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勢均力敵到難以望其項背,五糧液究竟哪裡輸給了茅臺?

導讀

2012年之前,茅臺與五糧液鬥得如火如荼,營收不分伯仲。但2017年,茅臺營收高達610億,是五糧液301億營收的兩倍。

從勢均力敵到難以望其項背,五糧液究竟哪裡輸給了茅臺?

酒業"雙子星",地位置換

從勢均力敵到難以望其項背,五糧液究竟哪裡輸給了茅臺?

說起白酒,茅臺和五糧液,可以說是中國酒業的"雙子星",兩者分別是醬香型和濃香型白酒的代表。多年以前,五糧液的光芒也曾一度讓"國酒"茅臺失色,就2005年而言,當年五糧液64.18億元的營收力壓茅臺的39.3億。

從勢均力敵到難以望其項背,五糧液究竟哪裡輸給了茅臺?

而如今,無論是業績,還是市值,茅臺都是當之無愧的行業第一,五糧液與其差距還在拉大。截止2019年1月8日,貴州茅臺市值高達7597.36億,徹底碾壓五糧液的1902.76億。

從勢均力敵到難以望其項背,五糧液究竟哪裡輸給了茅臺?

其實無論是五糧液領先茅臺的那些年,還是如今的茅臺碾壓五糧液,都跟社會時期的不同有著很大的關係。

世紀初的競爭

1. "多子多孫"的五糧液

在本世紀初,五糧液依靠"貼牌模式"大肆擴張中低端子品牌數量,從而讓其產品輻射到了市場的各個角落,規模利潤迅速增加,成為行業第一。在消費能力還不算高的當時,一個合適的價格便可買到有"名酒"光環的五糧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業界甚至有這樣一句話來形容五糧液的品牌數量,"一手開創貼牌模式的五糧液集團原董事長王國春都搞不清楚五糧液究竟有多少個子品牌、孫品牌。"

從勢均力敵到難以望其項背,五糧液究竟哪裡輸給了茅臺?

2. 茅臺聚焦高端酒業

而茅臺從始至終,都只聚焦高端酒業,,發展核心單品。雖然說營收比不上五糧液,但是賺錢能力卻遠超五糧液。哪怕是05年五糧液營業收入領先茅臺有25億,但是賺的錢卻和茅臺是一樣的。

通過魔鏈財務評估分析2007年至2017年茅臺與五糧液的財務報表,可以明顯看出,茅臺和五糧液的淨利潤率是屬於不同級別的。

從勢均力敵到難以望其項背,五糧液究竟哪裡輸給了茅臺?

時代變化,五糧液品牌競爭力大不如前

雖然說多品牌戰略讓五糧液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對於市場的佔領,但同時不加節制地開發亦使得"五糧液"的品牌成分不斷被稀釋,這也讓五糧液在與茅臺的提價權爭奪戰中敗下陣來。

在08年之後,只有茅臺漲價後,五糧液才能漲價,可見茅臺品牌號召力遠勝於五糧液。

從勢均力敵到難以望其項背,五糧液究竟哪裡輸給了茅臺?

由於2012年開始的反腐行動,遏制公務消費,白酒行業結束黃金十年,進入低谷期。

雖說在此期間茅臺的零售價有所下調,但由於一直受產能影響"供不應需"的原因,茅臺的營收增速變緩,卻依舊保持著上升的態勢。於此同時,茅臺與五糧液價差的下降更導致消費者對五糧液的需求向茅臺轉移。

雙重影響下的五糧液,自2012年開始了連續三年的業績下滑。

從勢均力敵到難以望其項背,五糧液究竟哪裡輸給了茅臺?

隨著中國居民消費的升級,2015年白酒行業開始回暖,五糧液終於緩了一口氣,但於此同時,茅臺也借勢進一步拉大了與其的差距。

從本質來理解,五糧液的業績大漲,是建立在茅臺產量無法上升導致高端需求被迫向五糧液轉移。未來若茅臺產量有足夠的提升,或行業性危機再度爆發,則五糧液又會面臨困境。

五糧液精簡品牌

吃夠了苦頭的五糧液終於認清了現實,近年來開始清退發展不力的品牌,就2016年就累計清理總經銷品牌15個,清理產品條碼(每個條碼代表一款產品)近300個。

但截至2017年6月其仍有總經銷模式的運營品牌數量60多個,其品牌維護依然任重道遠。

外部競爭激烈

除了內部自身的問題需要改進,五糧液麵對的外部競爭同樣激烈。前有大哥茅臺遙遙領先,後有洋河、瀘州老窖猛追不捨。特別是近些年的洋河,風頭最盛,憑著藍色經典酒系列,大有趕超五糧液的勢頭。

從勢均力敵到難以望其項背,五糧液究竟哪裡輸給了茅臺?

總結

無論是被茅臺拉開差距,還是被洋河迎面趕上,都向五糧液證明了一件事:

時代變了,人人都有購買名酒的能力,只是看品牌在大家心裡值不值這個價格。曾經品牌的過度稀釋帶來如今苦果,只能靠五糧液慢慢消化了。

魔鏈財務評估,智能計算企業財務得分

速查財務短板,分析財務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