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奢侈品竟是食鹽,吃不起的窮人竟然靠這個方法生存

食鹽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是極其普通的一種調味品。但是在古代,食鹽可不是人人都能買得起的,那時的食鹽價格不菲,那麼它到底有多貴呢?

據《管子·海王》記載:“官山海”讓財富迅速積累到齊國君主手中,為桓公霸業奠定了堅實的財政基礎。

古代的奢侈品竟是食鹽,吃不起的窮人竟然靠這個方法生存

管仲為齊桓公算了一筆賬:一個具有萬輛兵車的大國,1000萬的總人口中應納稅的人約100萬,每人每月徵收30錢,一個月也就3000萬錢;但只要每升鹽加價2錢,因為食鹽銷售嚴格按照戶籍實行 “計口售鹽”,每月即可多得6000萬錢,遠超過每月30錢高額人頭稅帶來的收入。

中國最早的鹽商是春秋時代魯國的一名窮苦書生,此人名為猗頓。當他窮困潦倒時,便有了從商的想法,之後便在機緣巧合之下,做起了販賣食鹽的買賣,並以此成為一方大富,從此衣食無憂。

古代的奢侈品竟是食鹽,吃不起的窮人竟然靠這個方法生存

見他販鹽成了富翁,商人們紛紛販鹽,一時間很多人都獲得暴利。官府很快也發現了這個暴利,於是歷朝歷代的官府都將鹽作為官營中的一項貿易,普通人未經允許不得販鹽。

那麼普通百姓們該如何生存呢?還有一種方法就是販賣私鹽。

販賣私鹽的目標往往就在於土鹽,土鹽顧名思義就是土裡面的鹽。

古代的奢侈品竟是食鹽,吃不起的窮人竟然靠這個方法生存

在靠近海的一些城市當中就有一種土裡混有大塊食鹽的泥土。這樣的鹽不能夠直接食鹽,需要經過處理才能夠食用。

如此麻煩,老百姓們還是願意去購買價格不高的私鹽。由於私鹽的大量出現,導致了阻斷了官府的財路。如果販賣私鹽的人被抓了,就會被判死刑。

食鹽在古代成了一種奢侈品,頓頓吃得起食鹽的基本上都是達官顯貴,一般的平民百姓根本無福消受。

古代的奢侈品竟是食鹽,吃不起的窮人竟然靠這個方法生存

鹽的昂貴程度讓飯都幾乎吃不起的百姓感到窒息一般的壓力,因此買不起鹽,百姓只有一條路走了——尋找替代品。

私鹽中質量較好的一般是由海水和湖水等製作而成,而還有更低質量的是從一些鹽鹼地或者山洞這樣的地方取得的原料製作而成的,買不起海鹽湖鹽的便可以選擇這一種。

古代的奢侈品竟是食鹽,吃不起的窮人竟然靠這個方法生存

不過據說在古代茅廁的石頭上,會有一種結晶,它也含有鈉元素,因此古代有些人走投無路了,便會用茅廁中石頭上的結晶硝來代替食鹽。這個操作實在是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如今如此普通的食鹽在古代竟然這樣緊缺。除了要感慨時代的進步之外,想想那些為了活命在茅廁的石頭上採結晶硝的百姓們,也是很令人為其感到心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