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的江南傳承《匠人與匠心》揭祕武義大麴釀造

日前,KK直播《匠人與匠心》節目組前往浙江武義,探訪有“浙江小茅臺”之稱的武義大麴製作技藝傳承人——傅建茂。有1800年酒文化傳承的武義大麴,與2008年被列入進化史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出生於大田古竹村的傅建茂,原本是一位教書先生,機緣之下,在1983年進入了武義老酒廠,師承老廠長陳錫才,開始了他的釀酒生涯。幾十年來的潛心學習和刻苦鑽研,他不僅繼承下來傳統武義大麴的釀造流程技藝,在紮實理論積累與豐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傅建茂不斷髮展創新,武義大麴品牌衍生出多種香型的系列白酒,成為了武義大麴釀造技藝真正的傳承者和創新者。

酒文化的江南傳承《匠人與匠心》揭秘武義大麴釀造


據傅建茂介紹,武義大麴作為濃香型窖酒,為了保證口味和質量,製作工藝認真嚴謹,以上等糯性高粱為原料,用大麥、小麥、豌豆等作為酒麴,經過高溫發酵,中間過程小心控制溫度、週期,需經過兩個月左右才能發酵成熟。成熟的酒麴放入酒甑蒸餾,歷經五年以上沉澱才能稱之為合格的武義大麴。

在直播現場,《匠人與匠心》主持人王逸還與傅建茂現場品嚐了不同口味的白酒,平日裡很少喝酒的主持人在品酒之後也連連稱讚酒香綿長。有口皆碑,這也是傅建茂對武義大麴引以為傲的一點,早年間老酒廠武義大麴一炮走紅就拿下“浙江白酒第一”殊榮,在80、90年代全國食品博覽會上分別拿下銀獎和銅獎,素有“江南小茅臺”美譽。

主持人王逸問及半生釀酒,為什麼會如此鍾愛武義大麴時,傅建茂的回答稱,是千百年來的酒文化。武義的釀酒歷史可以追溯到1800年前的東晉,竹林七賢之一阮籍的兒子阮孚,棄官歸隱明招山,其胞弟阮瑤早於阮孚隱居白陽山,都對佳釀佳餚情有獨鍾,他們是帶著宮廷釀酒秘方來到武義發祥光大隱逸文化和養生之道的。竹林七賢中另外一賢劉伶的兩個女兒,分別嫁給阮瑤和棄官歸隱的原東晉永康縣令張彥卿,劉伶兩千金釀酒做菜技藝高超,對武義酒文化、美食菜譜直至民俗風情影響深遠。劉伶一生好酒,酒後佳篇《酒德頌》傳頌千古,劉伶因此被後人封為“酒聖”。“酒聖”女兒釀酒工藝和酒菜秘訣傳承至今,與武義大麴1800年曆史文化一脈相承。

而KK直播傾力打造的非遺系列直播節目《匠人與匠心》,足跡遍及各地,尋找中華傳統文化、非遺技藝的傳承者,並將他們帶到KK直播10002房間的鏡頭前,讓這些與非遺文化零距離的傳承者向觀眾講述這些璀璨技藝的歷史、文化、發展和其中蘊含的民族情感,讓觀眾也更加直觀而真切地感受到非遺技藝的偉大與珍貴,感動於他們的故事,利用“直播+”的前沿傳播理念,助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