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爲什麼放棄貝加爾湖?

新鮮事新發現


《尼布楚條約》被稱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平等條約,但是這個條約卻開創了清朝割讓土地的先河。條約規定,以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與外興安嶺為線,以南屬於中國,以北屬於俄羅斯,西部交界處以額爾古納河為界,以北屬於俄羅斯,以南屬於中國。清朝割讓了包括貝加爾湖在內的大片領土給俄國。

我們都知道,中俄雅克薩之戰是中國方取得了勝利,而且康熙年間,清朝的實力還是位居世界前列,國家實力強盛,又打敗了沙俄,為什麼還要放棄貝加爾湖呢?

其實一開始清朝談判大臣索額圖要求以勒拿河到貝加爾湖一線為界,以西屬於俄羅斯,以東屬於清朝。勒拿河貝加爾湖以東的區域本就是清朝的勢力範圍,是沙俄越過烏拉爾山之後,一步步東擴,一步步蠶食了清朝的傳統勢力範圍,現在索額圖的要求並沒有佔俄國便宜,而是要求俄國歸還被佔領的領土。

而俄羅斯的談判使者確直接要求以黑龍江為界,不得不說俄羅斯的流氓性格是祖傳的。當然這兩個談判代表提的要求都是獅子大開口,為的就是給自己留下足夠的還價餘地。所以,一開始清朝就將貝加爾湖當做與俄國的國界線,不過這條線是清朝獅子大開口的,也許索額圖等人壓根沒想過要貝加爾湖。

我們來看一下貝加爾湖的地理位置,貝加爾湖位於西伯利亞南部。貝加爾湖在中國古代被稱為北海,是北方遊牧民族的主要活動區和聚居地。貝加爾湖被譽為世界第一深湖、歐亞大陸最大的淡水湖,以美景奇特、魚類資源豐富而聞名於世。貝加爾湖正式納入中國版圖是在成吉思汗對外擴張的時期。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將中國的版圖擴大了數倍。

隨著時代的推移,蒙古對貝加爾湖的控制不斷減弱,隨著清朝的建立,打敗了明朝和蒙古部族,於是清朝繼承了蒙古族的貝加爾湖一帶。但是俄羅斯帝國此時開始崛起,並不斷對外擴張,向東擴張時,搶了清朝剛佔據不久的貝加爾湖一帶。隨著《尼布楚條約》的簽訂,貝加爾湖也被劃為俄國的領土。

又回到題主的問題了,康熙年間,清朝時期在世界上還是數一數二的,俄羅斯帝國還在雅克薩被清軍狠狠地收拾了一番,為什麼戰勝國要把領土割讓給戰敗國呢?

首先,貝加爾湖並不是清朝的必爭之地

清軍入關後,統一了全國,與此前的各朝代一樣,由於北方的土地價值及其所蘊含的資源並沒有被人們發現,而北方寒冷的氣候、貧瘠的土地、稀少的人口和彪悍的敵人都讓中原王朝提不起興趣,清朝自然也一樣,他們的經營中心還是在中原和江南等富庶區域。北方的那一大片土地在當時的人們眼裡就是不毛之地的代名詞。

而且貝加爾湖實際上是清朝從蒙古部族手裡搶來的,經營時間並不長,對貝加爾湖沒有多深的感情。清朝的逆鱗在東北,那才是滿洲的龍興之地。所以沙俄搶了貝加爾湖和西伯利亞大片區域,清朝都無動於衷,但是沙俄一打到外興安嶺,想覬覦黑龍江以南的區域,清朝的反擊就來了。可以說動哪塊區域都行,就是不能動東北,那才是滿清的命根子,貝加爾湖只不過是剛收服不久而已,重要性不值得清朝統治者大動干戈。

其次,中國的談判完全處於下風

在雅克薩之戰後,沙俄被打痛了,清軍也損兵折將,兩方只好坐下來和談。但是一開始談判雙方都想為己方爭取最大的利益,誰也不肯退讓。當時索額圖從康熙皇帝那裡得到的底線是先以尼布楚為界,酌情可以退讓到額爾古納河。可以說清朝的談判底線相當憋屈了,甚至都沒把貝加爾湖當回事。

