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泽取消限售背后的真实意图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再强调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放松,7 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强调“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口号提出后,潜在购房者的预期急转直下。

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口号,这成为2018年楼市降温的一个“分水岭”,市场预期由“慢涨”变成“下跌”。10月份以后,上海等地开发商突然打对折出售,一时间,多地出现了“房闹”现象。

然而,12月18日下午,平静的楼市突然“平地一声雷”。默默无闻的四五线城市山东省菏泽市抛出了取消限售措施,包括此前对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的限售。这被解读为,全国地产市场打响“调控松绑”第一枪,舆论哗然,还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持续关注。有人猜测荷泽限购会“复制”年初兰州被叫停的结果。

然而,《人民网》在今天针对“荷泽事件”早上就迫不及待发表了这样一篇述评文章《别动辄就说楼市调控要放松》,坦言“没想到引发这么大的反关注”,但没有在全国围观的压力下荷泽政府将政策收回。


荷泽取消限售背后的真实意图


《人民网》代表高层解读当前房产政策:

最新的政治局会议在定调明年经济时并没有提到房地产,市场倾向于认为中央对现有的楼市调控效果相对满意,房地产市场暂时不会加码调控。事实上,一直以来,政府对房地产的态度就很明确,既不希望过热,也不希望过冷,从来也不会说要将房地产一脚踢开。在从紧调控的大态势下,微调不等于翻盘,变动不等于变脸,放松不等于放开,始终是因时制宜,因城施策。地方被赋权可以灵活调控,分类调控,过冷就保温,过热就降温,无可厚非,有据可查。虽然“菏泽们”会被过度解读,但房住不炒仍是楼市的紧箍咒。

再回过头来看看今年11月6日,针对前段时间各地“房闹”现象,以及深圳出现断供潮,官媒《经济日报》刊发题为《房地产进入“寒冬”了吗》的文章,一改之前官媒对房地产的态度。认为尽管一些城市“环比下降”和“涨幅回落”并不代表房地产市场进入寒冬,并认为这种声音是不符合实际的,也是站不住脚的。但是,该文章同时也认为,政府既不愿看到房价过快上涨,也不希望房地产市场过于冷清。此文章认为,伴随我国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以及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坚实的。

两次央媒在关键时刻提出:“政府既不愿看到房价过快上涨,也不希望房地产市场过于冷清”的定调。窥一斑而知全豹,接下来广大读者能看清2019年中国房价走势,除非有黑天鹅和灰犀牛,政府不会以放开调控的代价来刺激经济增长。楼市再也回不到2017年以前的“繁花似锦”了,小编认为,依据官媒的表态,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全国楼市的趋势,套用股市交易走势图的一句术语将出现:“高位盘整”。


荷泽取消限售背后的真实意图


如果房地产市场真的出现大面积寒冬,那么作为一个以投资炒作为主导的住房市场,其不仅表现为住房销售面积全面下降,更是表现为住房的价格全面向下调整,表现为房价上涨预期突然逆转。因为住房作为一种投资品,只有房价上涨预期突然逆转,整个房价水平全面下降,以及房价下降达到20%以上,才能说房地产投资品市场出现熊市。这是政府极其不希望看到的,如果房价持续暴跌,银行就面临四面楚歌,到处房产贷款坏账而倒闭;这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乃至全国金融危机。这是政府所不能容忍的,老百姓也不愿看到的。

小编又站在普通工薪阶层角度来看待当今房价,现在房价是略有调整,但上海的房价动辄四、五百万,远远超出老百姓的的购买力,即使房价跌去一半,普通工薪家庭还是买不起;今年3月份北京推出面向普通百姓的共有产权住房,每平米35000元左右,70%的人申请获认购后,自动放弃就是最好的例证。

一线城市高房价有价无市,成交量日趋萎缩,假如松绑也很难再现15、16年房产盛景。而拐点出现,一旦下跌的趋势形成是不以一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考验管理层大智慧的时候到了。老百姓再也不希望看到前几年某官媒的发文《4000点牛市的起点》,结果上海股市涨至5000多点暴跌;再也不希望看到几年中国股市引进所谓“融断”机制,致使暴跌的股市更加雪上加霜,一泻千里,至今一蹶不振;楼市是目前最大的民生问题,最重要的是不希望看到这一现象在楼市上重蹈覆撤。


荷泽取消限售背后的真实意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