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神附身?兩個案例,帶你認識癔症

癔症,又叫分離轉換性障礙,或者叫歇斯底里症,民間的迷信說法是被鬼神或狐狸精等附身。很多人或多或少一定有所耳聞,可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疾病呢?下面我們看兩個典型的癔症案例:

鬼神附身?兩個案例,帶你認識癔症

案例一

有個媳婦總是在家被婆婆欺負,但是公公是一家之主,每次婆婆一欺負她,公公就會罵婆婆,後來公公去世了,沒有人幫她了。有一天婆婆正在罵她,她忽然昏過去了,醒來以後說話聲音和語氣也和公公一樣,還知道很多以前的事情,大家都驚呆了,婆婆馬上就軟了,給她又是磕頭又是倒水,她把婆婆罵了一頓,然後就變回去了,這個案例就是很典型的癔症發作,媳婦受氣了,情緒一直憋著的不到發洩,導致出現精神症狀。

案例二

一個高三女生,學習成績很好,就是喜歡在同學們面前高談闊論,有意無意地標榜自己,表現自己,吹噓自己,說自己被某某男生“鍾愛”,某某男生是如何追求自己的,是如何寫戀愛信給自己的,自己又是如何刁難他們的。一天,正當她瞎吹時,經一位朋友提醒,她頓時覺得自己並非魅力超群,立刻萎靡不振,非常難過。然而傷心歸傷心,以後她依然我行我素。有時為了引起同學們的注意,竟不顧個人尊嚴,進行肆無忌憚地戲劇化表演,哭笑唱做樣樣都來。平時生活十分活躍,情感變化十分頻繁,常用獻殷勤、謅媚等多種花招使同學們就範。

精神科專家表示:患者既往的創傷性經歷留下的精神傷疤、自身心理發育不成熟的性格缺陷和不良的環境刺激和長時間精神壓力的聚集。當這三個原因碰撞到一起時,就會導致癔症發作。

鬼神附身?兩個案例,帶你認識癔症

一、癔症的主要表現有分離症狀和轉換症狀兩種

1、分離障礙是以精神異常為主要表現的癔症發作,表現為意識及情感障礙。意識不清,不認識人,不知道時間、地點和自己的身份,可以有哭笑打滾,捶胸頓足,狂喊亂叫等情感暴發,根據具體表現又可分為分離性遺忘、分離性神遊、多重人格、人格解體障礙及非典型分離性障礙等。

2、轉換障礙是主要以身體運動和感覺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癔症發作。包括:癱瘓、肢體震顫、抽動和肌陣攣、不能站立和步行、緘默不語、聽力喪失、視力異常、身體痙攣、抽搐發作、各種奇特的肌張力紊亂,肌無力,舞蹈樣動作、身體感覺異常等。

鬼神附身?兩個案例,帶你認識癔症

二、具有下列性格的人更容易患上癔症:

1、情感豐富:情緒易波動、任性、急躁易怒、敏感多疑,常因微小鎖事而發脾氣或哭泣。情感反應過分強烈,往往帶有誇張和戲劇性色彩,對人對事也易感情用事。

2、暗示性強:患者很容易受周圍人的言語、動作、態度或者自身的某些感覺不適的影響,而產生相應的聯想和反應,進而影響自己的情緒和態度。

3、自我中心:往往過分誇耀和顯示自已,喜歡成為大家注意的中心。病後主要表現為誇大症狀,祈求同情。

4、富於幻想:想象力豐富,想象的內容生動卻脫離實際,在強烈情感影響下易把實現與自己的想象混淆,給人以說謊的印象。

鬼神附身?兩個案例,帶你認識癔症

三、癔症患病人群特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癔症的發病受城鄉、性別、年齡和社會經濟文化因素等多方面的影響。流行病學調查的總結性結論是:

1、女性患病率明顯高於男性,女性與男性之比為 8:1;

2、文盲、半文盲的患病率顯著高於高文化者;

3、農村居民患病率顯著高於城市居民;

4、年輕人的患病率顯著高於年長者,大多數病人的首次發病在 35 歲之前,40 歲以上初發者少見;

5、經濟文化較發達地區,其患病率顯著低於經濟文化落後地區

鬼神附身?兩個案例,帶你認識癔症

四、癔症的治療主要包括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

1、心理治療主要包括暗示療法、催眠療法、解釋性心理療法、分析性心理療法等

2、目前尚無癔症治療的特效藥物,不過合理運用藥物控制患者常常伴有的焦慮、抑鬱、衰弱、失眠等症狀和身體不適感。

專家表示,癔症的療效總體是良好的,少數患病時間長,或反覆發作的,治療比較困難,極個別表現為癱瘓或者其他身體功能障礙的患者,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病程遷延,可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