俄國的談判卻完全佔據了上風,首先俄方代表戈洛文就跑出了己方的條件,直接將國界線壓到黑龍江,雖然是敗軍,但戈洛文在氣勢方面不輸索額圖。其次,清朝的翻譯傳教士徐日升、張誠被俄方收買叛變,將康熙帝的底線告訴了戈洛文,戈洛文才能在與索額圖的談判中佔據主動,而索額圖並沒有做好談判前的準備,不僅沒有事先了解談判法則和俄國的底線,甚至己方出現了奸細都一直被矇在鼓裡。在這次談判中,沙俄佔盡了便宜,本來打了敗仗,又沒有能力消化這麼大一片區域,但是卻在清朝的退讓下得到了整個西伯利亞地區。在近代,俄國消化完這些被佔領的區域後,成為了世界上有數的列強,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苦難。

最後,清朝戰端四起,無力跟俄國打消耗戰

清軍入關後,遭到了明朝軍民的奮力抵抗。清朝打了幾十年的仗,才將明朝的故土基本收入囊中。但是老百姓思念前朝,對滿清這個異族政權是在沒什麼好感,從高層知識分子到底層平民老百姓,都在進行反清復明的鬥爭,加上剛剛擊敗蒙古和明朝殘餘勢力,這麼大一片區域尚未完全消化,可以說當時清朝的統治其實並不穩固。

康熙帝親政不久後,就發生了三藩之亂,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在南方掀起叛亂,南方大片區域淪陷,各地反清復明勢力也紛紛發難。雪上加霜的是西北的噶爾丹也發動叛亂。清朝的統治本就不穩固,現在各地發生叛亂,清朝自然要先安定內亂,穩固自己的統治才能去考慮對外作戰。但是當時清朝的實力並不足以應付三藩、葛爾丹、沙俄等多路兵馬,只好先放棄不重要的沙俄,放任沙俄侵佔貝加爾湖等西伯利亞地區,先集中兵力平定三藩之亂再說。

所以,清朝放棄貝加爾湖既有不重視這一區域的原因,也有內部自身的原因。總的來說,貝加爾湖對清朝是一個可有可無之地,得到了是一塊資源,丟棄了也不可惜。不信的話,你看俄國一動東北,清朝連三藩之亂都不顧了,先把俄國痛揍一頓再說,現在可惜我們也只能望湖興嘆了。


歷史風雲閣閣主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一塊從未屬於過清朝的土地,怪罪清朝失土之責合適嗎?就像今天的人們批評我國政府為何丟失了美洲大陸一樣毫無邏輯性可言。

關於清朝和貝加爾湖的問題,靜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有過詳細分析,結論是:

  • 貝加爾湖地區歷史上只有兩度屬於過中原王朝,一是唐朝前期630年至682年共52年時間,二是元朝1271年至1368年。除此之外,貝加爾湖地區從未屬於過中原王朝;

  • 清朝前期,貝加爾湖屬於漠北蒙古土謝圖汗部的屬地,此時的漠北蒙古根本不是清朝的領土。在1691年多倫會盟後,清朝接收的漠北蒙古土地已經不包括貝加爾湖。

所以清朝對貝加爾湖地區的丟失沒有責任。

貝加爾湖地區的丟失,是從明朝後期就開始的。1582年,沙俄哥薩克越過烏拉爾山,開始向西伯利亞瘋狂擴張。萬曆年間,哥薩克已經佔據了貝加爾湖西部和北部地區,並不斷向貝加爾湖東部和南部擴張。

此時的蒙古各部已經出現了分裂。原來的瓦剌西遷,成為漠西蒙古,其中的準噶爾部逐漸強大。而韃靼則分裂為漠南和漠北蒙古,漠北蒙古也稱喀爾喀蒙古,其中土謝圖汗部位置最為靠北,貝加爾湖地區是其屬地。

1635年,後金降服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各部對清朝進行九白之貢,確立了雙方的宗藩關係。

但是此時的漠北蒙古還不是清朝的領土,雖然是清朝的藩屬國,但是漠北蒙古在政治軍事等方面是完全獨立的,清朝沒有理由進行干涉,所以只有漠北蒙古特別是土謝圖汗部直接面對沙俄的入侵。

