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太好了,中央都出手了,“入園難”能解決了!

“入園難”已成年輕父母的心病,每年都有很多家長望園興嘆,一些家長為了孩子能入園,省吃儉用提早貨款買了學區房,就是為了孩子入園不難,但還是難。去年,哈爾濱一組家長扎帳篷排隊等待入園的圖片引發網友熱烈討論,家長提前5天扎帳篷、深夜排隊“喂蚊子”、園長被逼關手機。這所公立幼兒園原定於7月1日開始招生,但6月30日凌晨開始便有20多位家長在門口排隊,為的是“儘早給孩子報上名”。 而這所按照標準容量不得超過720人的幼兒園,實際在園幼兒數已經超800人。“入園難”並不是大城市的“專利”,縣級實驗幼兒園入園指標也是嚴重供不應求,幼兒園已處於超額狀態。而與之相反的是城裡“擠破頭”,農村“沒人留”,與城市幼兒園的“火爆”相比,在一些農村地區,幼兒園招生困難、入園率不高的現象突出,並且隨著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幼兒園生源越來越少,許多家長將孩子送到縣城的幼兒園去上學,縣城好一點的幼兒園人滿為患。

這事太好了,中央都出手了,“入園難”能解決了!

這事太好了,中央都出手了,“入園難”能解決了!

“入園難”究其原因:1、供需關係,公立幼兒園質量高,在百姓中的需求量大,但數量相對少,民辦幼兒園按市場運作,可是又太貴,在普通百姓中需求少。2、城鎮化建設,在一些城鎮化建設搬遷小區和外來人口集中的居住小區,由於公辦幼兒園招生趨於飽和,民辦幼兒園收費高,公辦學前教育機構匱乏。3、近年來,隨著適齡入園兒童數量的迅速上升和人民群眾對優質學前教育的迫切需求,家長從學前教育開始就追求“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學前教育也像“小升初”一般出現了擇校現象,學前教育資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4、“入園難”折射出了當前我國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力度仍然不足的現狀。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在整個教育事業中的投入比重已經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但公辦幼兒園數量仍需更多增加,同時也應加大對民辦及農村幼兒園的扶持力度,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相對均等化。

這事太好了,中央都出手了,“入園難”能解決了!

日前,新華社受權播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原則、目標和具體舉措。主要目標: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80%。到2035年,全面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建成覆蓋城鄉、佈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以縣為單位制定幼兒園佈局規劃,堅決扭轉高收費民辦園佔比偏高的局面。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偏低的省份,逐步提高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到2020年全國原則上達到50%。健全成本分擔機制:合理確定公辦園收費標準,加強對民辦園收費價格監管,地方政府依法加強對民辦園收費的價格監管,堅決抑制過高收費。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每個鄉鎮原則上至少辦好一所公辦中心園,大村獨立建園或設分園,小村聯合辦園,人口分散地區根據實際情況可舉辦流動幼兒園、季節班等,配備專職巡迴指導教師,完善縣鄉村三級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網絡。

想交流請點關注,想看商品請點了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