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誰還沒幾份體檢報告單,可是保險公司信哪個?

說個保險人的通病,聽說周圍有朋友要去體檢,總會提一嘴,"買保險了嗎?敢去體檢……"。

可能對方並沒有買保險的意識,可能對方還會心生芥蒂,"這人不是要找我賣保險吧……"。

其實自己多是出於好意的提醒。

人到中年,加之生活、工作的重重壓力,誰還沒個三長兩短頭疼發熱,體檢沒大毛病還好,一旦檢查出來個啥,買保險可就難了。

有人可能會較真,我的就醫記錄作為個人隱私,沒有經過我們的同意,保險公司有資格查嗎?

其實我們在我們投保的時候,已經授予了保險公司這個權利:

人到中年誰還沒幾份體檢報告單,可是保險公司信哪個?

有了我們的授權,就醫記錄是有可能被查到的。

保險公司有專門的核查部門,負責調查,保險公司也會把這塊業務外包給專業的數據調查公司。調查人員通過實地調查走訪,多渠道來核查疾病的真實性。

一般包括相關醫院的就診記錄、體檢機構的報告、醫保卡的使用情況(包括買藥和治病的記錄)

所以,只要有留下醫療記錄,就有被查到的風險。

現在新規要求:門診電子病歷要保存15年,住院病歷要保留30年以上

所以,在投保之前,不要瞎體檢,萬一留下記錄,身體有異常,就不好買了。

但是長這麼大,誰還沒經歷幾次體檢,入職體檢啊……懷疑自己有病主動體檢啊……生了病就診不得不體檢啊……

留了這麼多體檢案底,不同類型的、不同層級的……五花八門!體檢結論可能也會有不同。

大家也知道,線上投保一般是不需要體檢的,只要能滿足健康告知裡的注意事項,就可以自行通過核保流程。

那麼,健康告知時,究竟以哪份體檢報告的結論為準?保險公司又會相信哪個呢?

小智君為大家帶來最全解答。

體檢機構的坑網上一搜一大把,雖然也有口碑好點的,但是也存在人員資質、能力和水平的良莠不齊。

很多檢查項目是需要醫生的操作和經驗判斷的,比如常見的外科檢查、超聲檢查等。

小智君早年在體檢機構的入職體檢結果存在甲狀腺異常,但是到醫院複查卻沒一點問題。類似小智君的這種情況,都是可以正常投保的。

在保單合同中,保險公司對於理賠標準的界定,是以二甲以上醫院出具的病理報告為準。

那麼可以當做參考,在核保的時候,我們最好也能以二甲以上醫院出具的檢查報告為準。

不同醫院的體檢結果有差異也不是不可能,當然要以更權威的醫院體檢結論為主。

大部分醫院的體檢中心是和病人就診檢查分開獨立的。如果醫院內部對決,體檢中心對就診檢查的話,保險公司還是會更相信醫院就診檢查的結果。

比如醫院體檢中心查體乳腺結節3級,被保險人前往兩腺外科就診,重新安排的查體乳腺結節2級。那這種情況下,保險公司會選擇相信醫院就診查體的結果。

4、1年內體檢報告 VS 2年前體檢報告

結論:一般來說從近原則,但具體情況需具體對待。

這項選擇,小智君也不能給出絕對的答案。

舉例說明。

例如前年體檢查出乳腺增生、肝功能異常,但是今年複查結果正常的,很多保險公司往往就以最近一次的結果為準。

但是如果涉及像高血壓、高血脂這種可以服藥控制的指標,即使今年數據優於往年,保險公司核保時,往往也會很謹慎。

對於血壓,往往保險公司會看連續三次檢查的平均值,對於血脂可能還會參考投保人的BMI等肥胖情況。

對於有些特殊的慢性病疾病,往往是一旦指標異常,是很難改變的,如果前後體檢報告結果不同,保險公司可能會做延期處理。

如上是針對多份體檢報告,保險公司的一般做法。

人到中年誰還沒幾份體檢報告單,可是保險公司信哪個?

保險公司都會從體檢機構的情況、體檢項目的情況、體檢時間和體檢原因等綜合分析評判體檢結果的可信度。

倘若綜合分析之後仍有分歧和疑惑,那就只能安排重新體檢了。

當然這是少數棘手情況,但是也不無可能。比如體檢查出肝血管瘤,後又檢查無肝血管瘤,而肝血管瘤一旦查出來存在,是不會消失的,所以之前有現在無,很容易讓保險公司產生疑惑。這時候就可能被保險公司安排重新體檢。

最後,保險沒買就去體檢,做好保險公司"查底"的準備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