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望子孙保之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幅天下第一行书,被人所熟知。可天下第二行书,又有几人了解?如果不是对书法有所涉猎,或是真心喜爱,想必很多人都很陌生。然而,近日天下第二行书却闯入了所有人的视野,可这种被人熟知的方法,却带上了血和泪。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望子孙保之

台湾省决定把尘封十年之久的《祭侄文稿》,免费送至日本展出。这则消息刷爆了朋友圈,有人说,这是中国最有骨气的东西被最没骨气的人拿去献媚了。也有人说,知道这个消息后,自己感到委屈、无奈、愤怒以及窝囊。更有甚至,说出了国宝不保的愤怒之言。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望子孙保之

这些人为何会有如此激烈情绪?很多人都不理解,笔者也不祈求你们去理解。但这件事情的根源,象征着我中国民族气节的《祭侄文稿》,笔者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知道,并且懂得其背后的文学意义与历史意义。而要懂的这些,则需要先了解颜真卿创作《祭侄文稿》时的背景。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望子孙保之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于范阳起兵叛乱,大军直逼长安。唐玄宗逃亡四川,让四方来拜的大唐王朝,一时间如同腐朽老人,死亡气息弥漫。但华夏不缺气节与血性,颜氏兄弟仍在奋战,说他们螳臂当车也好,说他们不自量力也罢。他们只是以可敬的气概,沉默的阻挡着安史叛军的攻势。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望子孙保之

可终究难以抵挡,天宝十五年,史思明攻打常山郡,颜真卿的兄长颜杲卿向王承业求救,然而求救未果,被围六天六夜后,城破被俘。颜氏满门三十余口皆遭杀害,死状惨绝人寰。颜杲卿与颜季明父子,被安禄山凌迟割肉而死。到了最后父子二人仅剩一个头颅和一只脚。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望子孙保之

这篇《祭侄文稿》就是颜真卿面对着自己的亲侄子的头颅,怀着无尽的愤怒与悲痛书写。通篇文字,字字带血,句句有泪。书写形式也由楷书到行楷再到行草,最后变为狂草。悲愤情绪的递进以及国破的痛心,如同江河倒灌,倾斜千里。甚至一些地方的笔墨都断了、干了,然而就是这样,仍被生生的拖出了字迹。不难想象,颜真卿当时的孤愤与痛苦有多么的强烈。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望子孙保之

总结:因此《祭侄文稿》不是文学作品这么简单,它不仅记录了一代宗师的人生,也是盛唐毁灭的鲜明符号。它是有灵魂的,上面是满门忠烈,是孤臣悲歌,是对天下贼人的声讨与鞭打。最主要的是,它是我华夏男儿的气节与血性。这也是为什么《祭侄文稿》最后,会被先人加一句,子孙保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