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連外國人都吃得這麼香!你有多久沒有吃到小時候的味道了?

看,連外國人都吃得這麼香!你有多久沒有吃到小時候的味道了?

2018年即將過去,又要過年了,打餈粑這件事兒也隨之而來。小時候,這可算一年一度的大事兒。家家都會很認真地對待。

家裡人會早早地起來把一年用一次的碓窩收拾收拾。碓窩平時不用的時候都是在屋後待著,用一頂斗笠蓋著或者用一層傘布蒙著。洗的時候,既要洗裡面,又要洗外邊。用刷子一遍遍刷,用熱水一遍遍衝,直到洗到水倒進去清澈見石為止。

洗好了碓窩,還要把裡面的水分用毛巾擦淨,再往裡面倒一點菜籽油,使之變得又滑又香。這時,碓窩裡就會飄出香味,只要聞到,都會情不自禁地使勁吸溜幾下鼻子。聞到香味了,也意味著碓窩要開始工作了。

看,連外國人都吃得這麼香!你有多久沒有吃到小時候的味道了?

更迷人的氣味還屬用木甑子蒸出來的糯米。蒸出來的氣體就像大霧似的,一股一股,嫋娜盤旋,彷彿要跟灶堂裡的柴火比誰更厲害似的。這種氣味會從廚房一直傳到院子裡,路過的鄰居聞到了還會停下來聊一聊。

伴隨著鐵鍋裡的陣陣咕嚕聲,熟了的糯米香味飄進了孩子們的耳朵裡、鼻孔裡、心坎上……孩子們恨不得立刻舀一碗吃起來。於是就會經常出現這一幕場景:孩子們吞嚥著口水,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冒氣的甑子,嘴裡不停地問:"熟了沒有啊?!熟了沒有啊?!"

待聽到否定的回答後,就一陣風地跑到碓窩旁邊去,看看油光發亮的窩,摸摸像鋤頭一般的、光滑的棒杵,甚至把頭探到碓窩裡面去。本來是想聞聞菜籽油味兒的,哪知道頭一伸下去,就聽到了一陣輕微的嗡嗡嗡聲,煞是好聽。孩子們又尋著了新的玩耍,你聽了我聽,我聽了你聽,把吃糯米飯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

直到一聲"糯米飯熟了哦",孩子們才爭先恐後地往灶屋裡跑。木甑子的蓋子已經揭開了,香味兒更濃了。估計這時候香味都是米粒發出來的,不像之前還有很多水蒸氣夾雜在其中。大人會拿出一個小碗大的鐵瓢,從甑子裡面挖出一瓢,然後趁著熱乎勁兒用雙手把糯米飯糰成一團。

看,連外國人都吃得這麼香!你有多久沒有吃到小時候的味道了?

小時候我最喜歡吃這種糯米糰子了。把熱乎乎的糯米糰子拿在手裡,從左手到右手,從右手到左手,一邊急呵呵地吃。因為很燙,所以吃之前都會把手用冷水泡泡。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不燙手,不粘手,二是還能自己一邊吃一邊捏,一粒米都不會掉。

我們家裡就屬我最喜歡吃糯米糰子。有時候我還沒走出灶屋,一個糰子就已經吃光了。後來,家裡人都知道了我的這一嗜好。每逢打餈粑蒸糯米的時候,只要我在家,都會給我團兩到三個糰子,或者乾脆給我留一點在木甑子裡讓我自己團。

我們拿著熱乎乎的糯米糰子,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著,一邊看大人打餈粑。打餈粑的時候,一般要兩男一女三個大人。打餈粑是很費體力的活兒。兩個男勞動力拿著棒杵,面對面站著,你一杵,我一舂,杵一下,喊一聲,"哎……"舂一下,喊一聲,"哈……"棒杵打在糯米上的聲音,大人喊出來的號子,孩子們學著大人樣子的模仿聲……此起彼伏,好不歡鬧。

看,連外國人都吃得這麼香!你有多久沒有吃到小時候的味道了?

打餈粑的人直到棒杵上粘滿了糯米,或者拔不動了才會停下來。女人則會端一盆冷水放在旁邊,等杵上粘了太多的糯米時,就會趕緊雙手蘸冷水,用勁往下一抹(麻),杵又可以重新工作了。打餈粑的過程中,有時候碓窩裡的米粒不在正中了,就需要女人快速地伸手去扶正。這非得精神高度集中不可,要不然會打亂打餈粑的節奏。

打餈粑既要講究集體配合,也要趁熱打,剛出甑子的、軟軟糯糯的米粒更容易被打碎。打碎的糯米就會彼此緊緊地粘在一起,形成一個圓圓的球。倘若雙手把這個球抱起來,就會發現原來一粒粒米已經不見了,只剩下了白花花的、平滑如鏡的糯米泥。

抻粑粑也是很好玩的。抻粑粑的時候,會在桌子上或者門板上鋪一層面粉,防止餈粑粘在上面。抻好的粑粑會放在竹篩子裡晾乾。如果在冬天的某日聽到某個人家響起此起彼落、大大小小、有節奏的聲音,那一定是這家人在抻餈粑。

看,連外國人都吃得這麼香!你有多久沒有吃到小時候的味道了?

看,連外國人都吃得這麼香!你有多久沒有吃到小時候的味道了?

孩子們一般都會自己抻幾個粑粑。不過到現在還感到很遺憾的是,我一直沒有抻一個像樣的粑粑出來。因為大人們一般都是把落腳糯米泥給孩子們練手,抻出來的餈粑也順理成章地叫"落腳粑"了。不過,冬天上學路上,如果能在火盆裡烤上自己懲的餈粑,那滋味完全可以彌補落腳粑的遺憾了。

餈粑除了自己吃,還有一個最大的功能是作為新年走人戶送人的,所以必須得保證大小、厚薄、外觀上的一致。給姥爺(嘎嘎)、舅舅拜年時,每家一對直徑20釐米左右的大餈粑看著都讓人賞心悅目。所以才會有"拜年,拜年,粑粑在前"的說法。不過,如果親戚多,住的地方又分散的話,肩挑背扛的時候,恨不得馬上把餈粑一個個地烤得吃掉。

看,連外國人都吃得這麼香!你有多久沒有吃到小時候的味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