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窗戶有多美?竟讓文人騷客寫下9442條關於窗的詩詞

宋代的窗戶有多美?竟讓文人騷客寫下9442條關於窗的詩詞


古代的窗景如同一幅幅佳畫,窗外有清明的煙雨、飄舞的落紅、竹林的清風、寂靜的明月——花香浮動,蟲鳥低鳴。以窗框景,半遮半掩之間,恰有“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之美。小小的窗戶提供著獨特的視點,又體現了以小見大、惹人遐想的審美趣味。——《中國古代窗的美學意義探尋》


宋代的窗戶有多美?竟讓文人騷客寫下9442條關於窗的詩詞


古代文人騷客尤為愛窗。據現代詩詞網站統計,中國詩詞中關於窗的詩句約有13193條,其中宋代佔比最多,約有9442條。

僅李清照一人,關於窗的詩詞就輸出了二十多首,真是一個喜歡靠窗的女人呢。

宋代的窗戶有多美?竟讓文人騷客寫下9442條關於窗的詩詞


宋代的窗戶有多美?竟讓文人騷客寫下9442條關於窗的詩詞


除了李清照,宋代還有一個女人喜歡站在窗邊。只不過她不作詞,她撩漢。這個人叫潘金蓮,因開窗時的一時失手,遇見了西門慶,打開了禁忌之窗。

《水滸傳》第二十四回:“這婦人手裡拿叉杆不牢,失手滑將倒去,不端不正,卻好打在那人的頭巾上。那人立住了腳,正待要發作;回過臉來看時,是個生的妖嬈的婦人,先自酥了半邊,那怒氣直鑽到爪窪國去了,變作笑吟吟的臉兒。”


宋代的窗戶有多美?竟讓文人騷客寫下9442條關於窗的詩詞


其實,潘金蓮的開窗行為代表了中國窗戶的一個開創性發展,就是能夠自由開關窗戶。

唐代之前的窗戶多為直欞窗和破子欞窗,這種窗戶是用一種木條嵌入牆內的形式固定在牆體內,不能打開。

往更早追溯,窗戶是人類在穴居時期的鑿洞行為,同樣不能打開。《說文》中有說:“窗在牆曰牅(you),在屋曰囪。囪從穴作窗。牖,以穿壁以木為交,窗也。”


宋代的窗戶有多美?竟讓文人騷客寫下9442條關於窗的詩詞

唐代直欞窗 五臺佛光寺東大殿


宋代的窗戶有多美?竟讓文人騷客寫下9442條關於窗的詩詞

唐代破子欞窗 五臺南禪寺大殿


宋代的窗戶有多美?竟讓文人騷客寫下9442條關於窗的詩詞

早期窗戶 圖片來源@王其均 《心舒窗牖》


唐代的直欞窗與破子欞窗一直流行到宋代初期,且對宋代人民的生活影響深遠。畢竟又美又能打開的窗戶,不是所有人都能用得起的。

目前在中國,我們能從出土的宋墓中看到兩種窗戶的影子。


宋代的窗戶有多美?竟讓文人騷客寫下9442條關於窗的詩詞

山西汾陽東龍觀宋金墓地48號墓墓室中的直欞窗


宋代的窗戶有多美?竟讓文人騷客寫下9442條關於窗的詩詞

山西大同南郊遼代許贇墓出土的磚雕破子欞窗


睒(shǎn)電窗也是宋代不能打開的窗戶之一,但是它不多見。之所以在本文提到它,是因為它的美感。

睒電窗的窗欞彎曲橫向排列,遠看如水波紋,富有韻律美感。由於製作耗時耗材,元明以後逐漸消失。不過,有同學去日本的話還可以看到,因為日本人把這種技藝學去了,併成為日本禪宗建築的一種形式。

宋代的窗戶有多美?竟讓文人騷客寫下9442條關於窗的詩詞

日本鎌倉圓覺寺舍利殿的“睒電窗”