此時的準噶爾部逐漸強大,準噶爾部臺吉噶爾丹躊躇滿志,想要統一蒙古各部,並消滅清朝,實現自己的大元夢想。為此準噶爾汗國不斷向東進攻喀爾喀蒙古各部,而為了統一蒙古,噶爾丹選擇和沙俄聯合,沙俄也在貝加爾湖地區不斷向南蠶食,漠北蒙古面臨的形勢越來越嚴峻。

關鍵時期,漠北蒙古活佛做出了歸順大清的決定。1691年,康熙和漠北蒙古各王公在多倫諾爾舉行會盟,宣告漠北蒙古併入清朝版圖。

在之前的1687年12月到1688年3月,沙俄和土謝圖汗部爆發了烏丁斯克之戰,在長達4個月的圍困戰中,土謝圖汗部最終失敗,沙俄在事實上獲得了貝加爾全部地區的控制權。

此戰之後,沙俄佔據了貝加爾湖南部和東部地區,可以說土謝圖汗部的屬地已經被侵略殆盡。清朝將土謝圖汗部安置在杭愛山地區附近,貝加爾湖地區實際上已經是沙俄的勢力範圍。

在先前的兩次雅克薩之戰中,清朝在取得勝利的情況下,1689年清朝和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確定了東北地區的邊界,但是,對於貝加爾湖地區,兩國沒有進行聲明。

此時的清朝,被準噶爾汗國問題拖住,無力在漠北地區進行擴張。《尼布楚條約》簽訂時,清朝之所以讓步,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促使沙俄在清朝和準噶爾的對抗中處於中立,但是很明顯沙俄沒有守信。

而在接受了漠北蒙古後,康熙也不想在此時刺激沙俄,因為一旦在漠北貝加爾湖地區挑起戰事,就意味著將沙俄推向準噶爾一方,對清朝平定準噶爾非常不利。

再者,為了增加喀爾喀蒙古的向心力,康熙也有意利用沙俄的威脅削弱土謝圖汗部等的實力,這種借刀殺人的把戲導致喀爾喀蒙古各部勢力被嚴重削弱,不得不加深對清朝的依賴,清朝達到了鞏固統治的目的!


所以,對於這片從未屬於清朝的土地,康熙沒有激進地進行所謂的“收復”,到雍正時期,同樣是為了解決準噶爾問題,在貝加爾湖地區進行了邊界確認,1727年《恰克圖條約》,雙方確認貝加爾湖地區屬於沙俄。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清朝的確放棄了貝加爾湖,但不是放棄自己的領土,而是放棄自己的可以得到但沒去得的土地,因為貝加爾湖從來都不是清朝的版圖。

貝加爾湖在歷史上只有兩次屬於中原王朝,分別是唐初和元朝。

在西漢時期,貝加爾湖在匈奴的控制範圍之內,名曰“北海”,蘇武牧羊就是在那。蘇武在北海邊艱難熬過19年,最後才回到漢都長安。

在東漢、三國和西晉時期,貝加爾湖大部分時間是在鮮卑的控制範圍之內。在東晉十六國時期和南北朝時期,貝加爾湖改稱為“於巳尼大水”,先被柔然控制,後又被突厥控制,再接著被突厥分裂出來的東突厥控制,複稱“北海”。

唐初滅東突厥,貝加爾湖成為大唐的一部分,歸關內道骨利幹屬,同時改稱為“小海”。後東突厥復國後,貝加爾湖復歸突厥,接著唐朝聯合回鶻滅了後突厥,貝加爾湖歸回鶻所轄。

兩宋時期,貝加爾湖被蒙古八剌忽部控制,並隨著蒙古的擴張被納入大蒙元汗國的領土,隨後成為元朝的領地,屬嶺北行省。

明朝時期,貝加爾湖被瓦剌不裡牙惕部控制,瓦剌部西遷後成為漠西蒙古,貝加爾湖地區是漠北蒙古的地盤。

也就是說,在清朝建國的時候,貝加爾湖既不被清朝控制,也不被明朝控制,而是被蒙古控制。或許會有不少人拿著1820年清朝鼎盛時期的地圖來說蒙古是清朝的領土,那是典型的未來說過去,無論是在1644年清軍入關還是1662年康熙即位時,這片地區都還不是清朝的領土。

清朝最早控制的是漠南蒙古,1635年皇太極俘林丹汗妻子後,就統一了漠南蒙古。隨後在1697年,康熙完全控制漠北蒙古,當然,早在十餘年前,清朝就開始了控制進程;1757年,乾隆征服漠西蒙古,同樣,早在康熙時期,清朝就已經征服準噶爾部。

顯然,這是清朝統治者自己的擴張之舉,而不是拿著地圖去說來的,況且,清朝繼承的明朝領土也不包括蒙古,而元朝領土,好像蒙古更有資格繼承。

那麼,清朝為什麼沒有在征服漠北蒙古的時候一併拿下貝加爾湖地區呢?

