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小事的人,最有出息

01

但丁说:

“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

但是,人与人之间终究是有差距的,而这种差距就包括语言交流上的差异。

在朋友圈中,有这么一个现象。

思想平庸的朋友坐在一起,聊的便是明星八卦及生活琐事等小事。

而优秀的朋友走在一起,提及的则是学识修养、职业晋升等信息。

不谈小事的人,最有出息

02

你的朋友圈

暴露了你的生活层次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总是倾向于和自己的同类待在一起。

美剧的《生活大爆炸》就很好表现了这种“层次等级”概念。

该剧描述了一群高智商死宅,他们都是一些物理学、宇宙学等领域的拔尖人才。

然而,当其他平凡人的角色加入时,由于不一样的思想的碰撞,制造出无数笑料。

天才认为凡人一无所知,凡人嫌弃他们各种怪癖,没有生活常识。

不谈小事的人,最有出息

在物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同频共振。

说到底,由于人们学习、阅历、智商等一系列综合能力的差异,普通人和天才们说不到同一个频道。

比如:当普通人在问爱因斯坦是谁时?天才们早就谈到相对论甚至更远了。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舒适区,朋友圈也是如此。

两个连简单交流也无法理解甚至解释都听不懂的人不可能会走到一起。

普通人的朋友圈不会谈什么天文地理,交流的只是一些简简单单的芝麻小事,或某某又借我钱了?哪个同学找对象了?

但优秀的人不一样,他们的阅历和学识更广。

这足以让他们上溯远古,猿人时代,下及地理,太平洋或北极圈等一带。

古人说:观其友,知其人。

通俗来讲,就是你的朋友圈,暴露了你的生活层次。

不谈小事的人,最有出息

03

学习他人优点

让自己越来越优秀

有一次过年,我返回故乡。

一位旧友结婚请吃饭,照以往印象,她的性情很是内向,羞于表达,也不会说话。

然而,在那场宴席上,她的谈吐完全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坐上的她言辞流畅,一举一态都很优雅,毫无伪饰,落落大方,似乎任何人说什么,她都能适时地应对,予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同为一个内向的人,对她的这种变化,我有着浓厚的好奇心。

于是,当客人全都散去,所剩无几之时。

我直率地问道:你为什么变得越来越优秀了呢?今天的你表现也太精彩了!

因为我们曾经都有着一样的困扰,心领神会你的她就笑了笑,招了招手,答道:

“因为我学会了向身边的朋友学习。

我有一个朋友比较有演讲天赋,挺会讲故事。

她总能把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以及历史故事说得幽默有趣。

在她的影响下,我学习她的讲话方式,注意别人和她说话的区别点。

周末一到,我便待在卧室读语言表达、情商礼仪学、经典名著等等多类的书籍......”

不谈小事的人,最有出息

听完她的话,我幡然醒悟。

原来,学习不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生活才是我们学习的最好场所。

没有人没有缺点,更没有人没有优点。

只要我们学会观察,善于发现,知道总结,向周边的朋友学习他们的优点,也能改变自身的缺点,让自己越来越优秀。

如果你遇到10个朋友,哪怕他们每个人身上只有一个优点,你全部吸收,身上就会有十个闪光点。

但其实,你遇到的朋友肯定不止10个,那再加上陌生人呢?一年有300多天,可想而知,这个数量之庞大,却对你影响较深远。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只要我们时刻向身边所有朋友虚心学习,就一定会越来越优秀。

不谈小事的人,最有出息

04

真正出息的人

开口也是大事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伟大领导人毛泽东。

1913年春至1918年暑,毛泽东就读于“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后又改名“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当年的一师大学习条件比较差。

为抛开这些因素,锻炼意志,坚持学习,毛泽东每天故意坐在闹市口认认真真地捧读书籍,以培养自己看书的静心、恒心。

毛泽东学习的动力来源于他救国救民的志向。

他这样表述自己这种“源”的张力,除了不谈女人以及生活上不谈琐事以外,就连同伴连生活中的琐事是不谈的。

有一次在一个青年的家里,他和毛泽东谈起‘买肉’的事情,并且当面叫佣人来和他商量,叫佣人去买。

毛泽东动怒了,以后就不和他来往。毛泽东说:“我和朋友只谈大事,只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

不谈小事的人,最有出息

在那青春洋溢的岁月里,毛泽东只谈大事,一心向学,更顾不上自己的日常“生活质量”,也不注重简单的饮食打扮。

尽管他箪食瓢饮、穿着朴实,却把身上的钱大都花在买书和订报上。

毛泽东还说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立志报国的他的确将这种“只争朝夕”的学习和立业精神分毫不差地贯彻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该努力的青年时代,毛泽东毫不松懈,哪怕与朋友交流,他也只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事!

不谈小事的人,最有出息

05

由此可见,好的交流是一门艺术活,需要脑与心的结合。

有意义的社交,绝不是一群人的胡乱狂欢、海吃海喝。

它应该是一群志同好友的聚集。

在聚集中,他们会分享高质量的资源,相互实现自我价值。

英国有句谚语:“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们如能正确地运用它,一次足矣。”

但如果我们的交流只停于表面的肤浅,那么这种圈子,其庸俗性可想而知。

你若庸俗,朋友想必庸俗。

你若向上,朋友也会向上。

你若和他们讨论学习,慢慢地,自己的圈子也会越来越有意义。

你若和他们少谈小事,而聚焦学习探讨、职业晋升等一系列大事,你自己也会越来越有出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