宋代有一種極少見的窗戶,叫闌檻鉤窗,少見的原因是一般人用不起。闌檻鉤窗與一般開在牆面的窗戶不同,它有一定的高度,像木門一樣,又名“格子門”。《營造法式》中對闌檻鉤窗的“檻”的高度有明確規定,“檻面高一尺八寸至二尺”,大約與成人坐著一樣高。

值得一提的是,闌檻鉤窗的造型一直流傳到明清時期,只是少了置於檻座上的格子窗,被稱為“美人靠”。


宋代的窗戶有多美?竟讓文人騷客寫下9442條關於窗的詩詞

宋·趙伯驌《風簷展卷圖》


敞廳的另外一側置於坐檻上的兩扇“格子門”就是闌檻鉤窗。

這畫一看就不是老百姓的房子。典型的園林建築,依山傍水,庭院湖石,還有侍女在側。亭內屏前設有臥榻,漆桌上有書卷、瓷瓶、香爐,一文士右持扇,神情悠閒。這是宋代文人四般閒事(燒香、烹茶、掛畫、插畫)的真實寫照。


宋代的窗戶有多美?竟讓文人騷客寫下9442條關於窗的詩詞

《營造法式》中的闌檻鉤窗


宋代窗戶的精緻美感,是在宋代人民對美的追求下產生的。

都知道宋代人民審美極高,尤其是宋徽宗皇帝,那是一個被江山耽誤的藝術家。因此,宋代窗戶在宋人追求精緻和情趣的推動下,變得越來越美,越來越藝術化。這種美,我們從傳世的宋畫中可見一斑。

宋代的窗戶有多美?竟讓文人騷客寫下9442條關於窗的詩詞

宋·李嵩《夜月看潮圖》


李嵩是一個擅長木工的畫家,年少時曾以木工為生。很多人評《夜月看潮圖》把重點放在錢塘中秋夜潮來時。實際上,臨江的建築也是亮點。深夜、江邊、憑欄、望月,宋人的情趣審美,高,實在是高。

宋代的窗戶有多美?竟讓文人騷客寫下9442條關於窗的詩詞

宋·夏圭《梧竹溪堂圖》


這是一幅山居生活畫,畫有三重空間:人、茅舍、自然。茅舍旁邊的梧桐、修竹、欄杆用濃墨,遠處青山隱隱用淡墨。一人獨坐室內似有所思,意境悠遠的山居生活大抵就是如此吧。

宋代的窗戶有多美?竟讓文人騷客寫下9442條關於窗的詩詞

宋·佚名《深堂琴趣圖》


相比之前兩幅,這幅畫中的場景相對華麗。畫中深堂內置大屏風,窗戶都關著,正門卻大開,感覺琴聲跑到自然裡去了。

從宋畫中可以看出,在高審美的推動下,窗戶不光能打開,還有各種形制。不管是什麼樣的屋舍,都有適合的窗形與之搭配。原因在於人類營造技術的進步與宋代工巧匠的本領。從宋代李誡奉敕編修的《營造法式》上可以看出,宋代建築已將大木作、小木作獨立出來。

《營造法式》全書共三十四卷。書中木構架的柱、梁、枋、額、斗拱等屬於大木作。門、窗、藻井等屬於小木作。此書圖文並箋,將窗的式樣、紋飾、名稱一一羅列。因此宋代的窗的形式越來越多,裝飾也越來越華麗起來,以至於到了宋代後期,窗的種類與形式比門還多。


宋代的窗戶有多美?竟讓文人騷客寫下9442條關於窗的詩詞


隨著窗戶的發展與普及,窗戶成了宋代文人抒情時不可缺少的建築細節之一。

小小的窗戶,能見春夏秋冬,能見陰晴圓缺,能連接更廣闊的自然界,還能讓人在空間內獲得層次分明的美感。所以宋代文人喜歡透過窗去認識自然界的一切變化,也透過窗去表達自己內心的一切。

