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偏居鄂西深山的珍稀中藥材竹節參,不久可望漂洋過海賺外匯

竹節參為五加科人參屬植物竹節參Panax japonicus C. A. Mey.。以乾燥根狀莖入藥,中藥名竹節參[Rhizoma Panacis Japonici]。別名:竹節人參、白三七、竹節三七、野三七、明七等。竹節參根狀莖含竹節參皂苷Ⅲ、Ⅳ、Ⅴ,苷元是齊墩果酸。還含有人體必需的18種微量元素。其中蛋白質含量為10.33%,各種氨基酸含量為9.16%,總皂苷23.89%。竹節參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脾、肺經;具有滋補強壯、散瘀止痛、止血、祛痰的功能。還有增強學習記憶,增強運動耐力和抗衰老等明顯效果。主要用於治療病後虛弱,咳嗽,咳痰,勞傷吐血,跌打損傷,痛腫,外傷出血,閉經,產後血瘀腹痛,寒溼痺痛等症。竹節參因兼具東北人參和雲南三七的功效,因而在醫藥和保健市場上頗受青睞。

昔日偏居鄂西深山的珍稀中藥材竹節參,不久可望漂洋過海賺外匯

竹節參的生長環境是什麼?

竹節參原產恩施州高山森林中,喜冷涼、溼潤氣候;為陰性、長日照植物,喜散射光或斜射光,忌強烈日光直射和高溫。主產區的典型氣候環境為海拔1400m左右,年平均氣溫8~15℃,年活動積溫2700~3000℃,年平均相對溼度60%~70%,無霜期約180~210天,年降雨量1700~1900mm,年日照時數約1500小時,雪蓋在2個月以上。人工栽培時要搭棚,以適應竹節參對光溫的要求,適宜生長溫度20~25℃,適宜陰蔽度60%~70%,怕積水,忌乾旱。對土壤要求比較嚴格,適宜生長在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中性或微酸性沙質壤土中,鹼性土壤不宜栽培,忌連作。

昔日偏居鄂西深山的珍稀中藥材竹節參,不久可望漂洋過海賺外匯

竹節參的種植前景如何?

據湖北日報荊楚在線消息,頤年春公司將依託省農科院中藥材試驗站的研究成果,按照“公司+農戶”的方式實現對竹節參資源的規模化開發。項目實施後,每年可生產竹節參種苗100萬株,加工原料藥4.7噸,深度開發提取精皂甙0.2噸,預計創外匯25萬美元。

作為支持西部大開發、扶持區域優勢特色產業的一項具體舉措,科技部、財政部將此納入2002年度第四批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提供65萬元的無償資助。


昔日偏居鄂西深山的珍稀中藥材竹節參,不久可望漂洋過海賺外匯

據筆者瞭解,竹節參家種逐漸引起種植者的關注,雖然有所發展,但產量還是很少,市場還是野生資源占主導地位。

野生竹節參生長週期在4-5年左右,生產恢復比較緩慢,故其價格走勢和其他野生資源一樣,總體看呈逐漸走高的趨勢。自筆者初接觸竹節參以來,從2015年起,其行情隨著資源的枯竭和人氣的聚集持續保持著上升的趨勢。

目前竹節參淨籽價格在3000元左右,種苗1-2元一株,幹品價格直達千元。

昔日偏居鄂西深山的珍稀中藥材竹節參,不久可望漂洋過海賺外匯

種植是否真的能賺到錢呢?

竹節參是目前中藥材市場上繼重樓之後的又一匹黑馬。竹節參因其皂苷含量高,還含有人體必需的18種微量元素,具有滋補強壯、散瘀止痛、止血、祛痰的功能,療效確切,用量逐年增加,逐漸受到種植戶的重視,近年來價格逐年攀升,野生資源的日益減少,市場需求的只增不減,因此可以看出種植竹節參還是蘊含了強大的市場前景的。

昔日偏居鄂西深山的珍稀中藥材竹節參,不久可望漂洋過海賺外匯

親們,怎麼看?歡迎廣大讀者共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