最重要一點,是清朝此時還面臨三藩之亂以及漠西蒙古噶爾丹叛亂的諸多問題,與沙俄的雅克薩之戰也是沙俄實在太過分,這才使得剛剛平定三藩之亂的康熙發兵東北。但對貝加爾湖地區實在是鞭長莫及,更何況那裡此時還不是清朝的領土。

1689年簽訂的《尼布楚條約》規定了中俄東段邊界,但沒有劃定中段邊界,也就是貝加爾湖附件地區,顯然沙俄是賊心不死,但康熙為了儘快抽出手來對付準噶爾部,在東段已經非常讓步,也沒有去管中段。

等到後來清朝真正征服漠北蒙古的時候,貝加爾湖已經被沙俄佔據,雍正在位期間劃分清俄中段邊界的《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中,對此情況進行確認,也就是說,清朝從頭到尾就沒拿到過貝加爾湖,只是放棄了去爭奪。


平沙趣說歷史


“滿清誤國300年”,此言不虛。人人都稱康熙皇帝是什麼“千古一帝”,實則不然。明朝的皇帝雖然說懶一點,但卻不是軟蛋,特別是崇禎皇帝以死踐行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誓言。反觀清朝從康熙就開始喪權辱國,將老祖宗的土地拱手送人,實則可恨。你還不要不信,康熙放棄貝加爾湖就是鐵證。

“崽賣爺田不心疼”,康熙年間,沙俄對我東北虎視耽,清軍與沙俄軍隊爆發了兩次雅克薩之戰,在馬上就要將沙俄軍隊徹底地趕出去的時候,康熙皇帝認慫了。因為西北的噶爾丹正在進攻喀爾喀,康熙希望儘早與沙俄劃定國界,騰出手來對付噶爾丹,因此在1689年,清、俄兩國在尼布楚會談的時候,清朝的談判代表根據康熙皇帝的意思,一而再的退讓,最後簽訂了清朝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尼布楚條約》。明明是戰爭勝利了,最後卻簽訂了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這是在搞笑嗎?赤裸裸地賣國行徑,跟後來地中法之戰一毛一樣。

《尼布楚條約》的簽訂,標誌著“千古一帝"康熙帝順利地放棄了包括貝加爾湖以東地大片土地。所以說“滿清誤國300年”沒毛病,這樣地朝廷早就應該滅亡。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不邀自答。

很可惜,除了元朝之外,中國歷史上沒有一個古典王朝統治過貝加爾湖地區。明朝後期,俄國人就事實上佔據了貝加爾湖以及周邊地區。而在雅克薩之戰爆發前,黑龍江流域屬於沒有政府管轄的無主之地,中俄兩國都在對黑龍江流域施加影響力,而且俄國對黑龍江流域的開發要遠早於中國。



通過兩次雅克薩之戰,中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個瓜分無主之地的條約,雖然由於張誠把清朝的底線透露給俄國人使得中國沒有利益最大化,但是怎麼看也都是中國賺了。首先,俄國被迫退出其以經營幾十年的黑龍江流域;其次,俄國人要把其在黑龍江流域的所有據點拆除;第三,俄國要把在黑龍江流域的俄國人全部遷到額爾古納河以北。怎麼看都是俄國向中國割地。

《尼布楚條約》的簽訂具有重大的意義,斯塔夫理阿·諾斯的《全球通史》,《尼布楚條約》有三點意義:

第一、俄國人完全撤出了黑龍江流域,明確了雙方邊界;第二、雙方邊境貿易逐漸發達,茶葉成為大宗貿易;第三、俄羅斯的擴張不得不中止。可以說第三點才最重要,《尼布楚條約》維持了中俄東段100多年的和平,也減輕了清朝在東北方向的壓力。而且清朝上下也都認為《尼布楚條約》的簽訂是一項開疆拓土的武功,魏源在《聖武記》中就說:東北數千裡化外不毛之地盡隸版圖。

