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的神来之笔

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唐·钱起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的神来之笔

钱起,字仲文,天宝十年进士,与另外九人并称“大历十才子”。诗与刘长卿齐名,并称为“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这首诗是他进京参加进士考试时所做,由于考试时限定了题目、内容与韵脚,可供诗人发挥的地方非常少,因此少见佳作。但钱起却在如此苛刻的情况下,写出了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也奠定了他在诗坛上的地位。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的神来之笔

钱起年轻的时候比较贫寒,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半路住在京口(镇江)的一个小旅店里。大概是晚饭没有吃饱,他半夜还在院子里散步,突然听到墙外传来一个人的声音:“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难道还有和自己一样饿得睡不着觉的同行吗?他揣度着,出门去看。结果门外明月如霜,一无所有。他刚转回来,那个声音又响起了,转身还是没人。这声音若远若近、忽长忽短,钱起的脸色变得煞白,知道自己是遇上鬼了,赶紧跑回房间蒙在被子里发抖。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的神来之笔

等到他赴京进了考场之后,考试的题目是《湘灵鼓瑟》。“湘灵鼓瑟”,摘自《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诗句,其中包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舜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的神来之笔

面对这样的题目,钱起可是灵感大发,当即信笔写下了五韵十句。大意是湘江女神鼓瑟好听极了,什么水神、客子、树木、花草都被感动得摇摇欲坠。最后湘江女神哪里去了?钱起不由得卡壳了。这时候他突然想起撞鬼的事,就把那两句诗缀在末尾:我也不知道她哪里去了,光顾听音乐了,等到抬起头来,只看见江边的几座山峰兀自碧绿。主考官李暐看到这首诗歌,尤其最后两句,不由得大为赞赏:“这一定是有了神仙在帮助吧!”就把钱起以高名次录取了。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的神来之笔

《旧唐书·钱徵传》称这十个字得自"鬼谣",其实无非是说这两句诗是钱起的神来之笔,这世上哪有鬼神之说。曲终人杳虽然与江上峰青不相干,但是这两个意象都可以传出一种凄清冷静的情感,所以它们可以调和,如果只说“曲终人不见”而无“江上数峰青”,或是说“江上数峰青”而无“曲终人不见”,意味便索然了。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的神来之笔

“曲终人不见”所表现的是消逝,“江上数峰青”所表现的是永恒。可爱的乐声和奏乐者虽然消逝了,而青山却巍然如旧,永远可以让我们把心情寄托在它上面。人到底是怕凄凉的,要求伴侣的。曲终了,人去了,我们以前所游目骋怀的世界,猛然间好像从脚底倒塌去了。这是人生最难堪的一件事,但是一转眼间我们看到江上青峰,好像又找到另一个可亲的伴侣,另一个可托足的世界,而且它永远是在那里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种风味似之。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的神来之笔

至于后来著名诗人如苏东坡、秦少游等人所用“湘灵鼓瑟”这一意象时,就几乎没有不以钱起这诗为蓝本的,却居然忘了它更早的出处《楚辞》。因为后来人们的那些语句的意蕴,都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一空灵的意蕴大有关系,而非《楚辞·远游》里的意象。而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颇为奇特的文化传承现象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