雄。”蜀地是益州的一部分,而且是最富庶的一部分,其次漢中,其次巴。劉璋當時佔領的包括巴、蜀兩部分,但在演義中簡單地稱為蜀,巴則被相對地弱化了。只有在張飛分兵從陸路入川時,在巴郡遭到嚴顏的強烈抵抗,留下“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曲膝之輩”的名言,上演了張飛義釋嚴顏的佳話。在春秋戰國時期,益州範圍內主要有巴、蜀、苴、褒、庸等幾個諸侯國,秦國在收服這些地區後將其劃分為巴郡、蜀郡、漢中郡,由秦國直接統治。

西川、東川、益州、漢中、巴郡,看懂三國先要了解這些地方

魏蜀吳三國鼎立

益州下屬還有一個益州郡,在雲南滇池附近,公元225年劉禪將其改為建寧郡。益州的州治原來在雒縣,劉焉入主益州後先遷到綿陽,後來又遷到成都,自此之後成都不僅一直是益州的州治,而且成為西南地區絕對的核心,發展越來越完善,成為全國有名的大都市。而雒縣作為州治,有較好的城防,所以劉備在進兵成都的路上,圍攻雒城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兵力、財力,還折損了軍師龐統。

劉備的蜀漢其實連益州都沒有完全佔領,李嚴曾要求將巴地五郡另設巴州,結果被諸葛亮否決了。益州雖然是一個面積很大的州,但是在地理上相互依存,蜀地最富庶,漢中和巴地勢險要,可以作為蜀的外部屏障,如果兩者中有一個有失,那麼蜀地就很難保存,唇亡齒寒。這就是法正所說的,魚復與關頭實為益州福禍之門”。

------------------

參考資料:《三國志》、《華陽國志》、《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