怼死邹小樱 03号作品|回复《陈绮贞的中年危机》一文

开头先要反驳一点:“活在大清”这个表述在当代网络语境下的意思是“

思想过时而迂腐”,所以哪怕退一步说,哪怕你的核心论点成立:「陈绮贞企图用以前的少女风来做这张专辑是不恰当的」,那也不应该用”活在大清“这样的表述,而应该用文中采用的”又缩回去了“这样的表述。

以下为正文

先从流行度的可能性说起

首先承认你说“《时间的歌》便遇到了这样的毫无记忆点的尴尬”是对的。站在2018年回看这张专辑,惊讶地发现对着歌单列表穷举一遍,竟然没有一句hook可以让我直接不假思索地哼出来,而是需要再去看着歌词才能大致回忆起旋律。而对比《让我想一想》《微凉的你》《我的骄傲无可救药》《还是会寂寞》《吉他手》《躺在你的衣柜》《狂恋》《太阳》《距离》等等的歌,只需要看着歌名就能自然哼出曲,甚至有时候在路上也会莫名奇妙脑海里飘出一段旋律,然后要想想这段旋律是陈绮贞哪首歌的那些情况来看,我不得不承认,《时间的歌》整张专辑的旋律是不出彩的,起码是没有记忆点的。

但我不认为,现在的陈绮贞已经没有或者大幅度退化写旋律的才华了(当然小幅度是有可能的)。起码现在的陈绮贞还能写出《内心活动》,虽然写的不高级,但旋律是舒服的,而且市场反馈也表明,它是流行的。这说明陈绮贞目前还是有写出流行的舒服的旋律的能力的,哪怕其写旋律的才华或多或少地消耗了。

再看《沙发海》的流行的可能性。

首先要谈为什么提流行的可能性。你作为A&R肯定也知道,哪怕把一首歌的旋律写顺,hook有记忆点,词请来大牌,宣发包装概念都设计好,这也只是提供了这首歌流行的可能性。哪怕是大张伟也不能保证他的歌一定能火。你说要唯结果论,没问题,但我觉得也不能避开讨论一首歌的流行可能性的讨论,比如《答案》这种歌就具备了流行的可能性,而拥有这种可能性就有可能在某一天爆红,哪怕是四五年后。

你认为全专辑没有一首歌有流行的可能性(原话是hit,但我觉得hit要求太高了),我反对。我认为《台北某个地方》是具备一切流行的可能性的条件的。旋律简单而且顺畅,歌词内容贴近生活,是流行音乐受众很容易有共鸣的写法,无论是听,还是唱,还是社交软件抒发心情,或者作为叙事型小视频bgm,都是没有门槛且合适的。至于其他的歌,应该出不了圈了(这里的圈包括:陈绮贞歌迷圈,“文艺”自居音乐受众圈)

再谈《沙发海》这张专辑的质量

一张专辑的质量和流行度是关联性没有很多人想象的大的两个纬度,所以这一趴和上面的不是谈的同一种东西。

《伤害》新鲜吗?不新鲜。就像你说的,“陈绮贞最百试不爽的风格”。《残缺的彩虹》新鲜吗?不新鲜,而且太像《内心活动》了,从旋律到编曲到歌词内容。《观察者》新鲜吗?不新鲜。可以说除了《跳舞吧》,其他都不新鲜吧。

但陈绮贞就用她习惯的她擅长的她自在的做法去做音乐有什么错呢?听众听她的歌,就是对一个这样的风格的创作歌手有需求。起码我有这样的需求。我希望她能在创作理念上“缩着”保持一个风格别整天突破超越,而在表达的概念,制作的技术等方面“扩张”。你不能因为她用以前惯用的方法做专辑就指责她。至少我喜欢整张专辑的旋律。

不过你有两点我也用同感,而且是在看你的文章之前我也有一模一样的感受,这就绝对不是个巧合了。一个是《华生》那个军鼓声太讨厌了,另一个就是《沙发海》对人声的处理(当时是用的xba-n3bp,还开了boom3D)。

还有一点不满意的事,写词能力大幅度退步。这都是些什么词,“如果你真的爱上我,就请你爱真正的我“,“让我为你淋一场雨”,“还好你留下了使用孤独的说明书,可是你带走了躲开寂寞的指南针”。以及一些非常普通寻常的意象,没有陈绮贞独有的让人意想不到但又很合情景的意象。我觉得一首歌如果打算写简单直白的词,那就全篇直白,就像《内心活动》,《残缺的彩虹》,那我也不会说什么。但如果试图写点有点深度的或者有手法的,就不要插进一句直白的不行的词,比如《小船》就试图用暗喻来写人的交流,前面对“船”的描绘都还可以,突然听到一句“如果你真的爱上我,就请你爱真正的我”,我整个人都出戏了。

但整体来说,这张专辑的质量还是很不错的,至少我觉得值得反复听几遍。当然,没有惊艳,但也不至于平庸,依旧可以代表华语一线创作女歌手水平,但大概率不会出圈,不会有大水花,很难有hit曲。

最后谈年龄和少女的问题

作为听众,是不会去做动机揣测的。但你作为A&R,去揣测创作动机,制作想法,包装理念,是你的职业习惯。你的乐评和别的乐评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你习惯性从A&R的角度出发去做乐评。这既是你的乐评有趣的地方,也是你的乐评有局限的地方。所以你会去质疑,一个四十多岁的女艺人,为什么还要做这样描写少女爱情心理的歌,这是一个A&R绝对不允许的专辑设计。

但我这样的一个听众,我只在乎,这张专辑提供的歌,是不是能在陈绮贞擅长的特定领域,提供给我我需要的音乐。我觉得她做到了,这张专辑是“陈绮贞味道”的,这就够了。我不会去管陈绮贞的年纪,我甚至不想去管陈绮贞这五年里做的所有事,我和她唯一的联系,就是她发了专辑,那我从十一首歌中去选择我需要的,并且从中体会我体会到的(而不一定是她想要表达的传递的)

而作为一个社会参与者,我们没有任何权利让一个人承认自己老了,也没有权利干预一个人在不犯法不触犯社会公德的前提下的创作动机,也最好不要指责和质疑为什么一个四十多的人还写少女心理的歌,哪怕她是一个公众的艺人。你可以自己私下里这么认为,但把这样的评论写在公开发表的乐评中,我认为是不礼貌的。

我相信热烈的争辩,

我不信无声的和谐。

正在进行。

期待你的参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