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它的国产古装还是没出现

(本文由Sir电影原创:dushetv)

临近春节,有一个词开始升温——

中国风。

纵观所有春晚节目单,热热闹闹各种“国风”。


打败它的国产古装还是没出现


打败它的国产古装还是没出现


打败它的国产古装还是没出现


央视、湖南卫视、东方卫视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形式被开采。

其中,掺杂不少“假国风”

一窝蜂的古装剧,披着国风外表,粗制滥造;

以至广电总局发布新规,“最严限古令”。


打败它的国产古装还是没出现


剧集之外,也有人瞄准了综艺。

依然打着国风旗号,瞎搞胡闹。


打败它的国产古装还是没出现


该不该限,该不该发扬。

首先,必须搞清一个问题——

什么是真国风?

穿古装,梳发髻,配乐中插点传统乐器……

这就是中国风?

古风≠中国风。

提起中国风,Sir首推的不是剧集、综艺,或者节目。

是动画。

31年前,它送到国外,拿回至今国产动画界唯一一座国际A类电影节奖杯。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豆瓣1.5万余人打出9.3,独占国产短片鳌头。

即便再过50年,它都值得被安利——

《山水情》

Feelings of Mountains and Waters


打败它的国产古装还是没出现


中国水墨动画经典作。

有多牛逼?

上图是《山水情》市面上能找到的唯一一张海报(法国版),且它已经在某收藏网站拥有自己的编号……

绝版货。


打败它的国产古装还是没出现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当年开始这个项目,完全是冲着拿奖去的。

拿出看家本事,动用自家大才,请来专业大神,创作出这部“没法模仿、更别提超越”的动画绝唱

拿下包括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苏联第一届莫斯科国际少年儿童电影节勇与美奖,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短片,印度孟买国际短片、纪录片、动画片电影节—最佳童话片证书奖等9项国内/国际大奖。

跟要拿去参赛的第一版不同,我们看到的成片,更简、更轻。

19分钟,故事三字可蔽:山、水、情

一日,深,大雾。

只见山路间,云气氤氲出一白影。

那影子踉跄,踱到山脚下的河边。


打败它的国产古装还是没出现


再一看,原来是位青衣白袍的长者。

他怀揣一长物,神色黯然。

忽然,远方飘来的悠扬笛声引起了他的注意。


打败它的国产古装还是没出现


笛声来自何处?

正常套路,下一个镜头应是笛子的特写。

但它不这么做。

——曲径通幽,才是我们东方的哲学。

按下不表,反而顺着笛声转场到第二个场景。

笛声过处,波惊动。

河边芦苇荡里几只大雁也被吓得窜出。


打败它的国产古装还是没出现


船夫来渡人了。

近看才发现,那船夫身量矮小,一头齐脖短发,肉脸微红,竟是个小少年。

笛声,也发自他嘴叼的一管叶笛。

上船、渡河。


打败它的国产古装还是没出现


感受到了吗?

魅力不仅在山水画的形式,更在每个镜头的衔接与思路。

笛声是接头信号,飞鸟、水波,代表船在靠岸。

几个意象,把一场简单的渡船戏表现得轻盈、优雅。

这一路,老者抱着手里的长物,垂头一言不发。

船停靠岸也浑然不觉,像有心事。


打败它的国产古装还是没出现


一上岸,果然有意外。

老者还没迈几步路就一个踉跄扎倒在草堆里。

怀中长物脱手而出,发出声弦动的“嗡”响。

原来老者是位琴师。

少年郎见状,忙上岸救人。

,是老琴师和少年郎因乐而起的师徒情

近19分钟的故事,交代了师徒二人从相遇到分离。

可惜,这几乎是国风动画的绝唱。

《山水情》再难有同类作品出现了。

一是制作过程复杂。

彼时的水墨动画,不是那种用电脑做好后,加一层水墨特效就能做成。

它经过了多道工序。

先是

《山水情》是有原画基础的。

(开场的第一个画面,老琴师站在江边等船就是吴天明原画)

导演组特意找来吴天明(《百鸟朝凤》导演)负责人物设计,山水画教授卓鹤君绘制环境景物,画出关键情节。

我设计的人物在运动的时候是上美厂的老师画的,但我为人物做的设计很细致,渔家少女撑船、师徒弹琴的镜头,我把能画的动态全部都画出来了。

——摘自人民网吴天明采访《吴山明卓鹤君,成就水墨动画大手笔》

有多细?

