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癌症治療因人而異,放療或不適合所有肺癌腦轉移

點擊上方“轉化醫學網”訂閱我們!

乾貨 | 靠譜 | 實用

柳叶刀:癌症治疗因人而异,放疗或不适合所有肺癌脑转移

《轉》譯

《轉》譯是轉化醫學網原創編譯類品牌欄目, 重點關注基因檢測、細胞治療、體外診斷、精準醫療等轉化醫學領域,旨在傳遞國外新技術、新動態,同時圍繞這些領域的知名企業、專家觀點、商業模式等也是《轉》譯關注的重點。

通常情況下,放射腫瘤學家都會受到關於隨機試驗臨床證據不足的質疑。目前,醫療界已經具備五種成熟的全腦放療(WBRT)評估試驗,四項獨立研究對接受全腦放療與非全腦放療的腦癌轉移病人做出了立體定向放射治療評估。同時,Paula Mulvenna教授及其同事曾發表於柳葉刀雜誌的研究結果也對接受全腦放療與非全腦放療的轉移腦癌併發非小細胞肺癌病人所能接受的最適支持性護理做出了評價。雖然這些研究都表明全腦放療並不能在可觀的程度上改善發生腦部擴散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生活質量與存活率,但是這些研究卻證實了全腦放療可以幫助臨床醫生實施對病人顱內的多種控制。除此之外,這些研究還表明由於可以對癌症的腦部轉移起到預防作用,全腦放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存活率。而由於生存率獲得提高的同時癌症發生腦部擴散的幾率也會上升,全腦放療並不會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起到積極作用。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目前來說仍然是醫學界所面臨的一大難題。

最近,又有一篇關於全腦放療的臨床研究刊載於知名雜誌“柳葉刀”上,標題為“Whole brain radi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NSCLC and brain metastases。”該研究由法國Gustave Roussy 癌症學院放射腫瘤學部Cécile Le Pechoux團隊完成。

Cécile Le Pechoux教授及其同事應用非劣性三期試驗對非小細胞肺癌腦部轉移患者的全腦放療效果進行了評估。他們選取質量調整壽命年(QALYs)作為主要測量參考在2007至2014年間對538位病人進行了隨機分組以及全腦放療實驗。研究者隨後以問卷調查的形式跟蹤隨訪了每位研究參與者的生活質量並做出了相應評估。2015年10月,538位病人中的536位全部死亡。

毫無疑問,這一實驗設計得並無任何問題,超過90%的參與者接受了後繼調查,超過80%的參與者提交了相關的生存質量評估。值得強調是的,由於非小細胞肺癌轉移大腦後患者的生存率實在太低,538位參與者中只有289位與97位參與者分別在研究進行4周與12周之後提交了調查問卷。然而這也並不能完全否定全腦放療對於非小細胞肺癌轉移大腦後癌症治療所存在的一定積極意義。

該研究的瓶頸包括人們普遍認為放療在6周的治療之後才能顯示出最佳治療效果。考慮到為期8周的非小細胞肺癌腦部轉移患者中位生存時間以及施加全腦放療的最適時機,在達到最佳評估狀態前大約有一半的病例已經死亡。這一客觀原因也在某一層面上解釋了全腦放療對於提高患者類固醇代謝沒有任何影響的原因,病人通常根本都活不到全腦放療對類固醇代謝產生可觀測影響的時候。自然,全腦放療的施加與否更要取決於這種療法是否會給患者帶來更多的神經毒素。

除了上述問題之外,目前的全腦放療對不同分類的病人具有著大相徑庭的治療效果,這確實是一個值得相關臨床醫生關注的問題。該課題組研究表明全腦放療療效受到患者個人的年齡與KPS(功能狀態評分標準)等因素影響。對於相對年輕的病人,尤其是60歲以下病人來說全腦放療通常具有較好療效。相對於KPS較低的癌症患者來說,KPS大於70的癌症患者會對全腦放療更為敏感,非小細胞肺癌水平能夠得到相對更為有效的控制。對於年齡較大,KPS小於70以及喪失自理能力的患者,文章的作者並不推薦他們接受全腦放療。

這一關於全腦放療的臨床研究並沒有反對所有非小細胞肺癌和轉移性腦癌患者拒絕全腦放療。在非小細胞肺癌以及轉移腦癌的治療領域中全腦放療仍然擁有一席之地。“我們相信施加於最適時間的全腦放療可以給與病人更為個性化的癌症治療策略。轉移性腦癌的系統性治療與局部治療同等重要,應該得到轉移性腦癌患者主治醫生的充分重視,將我們的研究成果、經典預後因素以及轉移性腦癌的分子特質納入治療策略制定的過程中。”文章的作者寫道。

END

轉折點 專注醫療健康行業雙向直聘

柳叶刀:癌症治疗因人而异,放疗或不适合所有肺癌脑转移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轉折點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