宋詞中的窗戶包含了三種宋代文人的意象表達。


宋代的窗戶有多美?竟讓文人騷客寫下9442條關於窗的詩詞


一是女性意象表達。女人與窗,窗與香閣,溫香軟玉,令人遐想。

吳文英《風流子》:“窈窕繡窗人睡起,臨砌脈無言。”李之儀《留春令》:“香閣深沈,紅窗翠暗。”

二是男性的意象表達。不管白天夜晚,古代窗戶再怎麼開,屋內光線始終是有些暗淡的。因此這種暗度更適合男性的感情抒發,尤其適合文人士子對塵世間的感傷與不平。

陸游《鵲橋仙》:“茅簷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辛棄疾《賀新郎》:“一尊搔首東窗裡。”

三是隱士內心的意象表達。不管世道如何滄桑,宋代文人都能平和地去表述內心對生活的愉悅。

通過宋詞可以看到他們對窗戶和生活環境的情感,以及那種沒有廣闊山河,沒有激情豪放的內心表達,更可以看到文人的詩詞正從山川河流走進田園庭院。

陸游《破陣子》:“幽谷雲蘿朝採藥,靜院軒窗夕對旗。”李清照《添字醜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閒窗春色深。”辛棄疾《臨江仙》:“夕陽已久倚窗塵。蘇軾《哨遍》:“但小窗容膝閉柴扉。”晏殊《清平樂》:“一枕小窗濃睡。”
宋代的窗戶有多美?竟讓文人騷客寫下9442條關於窗的詩詞

宋·趙大亨《薇亭小憩圖》局部


宋代窗戶的美是朦朧的。這種朦朧源於窗欞上貼的一層窗戶紙。

在宋代,能貼窗戶紙的不多,多是文人與有錢人家。窮人只能用茅草堵塞窗戶口取暖,意境與美感都離生活太遠。

北宋王安石在《紙暖閣》中說自己用寫過字的楚地穀皮紙和吳越藤紙糊窗:“楚谷越藤真自稱,每糊因得減書囊。”

冬天是貼窗戶紙的高峰期,古人云“睡覺滿窗晴日。手寒不了殘旗”.冬天貼窗戶紙防風防寒還不影響美感,紙的朦朧不影響光進入屋子,到了晚上,有“睡覺寒燈裡,漏聲斷、月斜窗紙”的唯美意境。


宋代的窗戶有多美?竟讓文人騷客寫下9442條關於窗的詩詞


宋代當權者與士大夫則不同,他們有窗紗可用。而窗紗的存在,也讓宋代窗戶的美上了一個境界,成為宋式美學之一。直到現代,窗紗仍在使用。

黃公度《卜算子·寒透小窗紗》:“寒透小窗紗,漏斷人初醒。翡翠屏間拾落釵,背立殘釭影。”晏幾道《阮郎歸·來時紅日弄窗紗》:“來時紅日弄窗紗,春紅入睡霞。去時庭樹欲棲鴉。”李祁《青玉案·綠瑣窗紗明月透》:“綠瑣窗紗明月透。正清夢、鶯啼柳。”蔣捷《霜天曉角·人影窗紗》:“人影窗紗。是誰來折花。折則從他折去,知折去、向誰家。”


宋代的窗戶有多美?竟讓文人騷客寫下9442條關於窗的詩詞


窗的存在,可以讓人通過小小的窗口去感知世間萬物。也可以關上窗戶,靜享萬般自在。窗更像是宋代文人對個人空間、心理空間與宇宙世界的思考。

宗白華先生在《美學散步》中說道:“中國詩人多愛從窗戶庭階,詞人愛從簾、屏、欄杆、鏡以吐納世界景物……中國這種移遠就近,由近知遠的意識,已經成為我們宇宙觀的特色了。”


宋代的窗戶有多美?竟讓文人騷客寫下9442條關於窗的詩詞



注: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侵刪!

參考註釋:黃濱《“珠窗網戶”的意義——宋代建築門窗功能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