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猗頓五牸牛”嗎?它可是致富發家的真經祕訣!

春秋時期,魯國一個姓王的書生,讀了很多書,掌握了很多知識,自以為能過上富裕的生活。

可誰知,他耕田種地,辛勤勞作,打下的糧食就是不夠吃,餓肚子是常事。他種桑養蠶,紡麻織布,但依然缺衣少穿,寒冷的冬天,凍的簌簌發抖。

日子過得窮困潦倒!他日夜思謀著如何才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你知道“猗頓五牸牛”嗎?它可是致富發家的真經秘訣!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聽說越王勾踐的謀臣范蠡助越滅吳後,不願做官,帶著美女西施,隱居定陶,置產經商。數年功夫,大發其財,成為鉅富,人稱陶朱公。

王書生家鄉與定陶很近。有一天,他收拾收拾,便去拜訪,誰知看門的,見他衣衫不整,連大門都不讓他靠近。無奈,只有回去。

第二次,他借錢置辦了一身新衣服,興沖沖地再去定陶。看門的倒是很客氣,可陶朱公攜西施出門了,又沒見著,只好掃興而歸。

回到家裡,思前想後,就是不死心!隔了一段,又上門討教。陶朱公訪客很多,他一直等到下午,總算見到真佛。

一見面,王書生把自己的經歷原原本本向陶朱公訴說一遍,並怯生生地請教:“先生!像我這樣,如何才能擺脫困境?”

陶朱公思襯良久,問他:“你現在可有餘產積蓄?”

王書生羞愧地說:“我連飯都吃不飽,那裡有積蓄啊!”

陶朱公見他這樣,十分同情,說:“沒有餘產,如何經商?這事難辦啊!”

王書生一聽,跪倒在地,聲淚俱下:“先生啊!我讀了那麼多書,難道過得還不如目不識丁的農夫嗎?”

陶朱公哈哈大笑:“農夫日夜勞作,拼死拼活,勉強餬口過日子。而你體力不濟,意志薄弱,種田打糧,怎比一介草民?”

你知道“猗頓五牸牛”嗎?它可是致富發家的真經秘訣!

停頓一會,陶朱公想了想,對他說:“我看吶,你想致富,又沒餘產,只有繁養母牛母羊,或許能夠發家!(子欲速富,當畜五牸)不妨一試。”

說到這裡,陶朱公見天色已晚,便讓下人安排他吃飯住宿。

夜裡,王書生仔細回味了陶朱公出的主意“子欲速富,當畜五牸”,覺得以自己目前狀況,只有這一條路可走了。

第二天早上,他辭別陶朱公,千恩萬謝後,徑直回家。

按照陶朱公的主意,他又借親戚錢,買了一頭母牛,兩隻母羊。每日牽著牛趕著羊,到山崗草地放牧。牛羊發情後,他找鄰居公牛公羊交配,半年功夫,便又生下一頭母牛和兩隻母羊。這樣,母牛生母牛,母羊繁母羊,兩三年間,便牛羊成群了。賣掉一些公牛公羊,還了外債,還有積蓄,王書生的日子逐漸好起來了。

你知道“猗頓五牸牛”嗎?它可是致富發家的真經秘訣!

三年後,王書生又去拜謝陶朱公,彙報自己這幾年的發展情況,陶朱公聽了很高興,對他說:“魯國草地有限,繁養之業恐難做大,西河(今山西西南)一帶,氣候溼潤,土地平闊,水草豐盈,到那裡,方可大展宏圖。”

王書生對陶朱公已經是言聽計從了。很快,他便遷徙到山西猗氏南部發展畜牧業。在這裡,他產業越做越大,不僅養牛養羊,而且養豬養雞,實現了他衣食無憂的夢想。

“十年之間,其息不可計,貲擬王公,馳名天下。”

因王書生在猗氏停頓逗留,而真正發家致富,所以,人稱他為猗頓,而忘記了他的真實姓名。

你知道“猗頓五牸牛”嗎?它可是致富發家的真經秘訣!

據說,致富後的猗頓為了表達對陶朱公的感恩之情,在今山西省臨猗縣王寮村修建了陶朱公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