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受邀參加國際知產執法大會分享打假經驗

9月26日,“2018國際知識產權執法大會”在阿聯酋迪拜召開。作為唯一受邀參加主題發言的中國企業代表,阿里巴巴首席平臺治理官鄭俊芳在會上向到場的全球600餘位政府、行業、企業嘉賓,分享了阿里近年來在知產保護上探索出的實踐經驗——推動 “執法+權利人+平臺”形成共治系統。

在鄭俊芳看來,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應當以激勵相關各方合作、共同治理為要義,推動包括政府、權利人、電子商務平臺等在內的多方主體共享治理信息和治理技術,以協同共治,實現互利共贏。

“知識產權保護,特別是假貨治理是一個複雜的挑戰。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實踐,阿里巴巴已經形成了‘科技之治、商業之治、法律之治’三位一體的知識產權保護阿里模式。”鄭俊芳表示,“阿里模式”不僅僅屬於阿里,這是一條基於全球化和互聯網時代特點,創新+實幹、政府+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中國經驗”。

阿里受邀參加國際知產執法大會分享打假經驗


圖說:9月26日,阿里巴巴首席平臺治理官鄭俊芳在“2018國際知識產權執法大會”上做主題發言,分享阿里近年來在知產保護問題上的一些探索和經驗。

為了應對複雜現實環境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阿里以數據技術為依託,不斷提升平臺治理能力。一組數據顯示,在阿里知產保護平臺(IPP)上,97%的知識產權侵權投訴在24小時內被處理,在註冊投訴賬號增長38%的基礎上,知識產權侵權投訴量下降了39%;平臺主動防控刪除的商品是權利人投訴的24倍,主動刪除的疑似侵權鏈接中,97%一上線即被封殺。

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阿里巴巴呼籲“像治理酒駕一樣治理假貨”,逐漸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得到了海內外企業的廣泛響應。截至目前,已有全球105家品牌權利人加入阿里打假聯盟(AACA),與平臺、執法機關一同向假貨宣戰。

隨著快速處置知產投訴的“知產快車道”和原創保護平臺的上線,與31省行政執法機構簽訂打假合作備忘錄,一套“執法+權利人+平臺”、全社會聯動的知產保護共治系統,已經形成閉環。

與此同時,為了營造更加良好的營商環境,阿里率先拿起法律武器起訴售假賣家,形成“全國首例電商平臺訴售假賣家案”,並不斷聯合權利人開展民事訴訟,提高製售假成本,誓讓製售假者“傾家蕩產”。

“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都不可能獨善其身,任何一家企業、任何一個權利人在遏制知識產權侵權違法犯罪方面都是孤掌難鳴。”鄭俊芳說,“開放、透明、共享,是阿里巴巴16年來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最深刻的體會。”

據瞭解,“2018國際知識產權執法大會”由國際刑警組織、迪拜警方與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內政部、UL公司、國際打假聯盟和阿聯酋知識產權協會共同主辦,在全球被公認為該領域最高級別,最權威的國際性會議之一,至今已舉辦十二屆。

這並不是阿里巴巴第一次與國際刑警組織在知產保護問題上進行交流和互動。今年5月,國際刑警組織代表Francoise就曾針對國際打假合作訪問阿里,並表示希望與阿里合作跨國跨境打假案件,以調動成員國更好地配合打假,也將阿里的成功打假經驗向全球推廣,讓阿里給國際刑警組織各成員國樹立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