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出一上联,谁能对上就以身相许: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美女出一上联,谁能对上就以身相许: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中华文化是几千年中国人民智慧的累积,它包含了在特定的时代里人们生活的状况和社会环境的反应。而这些文化流传下来的形式除了那些我们所熟知的宋词,元曲,唐诗等等。还有一些从民间诞生的比较自由自在的文学。

美女出一上联,谁能对上就以身相许: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例如人们现在还会用到的对联,现在说起对联,大家都会想到过春节。每当过年的时候,为了表示喜庆,家家户户门口都会贴一副对联。这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期盼,希望能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心。那么这种古老的对联文化其实是从古代就有的。像诗词等文学大多是诗人一人的独角戏,从创作到修订大多是一人完成。但是对联就不一样啦,对联出现的形式就是一种文体竞争。

美女出一上联,谁能对上就以身相许: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通常以一个人出上联,另一个人接下联的形式出现。所以这种形式就会比较有趣,因此参与人员也会多一些。所以在很多涉及到古代情节的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个现象,一些才子才女聚集在一起,互相对对联。其实对对联也并不是很难,只要大体上对仗工整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想要在意境上也相互衔接,那就比较难了。所以说真正能对出一副好对联的人也是极少的。

美女出一上联,谁能对上就以身相许: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在古代也出过很多关于对联的趣事,比如北宋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书生在前去赶考的路上遇到一点岔子就停下来耽搁了一天。晚上他本来准备静下心来好好温习一下书籍,但是还没看多久他就感觉头有些晕。

美女出一上联,谁能对上就以身相许: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然后他就决定出去走走散一下心。走着走着,他听到前面的街道似乎有吵闹声,然后出于好奇的心理他就往那边走去。走近了之后才发现原来是当地的一户人家在为自己的女儿招亲,不过他们招亲的方式却和平时的不同。

美女出一上联,谁能对上就以身相许: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因为他们比的不是武术,而是文采。原来这位人家的女儿也是一个从小饱读了诗书的才女,所以希望寻找的夫君也是和她一样有才的。于是这个美女就出了一副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谁能对上就以身相许。虽然也有不少的男子对出了下联,但是大多不能让那个美女满意。

美女出一上联,谁能对上就以身相许: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那个书生看了一下,觉得自己难以解答于是就走了。但没想到就在他考试的时候那个考官竟然出了一个上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正好可以对出那位小姐出的下联。这样一来,他用那个美女的上联对了那个考官的下联,再用那个考官的上联对了美女的下联。结果可想而知,书生金榜题名,不仅得到了娇妻也得到了功名,成就了一桩美事。美女出一上联,谁能对上就以身相许: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你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