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左馮翊丞官印欣賞

印章的歷史非常悠久,起源於上古器物的紋飾或銘記。商代逐漸形成雛形。印字的古意是按住人使人跪下服從的意思。最初是一種政治權的象徵。古代任免官吏都必須使用印章作為憑好。官吏發佈文告,往來公文也要加蓋印章。

印章早期與火漆一起使用,在沒有發明紙的時候,人們只能把字寫在竹筒上。為了不致於洩露,就用繩子把竹筒捆紮起來,在打結的地方鑿出一個方形槽,在槽內填入帶有粘性的泥丸。最後把印章按在泥丸上,泥丸乾燥後,成為堅硬的土塊。這是《史記》上記載的“青泥封書。絕大部分的印章鑄造分雕琢、洗鑄、陶土燒製三種方法。我們發現的最早印章,絕大多數為戰國時期。而且非常少,最小的才幾克重,與現在的北京故宮博物館陳列的三方清代金印,每方重達四十多斤,相差非常懸殊。

到了秦代,印章出現嚴格的規定。只能皇帝的印稱為玉璽。為此還設立專門的機構官職掌管印章。漢代的印章最為重要和頻繁,是所有印章最有代表性的時期。而極具特點,是印章裡最有價值的收藏品。

漢代承秦制,在很多方面沿用秦代方式,普通書文都是隸書,但是印章基本都是篆體字。這也形成鮮明的個性。對研究篆體和古文字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尤其是官印,更加重要難得。

近日,深圳雍道文化有幸徵集到一枚漢代左馮翊丞佛鈕官印。


漢代左馮翊丞官印欣賞


這枚“左馮翊丞”官印為白文。漢代印章行內成為“漢白”,是一枚罕見的官印。左馮翊丞為漢朝三輔之一,京師附近地區歸三個地方官管轄。另外的為京兆尹、右扶風。由於是京官,與帝王非常接近,所以職位相當重要。治所地點是一般在長安,執掌相當於郡太守,轄區相當於一個郡。


漢代左馮翊丞官印欣賞


這枚官印由於數量稀少,因為古代官職的官印不能因為卸任而帶走,只能傳給下一任來掌管,現在能見到已經是十分難得。該印的鑄造成形,重:61.5g 高:5.7cm 直徑:2.5cm,為漢官印風格,品相完美,字體精緻清晰,無外邊,且品級非常高,而且上面的鈕,為罕見的佛教觀音立像。體現當時佛教文化的盛行,面像也是出乎意料的男像,開臉,形態自然祥和,富態優美,對研究中國的佛教歷史有重要作用。不管是歷史價值,文化價值,以及收藏價值,都是獨一無二、可遇不可求的。

印章的收藏,從來都是大收藏家的首選。因為它裡面包含各種信息,從歷史民間習俗、文化發展以及宗教精神等內容,彷彿帶人穿越歷史,打開時空,與古人對話。這種價值是無法估量的,也是極其珍貴的。所以,此官印的收藏價值相當大,值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