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营养?正长身体的3至12岁孩子,日常注意这5点,吃得健康又长个

现在的人们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爱吃的人们,可是360°无死角的满足,然而,有的孩子们的身高虽有提升,但并不明显,这是为什么呢?营养专家称,这是因为孩子们缺营养。What?缺营养?这一石激起千层浪,家长们哭诉“我每天好吃的好喝的伺候着,这体重直线上升,都已经超过我,赶上他爸了,这怎么会缺营养呢?”其实,吃的多并不一定吃的正好,“缺营养”也不是孩子所有营养都缺,而是缺某一种或者几种微量元素,再或者就是缺乏有效的体育锻炼。

缺营养?正长身体的3至12岁孩子,日常注意这5点,吃得健康又长个

☑ 1. 了解孩子内在所需,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主要有五大类,一个都不能少。

想要了解孩子内在所需,咱们就先来说一说孩子日常所需的五大类营养元素吧!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矿物质这五类。这五类又有所分工,比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这四类构成了孩子的身体;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这三类为孩子提供能量;蛋白质、维生素这两类是预防孩子身体患病;维生素、矿物质这两类是有抗氧化平衡身体功能的作用。因此,孩子的身体需要这五大类营养元素,一个都不能少,如果哪一类欠缺,就有可能进入亚健康阶段或者是直接生病。

缺营养?正长身体的3至12岁孩子,日常注意这5点,吃得健康又长个

☑ 2. 想要孩子长高个,合理补钙,要注意多种营养素的摄取,不可盲目补钙。

孩子缺钙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青少年儿童缺钙可能会引起以下多种方面的不良反应:①厌食、偏食;②易惊醒、夜啼;③容易感冒生病,免疫力低下、易感染;④孩子头发稀疏;⑤孩子的智力发育迟缓;⑥还有可能表现为学步、出牙晚,或者是出牙不整齐;⑦让宝爸宝妈们都很担心的X或O型腿;⑧鸡胸(这个表现很明显);⑨方颅、佝偻病、骨骼发育不良等骨骼疾病。

缺钙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当孩子处在生长发育高峰期当然要补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补钙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用适当方式补钙,不能随意的乱补钙剂。下面彩彩给大家提供的是一些补钙食物。(缺钙小朋友身体个体差异,具体食用情况,请咨询过医生之后使用)

※ 孩子可以吃的日常含钙食物有:牛奶、酸奶、泥鳅、河蚌、螺、虾米、花生、芝麻酱、小虾皮、海带、酥炸鱼、牡蛎、甘蓝菜、花椰菜、白菜、豆腐、松籽、油菜、芹菜、雪里红,羊肉、鸡肉和大部分干果等。

缺营养?正长身体的3至12岁孩子,日常注意这5点,吃得健康又长个


☑ 3. 孩子吃的东西,一句话总结是“饮食要多元化”。

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孩子,蛋白质、锌、铁、钙、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的需求量,比大人要高出来很多,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长高,会加大营养的补充,但是,大部分的孩子都有挑食的毛病,彩彩想说最好给孩子吃的东西多元化一些,即使不太喜欢的食物,也要想办法吃一些(再或者是换做相似的营养的食物给孩子吃)。因为生活中只有平衡膳食,保证孩子相关营养物质的摄取,以及比例合适、数量充足,才能有效促进孩子体内的钙和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

缺营养?正长身体的3至12岁孩子,日常注意这5点,吃得健康又长个

☑ 4. 多角度、全方位警惕孩子发展成肥胖儿。

可能有的老人觉得自己的孙子胖点儿好看、可爱、富态,然而,过度的肥胖对孩子的坏处何止是一二,家长朋友们一定要认清才行,具体有以下几点:①孩子们肥胖很直接的就是影响体型,进而就是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自卑;②儿童期的肥胖可导致成年后的肥胖病,如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骨质疏松等,给身体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③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曾经有人从心理学角度,对正常孩子和肥胖儿进行对照跟踪研究发现,肥胖儿的自我意识受损,自我评价非常的低,出现不合群现象,比正常孩子有更多的焦虑。④肥胖儿的幸福和满足感非常的差,怀疑自己怀疑别人,并且这种自我意识受损程度,随肥胖程度增加而不断的加重。因此,预防和警惕孩子全方位多角度的肥胖很重要。总之一句话,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不喝饮料,按时作息。

缺营养?正长身体的3至12岁孩子,日常注意这5点,吃得健康又长个

☑ 5. 根据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运动爱好,日常进行适当合理运动。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孩子的运动项目,比如孩子喜欢蹦跳,可以给孩子准备跳绳或者是踢毽子;如果孩子喜欢奔跑,可以和孩子一起遛弯散步;孩子喜欢探索,那就捉迷藏;孩子喜欢足球,那再好不过了,请宝爸陪着孩子踢一踢足球也不错哦;如果孩子喜欢篮球,也不错,可以适当的鼓励,万一成为下一个姚明呢?此外,家长还要注意带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一晒太阳。每天半小时至一小时中、低强度的体育运动最好了,这样可以加强新陈代谢,加速孩子血液循环,促进生长激素的不断的分泌,加快骨骼和肌肉组织生长,有益于孩子长高个。请注意!不管是什么运动,都不要运动过度,孩子的骨骼比较脆弱,不可一次性长时间锻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