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理师不会告诉你的真相

命理师不会告诉你的真相

这篇文章不太好写,因为就连存不存在命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德峰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到了40岁还不知道有命,此人悟性太差。

已故国学大师曾仕强也曾说过:如果一个人连命都没有,他还怎么活着,可见人至少是有命的。

原腾讯副总裁,《数学之美》、《浪潮之巅》和《文明之光》的作者吴军在做客《锵锵三人行》的时候表示自己能感觉到生命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推着自己前行。

这股命运的力量是如此神奇,从而使得一辈又一辈命理学家趋之若鹜,想通过各种算法展现命运的规律。

我认识的命理学家不在少数,甚至有时候有朋友托关系过来说要帮着看看的,我拿不准主意都给命理学家过目让他们给给意见。毋庸讳言,水平高的算命师确实能算出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和一些未来的发展情况,其准确度常常高的惊人。

但是另一个问题出现了,如果有命,能不能改,命局和当事人自身努力和提高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往往有当事人听到命理师铁口直断自己的婚姻,事业或者疾病情况后,都会陷入一种恐慌,被算定某一方面必然坎坷后往往会陷入心理上的暗示,影响生活和工作状态,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宁愿不算命的原因,他们认为不知道比听到不好的判决强。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台湾的一个通灵者蔡伶姬,我发现通过她的黑匣子理论可以解释这一切现象。

这么说吧,我们每个人来到人世间的时候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黑匣子,这个黑匣子记录着自己的一言一行。黑匣子中有三卷录像带,第一卷是事先已经被拍摄并被剪辑好的影片(注意这卷录像带是无法更改的),它来源于自己前世的各种行为和各种人物关系被重新剪辑以后所形成的剧情,所以一个人在出生后,出生在什么家庭,在学习,生活中中会遇到哪些困难,自己的配偶是否对自己有帮助等都有一定的定数,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

第二卷录像带一开始是空白的,随着当事人来到世间以后,记录着他(她)的一言一行,直到生命的结束。

开始当事人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第一卷录像带就等于第三卷录像带。但是随着生活的进行,主人公在第二卷录像带里的言行举止会随时影响第三卷录像带未来情况的发生,也就是说,只要主人公在这一世所做的提升足够大,或者堕落的足够彻底,其原来的命局就会发生重大改变。

现在你懂了吧,任何命理师在推演你命局的时候调出的都是第一卷录像带,那卷录像带无法改变,因为是自己之前业力的呈现。但是命理师无法阻止当事人通过改变自己第二卷录像带里的表象来影响第三卷录像带未来的情况,这就是生命中可以提高的空间。

现在用这个原理来解释《了凡四训》就很清楚了,袁了凡确实被孔先生用《皇极经世书》算定自己53岁去世,官位只能做到秀才,命中没有儿子。孔先生调出的是第一卷录像带的内容,如果袁了凡不犯大错,也不做什么特别的善事那么第三卷录像带的发展应该顺从第一卷录像带。

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袁了凡遇到了云谷禅师,当时的袁了凡心如死灰,觉得自己20多年都被算命师算定人生没有了奔头,非常的无趣。云谷禅师推荐了凡用功过格,通过日行一善累积善行来改变自己的处境。

袁了凡照做了,他做的善事远远超过了第一卷录像带的规定动作,于是他的命局发生了变化,儿子不但有了,还是两个高官,自己职位也越做越高,后来直接受皇上管辖,寿命自动延长,从53岁延长到了72岁。

我们在加班袁了凡在做善事,我们在开会怎么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袁了凡在做善事,我们在筹划上市袁了凡在转变念头让自己变得更纯粹。最后,袁了凡成了大赢家,留下了不世之作而我们仍在谋划着成功。

这是两种不同的路径和思想,一个是不断地算计别人,算计市场。一个是把着眼点放在树立自己更健全的灵魂。

这一世的获得其实是因为曾经给予世界太多。

这个黑匣子的神奇之处是因为他很像摄影机又不全是,一般的摄像机只能记录声音和画面,但是这个黑匣子却能记录人的起心动念,现实生活中判定一个人犯罪只能依据物证,但是黑匣子的存在却能通过记录人的原始动机来判定是非。

还记得韩国电影《与神通行》第一部最后的结局么,阎王通过业镜重现了主人公金子洪在小时候由于觉得家里过于贫穷而要拿枕头闷死动弹不得的母亲。

最后判官免除了他的刑罚,因为金子洪在托梦仪式期间嚎啕大哭,内心做了深刻忏悔。根据阴间的法律第一条第一款,能深刻忏悔自己罪过的人不必再遭受刑罚。

所谓的命局没有难为任何人的意思,它只是让人处在那个弱者的角度多想一想,每一世都做富豪是不会有灵性上的提升的,尽管那是很多人追求的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