至於貝加爾湖,抱歉,先不說這塊地方早在明朝就被俄國人佔了,而且《尼布楚條約》劃分的是中俄東段邊界,根本不涉及中段劃界,關康熙屁事。更何況當時喀爾喀蒙古還沒有被康熙納入版圖,所以清朝也不可能去談貝加爾湖那塊地方。另外很多人不瞭解,談判策略還談判底線壓根是兩回事,雖然說康熙曾主張尼布楚等地應該歸中國,但是那屬於談判桌上的討價還價,康熙的底線是黑龍江流域,而且康熙的真實想法也是承認沙俄對貝加爾湖周邊地區的佔領,畢竟無主之地先到先得,而且俄國在貝加爾湖地區的統治相對於黑龍江流域更穩固。
至於中俄雙方對中段邊界的劃分,那是雍正年間《恰克圖條約》的事了。畢竟俄國對貝加爾湖周邊的佔領已經木已成舟,該地區早已不是黑龍江流域那種無主之地,想要聲索該地區免不了又要幹架,而此時清朝和準噶爾汗國還處於軍事對抗狀態,所以雙方只能依照雙方實際控制劃分中段邊界。這也是雙方相互妥協的結果,畢竟外交本身就是妥協。

所以,關於清朝放棄貝加爾湖這條謠言也該結束了,噁心死了。


北洋海軍炮手


那是康熙,雍正父子倆的大手筆,用捨棄自己的祖宗發源地貝加爾湖來換取自己邊疆永久安寧,自己的封閉性思想不瞭解當時的情況,完全沒有必要放棄整個貝加爾湖地區。只能說明清廷的軟弱,整個清朝都在以割地,賠款來換取安寧。


7親Ba


貝加爾湖壓根不屬於中國 (除元朝,唐朝一段時間)
如果硬要把它和中國扯上關係,只能說在雅克薩之戰談判時,清朝代表劃分的界限勉強有一半貝加爾湖。


大興安嶺以北幾乎沒有人煙,沙俄和滿清都盡力在這裡施加影響,想把它變成自己領土的一部分,但老毛子的手段是直接佔領,只能說清政府退讓了,原因有以下幾點。

貝加爾湖沒有價值,無法耕種。

明朝時疆土裡沒有貝加爾湖,不能耕種的地區漢人居住的比例也很低。

首先要了解當時的政策,閉關鎖國,重農抑商(應該是所有朝代裡最嚴重的)。

  1. 在清代前期貝加爾地區無法耕種,400毫米降水量(長城一線)是主要作物的生長最低需水量,就是長城以北,換句話說,清朝滿清要從遊牧民族過度成漢化的皇室農耕民族。


  2. 用當權者的角度想一下,無法耕種的地區我堂堂農耕大國有什麼用,打下去糧食要從南方徵調,費時費力。

  3. 加上滿清建國不久,政權不夠穩固,八旗內部還有不臣之心在躍躍欲試企圖取而代之,再打下去反叛也不是不可能,何必和老毛子打呢?

(目光不夠,沒有辦法,你也想不到三百年後會發生啥。。。在當時卻是萬全之策)

然而接下來三百多年的發展遠遠超出了清朝統治者的想象。

其實東北的農耕也是在滿清之後才高速發展。

清代二百餘年,東北地區種植業取得了空前的發展,傳統農作物高粱、大豆、粟、小麥等與新引種的玉米、水稻等都是由遼河中下游地區向北逐漸擴展的,這種發展趨勢與清代東北的人口移動及土地開發方向一致,進程同步。本文還利用清末各種作物在各州縣糧食播種總面積上的比率,論述了主要糧食作物地域分佈的不平衡特徵及其形成原因:高粱與小麥的分佈具有明顯的南北不平衡性,高粱南多北少,而小麥正好與之相反;大豆是東北全境的重要農產,受大量外輸的影響在水陸交通便利地區形成了相對集中的商品產地;分佈普遍的粟受乾溼氣候的影響,播種比率從東南向西北逐步增加;水稻是朝鮮移民引入東北的,發展上與移民進程同步,分佈上則由東南向西北逐步減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