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望子孫保之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這幅天下第一行書,被人所熟知。可天下第二行書,又有幾人瞭解?如果不是對書法有所涉獵,或是真心喜愛,想必很多人都很陌生。然而,近日天下第二行書卻闖入了所有人的視野,可這種被人熟知的方法,卻帶上了血和淚。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望子孫保之

臺灣省決定把塵封十年之久的《祭侄文稿》,免費送至日本展出。這則消息刷爆了朋友圈,有人說,這是中國最有骨氣的東西被最沒骨氣的人拿去獻媚了。也有人說,知道這個消息後,自己感到委屈、無奈、憤怒以及窩囊。更有甚至,說出了國寶不保的憤怒之言。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望子孫保之

這些人為何會有如此激烈情緒?很多人都不理解,筆者也不祈求你們去理解。但這件事情的根源,象徵著我中國民族氣節的《祭侄文稿》,筆者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知道,並且懂得其背後的文學意義與歷史意義。而要懂的這些,則需要先了解顏真卿創作《祭侄文稿》時的背景。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望子孫保之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於范陽起兵叛亂,大軍直逼長安。唐玄宗逃亡四川,讓四方來拜的大唐王朝,一時間如同腐朽老人,死亡氣息瀰漫。但華夏不缺氣節與血性,顏氏兄弟仍在奮戰,說他們螳臂當車也好,說他們不自量力也罷。他們只是以可敬的氣概,沉默的阻擋著安史叛軍的攻勢。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望子孫保之

可終究難以抵擋,天寶十五年,史思明攻打常山郡,顏真卿的兄長顏杲卿向王承業求救,然而求救未果,被圍六天六夜後,城破被俘。顏氏滿門三十餘口皆遭殺害,死狀慘絕人寰。顏杲卿與顏季明父子,被安祿山凌遲割肉而死。到了最後父子二人僅剩一個頭顱和一隻腳。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望子孫保之

這篇《祭侄文稿》就是顏真卿面對著自己的親侄子的頭顱,懷著無盡的憤怒與悲痛書寫。通篇文字,字字帶血,句句有淚。書寫形式也由楷書到行楷再到行草,最後變為狂草。悲憤情緒的遞進以及國破的痛心,如同江河倒灌,傾斜千里。甚至一些地方的筆墨都斷了、幹了,然而就是這樣,仍被生生的拖出了字跡。不難想象,顏真卿當時的孤憤與痛苦有多麼的強烈。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望子孫保之

總結:因此《祭侄文稿》不是文學作品這麼簡單,它不僅記錄了一代宗師的人生,也是盛唐毀滅的鮮明符號。它是有靈魂的,上面是滿門忠烈,是孤臣悲歌,是對天下賊人的聲討與鞭打。最主要的是,它是我華夏男兒的氣節與血性。這也是為什麼《祭侄文稿》最後,會被先人加一句,子孫保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