从头,细到指尖。

稍加观察就能注意到,师徒俩弹琴的指法能和配乐完全对上。

精细背后,是一点一点地把耐心磨厚。

底稿有了,人物/场景变化的每一帧再由动画师绘制,形成动画后,将其合成在原画幅中。

这么看,似乎也没多难。

但水墨最难做的,是着色

水墨画在同一张纸上,动作先后直接影响了颜色的深浅,所以上色要分层。

同样一头水牛,必须分出四、五种颜色,有大块面的浅灰、深灰或者只是牛角和眼睛边框线中的焦墨颜色,分别涂在好几张透明的赛璐璐片上。每一张赛璐璐片都由动画摄影师分开重复拍摄,最后再重合在一起用摄影方法处理成水墨渲染的效果,也就是说,我们在萤幕上所看到的那头水牛最后还得靠动画摄影师「画」出来。

——摘自经济网《分析国产动画从传统到国际化特色的演变》

仅是这道工序花费的时间,都够制作四五部同样长度的普通动画。


打败它的国产古装还是没出现


如今,谁还会如此“死脑筋”?

不光制作难。

别看《山水情》只有俩角色,故事呢,又平淡。

但人家能成为“最争气的国产动画短片”,是因为耐看

第一遍,故事简单。

呵呵,细节都留在了看不见的地方。

所以第二遍再看——一点都不简单啊!

原来,老琴师最开始就暴露了自己的人设。

这是个爱琴且精通乐理之人。

老琴师到山下等船,岸边来风,他用袍子一把捂住琴,生怕湿气浸坏了琴。


打败它的国产古装还是没出现


下船晕倒,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四处找琴,找到后检查摩挲一番。


打败它的国产古装还是没出现


老琴师在开头表现出的郁郁寡欢,不难推断,是在抱憾自己年迈,眼见琴艺要失传。

但。

老琴师的愁态,却有两次消失的小瞬间。

一次是他在岸边护琴;一次是独自在船头低坐。

无一例外,消失都是因为,听见了少年的笛声。

他抬头、斜瞟的动作,Sir都能猜到他OS:这小伙,还不赖嘛。


打败它的国产古装还是没出现


没有角色的画面,也在助推叙事。

几个空镜,第一眼扫过,无感,不过是浓淡变化、场景切换。

再瞅,深树(夏)、红枫(秋)、白屋(冬),好一出四季。


打败它的国产古装还是没出现


打败它的国产古装还是没出现


打败它的国产古装还是没出现


即便只是在一帧画面里,你也能看到作者的巧思。

比如这张,少年夜弹。

怎么知道是晚上?

瞧屋边那一抹波光粼粼的黄,不就是当空的皓月,投在水面的倒影?


打败它的国产古装还是没出现


反复看,它反复给你惊喜。

中国风有一个最重要也最微妙的技巧——留白

留多了,内容空洞;留少了,缺少韵味。

《山水情》就完美掌握了其中的分寸。

就说水。

我们的观念里,你想让我看到水,只有一个原则,越逼真,我越相信

水波、水草、鱼、剔透的水体。

可《山水情》的水,偏偏藏着。

河面本来一点线条都没有。

但船一动——

轻逸的曲线一动,画布成了河。

寥寥几笔,四两拨千斤,水跳出了画面。

这比多精致的CG特效都管用啊。


打败它的国产古装还是没出现


这才是真正中国风该有的后劲。

就像柳永那篇有名的送别诗,人人说最后那句孤独入骨。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可Sir却偏好上一句。

酒醒后,发现周遭只剩——

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种孤独,“不说”比“直说”苦。

而这“不说”,才是我们如今难找回的中国风。

微博搜索关注:毒舌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