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也有錯?“不當”和“過度”關護癌症患者,可能影響康復

關懷也有錯?“不當”和“過度”關護癌症患者,可能影響康復

「願你和家人生活得更美好」

以下部分資料來源:中國抗癌協會(Chinese Anti-Cancer Association, CACA)

每個癌患家庭都深知癌症給患者和家人帶來的巨大精神壓力,這不斷影響著患者的精神狀態。也有統計表明,精神狀態對於癌症的治療過程也會產生作用,這可能與內分泌水平和免疫功能的變化以及輔助治療的配合程度有關。

對癌症患者的關護,是以幫助其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為目的。當有人患上癌症時,家人或朋友給予的關護往往首先是基於感情因素的,容易出現過度或不當的關護,這並不利於患者的康復,甚至帶來相反的效果。主要表現在:

“無微不至”

癌症患者雖然受到虛弱和疼痛的影響,但並非失能,相反地應該保持適度的活動以幫助康復。

不管是家人還是朋友,在照顧或探望的過程中有時會怕累著患者,甚至連擠牙膏、打開杯蓋的小事情都包辦代替。這其實是在減少患者的活動機會,甚至讓患者產生依賴習慣而進行自我放棄,這是不利於身體康復的。

另一方面,這樣做也會對患者造成一種心理暗示,認為自己是一個“廢人”,為家庭和社會帶來了負擔,產生負面的情緒甚至抑鬱、焦慮等心理疾病。突然喪失自我照顧能力也是一種精神打擊,引導患者進行簡單的自我照顧,對其調節心理狀態是有幫助的。

關懷也有錯?“不當”和“過度”關護癌症患者,可能影響康復

“言語忌諱”

有時我們會害怕患者多想,產生悲傷和痛苦的情緒,因此在交談過程中刻意避免談及一些“敏感”字詞。與患者聊些與疾病無關的事,幫助其轉移注意力來放鬆壓力和緩解痛苦是有效的,但如果在交談時過於小心,甚至迴避目光、顧左右而言他,反而可能增加患者心理負擔。

學會面對疾病是一個艱難而必要的過程,對癌症和自身病情的瞭解也有助於消除額外的擔憂和焦慮。因此在與患者交談的過程中,應逐漸讓其坦然接受與癌症相關的字眼,這對於配合治療和保持心態健康很重要。

還有人會在探望患者時對其表現出明顯的憐憫與同情,或者一起埋怨不公、一起悲傷。癌症患者會經歷多個心理階段,在“懷疑期”通常不願意相信自己患上癌症,這時候可以適當地表現出一些同理心,幫助其正確認識到現實狀況。然而這也只是一個短暫的階段,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還應儘可能地幫助患者保持樂觀的心態。

“頻繁探望”

有時當一位癌症患者住院後,家人、親戚、朋友、同事、同學等都會紛紛去探望。表示關懷可以幫助患者減輕壓抑和痛苦的情緒,但頻繁地探望則會影響患者休息,同時也容易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並在獨處時格外感傷。

如果患者不瞭解自己的病情,還可能造成“所剩時日不多”的代入感,產生悲觀和絕望的情緒,這很可能會影響患者配合治療。

“閉關修養”

另一個極端是為了讓患者能好好休養,而隔端了他的社會聯繫,例如過於嚴格地限制他人探望,限制一些活動如走動範圍、學習甚至娛樂等,使其專注於癌症治療。在化療的1至2周後會進入白細胞計數最低階段,免疫功能嚴重下降,需要在護理衛生方面多加註意,但社會聯繫和簡單的娛樂活動同樣是必要的。

當患者被隔離,很容易產生孤獨、悲傷和壓抑的情緒,並且也不利於轉移注意力,這將使其承受更多的壓力。

最接近患者過去生活方式的照顧,是最有利於其調節心態的。當然,這是建立在醫囑的基礎上,對生活習慣加以管理,而在醫囑之外的那些額外限制則不必要。患者社群也是不錯的社交渠道,可以加入學習分享抗癌心路歷程,相互鼓勵和安慰。

關懷也有錯?“不當”和“過度”關護癌症患者,可能影響康復

“十全大補”

癌症患者需要額外的營養補充,來促進免疫功能的恢復。但同時,營養的補充也要注意適度和均衡,而不是各種滋補品齊上陣。過多服用補品同樣會產生副作用,即使是人體所需的維生素,過量攝入也會引起中毒,引起頭痛、厭食、嘔吐、骨痛、發熱、皮疹等不良反應,反而增加了治療期間的感染風險。

飲食是營養的重要來源,一個健康均衡的飲食結構會同時包含有穀物、肉類、蔬菜和水果。而人的進食量是有限的,尤其是癌症治療對患者的影響使其很難有較好的食慾,為了某種營養元素而偏重於某一類食物,也會導致其他營養的攝入不足。

除了手術、放化療等關鍵階段之外,沒有必要對癌症患者進行太多關護。及時進行適當地運動和鍛鍊,保持社會聯繫、參與社交活動,都有利於身心健康並幫助康復。癌症的治癒率在逐年上升,姑息治療的發展也在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照顧者應首先調整好心態,從而與患者共度難關。

持續關注我們,瞭解護理知識,與其他家庭照顧者交流。

關懷也有錯?“不當”和“過度”關護癌症患者,可能影響康復

社群 | 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