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山高、路遠、坑深

儘管政策對自招行業進行了規範,但輔導機構本身受此影響並不大,原有的產業難以打破固有"隱形手法"。

自主招生,山高、路遠、坑深

文| 王語嫣

互聯網時代,產品經理這一職位湧現,他們的核心目標十分簡單:打造一款用戶滿意的產品。

如若將這一理念用於教育,似乎也不為過;而教育中最能體現"產品"理念的,自主招生必將上榜。

這其中唯一的區別是,產品經理化身為輔導機構,用戶是各大高校,而產品本身,則是一群被包裝過的學生。

產品博弈戰:各家機構如何研發這款特殊的"產品"

簡單的說,通過自主招生即可享受高校優惠加分政策,或5分、10分,或直接保送。在"1分等於幾千人"的高考面前,自主招生給不少綜合分數稍薄弱、但單科成績突出的學生以機會,也給不少憑藉裸分難以升學至優秀院校的學生一次額外競爭的福利。

然而,自主招生同樣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2018年,中國教育在線曾做過統計,自主招生初審通過的考生有153021名,複試通過的考生為12517名,錄取率僅為8.2%。

而自主招生本身牽涉的是一個涵蓋內容多而雜、且標準不一的選拔體制,對普通學生來說,單憑一次競賽成績或優秀的文化課成績,或許並不能在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也正是因為此,不少K12輔導機構也開闢了自主招生全輔導服務,用打造一款"高校滿意的產品"的思維來研磨考生屬性。

藍鯨教育記者此次探訪多家輔導機構,試圖瞭解各家機構背後如何"研發產品"。

專注於自主招生輔導的百加教育向記者表示,目前自主招生考試中,高校初審最主要看重的是競賽、論文、相關專業的課題研究等,而競賽又劃分為不同的含金量,傳統的理科五大競賽目前是含金量最高的(數學、物理、信息學、化學、生物競賽),而文科中則更加看重科創類競賽。

由於競賽和普通文化課教授內容難度不一,不少自招輔導機構聘請了專職競賽輔導老師進行輔導。百加教育還額外透露,"我們跟競賽的舉辦單位有合作,也可以增加孩子拿獎的概率"。

從各家輔導機構老師透露的信息來看,通過競賽而取得自招錄取資格的人數其實並不多,大部分考生還需準備論文、課題研究來彰顯個人對目標專業的興趣和研究能力。針對此部分,各家機構也有不少"法寶":

海風教育輔導老師表示,參與自招輔導的學生最終發表的論文會刊載在國家級核心期刊上,同時,輔導老師為了降低記者的擔憂,還說到:"我們和一些期刊也是有合作的"。

百加教育的輔導老師則更加信心滿滿,"我們是可以保證孩子的論文是發表在國家級的學術期刊上面的,是在國家新聞網上可以查詢到的";據悉,輔導論文的老師包含北大清華的老師,他們會全程指導學生進行論文寫作。

記者在探訪過程中,還向學大教育的輔導老師表示了對高中生髮表論文的疑慮,輔導老師表示,高中生的確沒法發表學術性強的論文,所以他們會鼓勵孩子提出對相關專業、領域的創新型想法,由論文輔導老師幫助進行梳理、修改,最後孩子行文。

自主招生,山高、路遠、坑深

上表為百加教育提供的以往學生的論文作品,不難看出,這些論文提及的領域相當於大學本科四年所學內容,難度較大;而論文輔導老師在多大程度上幫助學生進行成文並發表,學生自身又能做出多少研究,其實不言而喻。

此外,為了增加學生的綜合能力亮點,不少機構還會為學生"準備"社會實踐證明。某機構老師向記者說到:"我們與高校有定點合作,會推出高校國學進校園的社會實踐活動,孩子不用真正參加,我們會直接頒發證書"。

正如產品不一定得到用戶喜愛一般,自招也並非一場必定成功的戰役,對此,海風教育輔導老師向記者表示:"我們會和家長籤合同,如果沒有通過初審或者複試,我們會按合同向家長退一部分款。"

政策從嚴後,對輔導機構有何影響

此前,教育部辦公廳發佈《關於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要進一步增強選材的科學性和公平性,在招生政策、招生程序、監督管理等方面,提出規範高校招生"十嚴格"要求。

學大教育輔導老師針對此政策指出,這一政策在初審環節提高了門檻,但實際上也在傳遞一個信號:通過初審後的學生被錄取的可能性更高。因此,前文中提到的各家機構爭相加碼初審環節,也情有可原。

而政策的本質意義,其實還是落實到對自主招生的規範。從前幾年熱議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有不少學生通過非合理手段發表論文或直接僱傭代寫等,因此教育部及時發佈政策,對自招行業的亂象進行整治規範。

記者在和各家輔導機構溝通後,發現儘管政策對自招行業進行了規範,但輔導機構本身受此影響並不大,原有的產業難以打破固有"隱形手法"。

海風教育輔導老師表示,以往每到自招報名前夕都會有相關文件出臺,目的是規範行業,但目前行業已形成自身一定的規律,並不會受此影響;各家機構都會最大程度為學生爭取利益,這一點其實對吸引學生選擇自家機構來說是優勢,但也不會觸碰到公平底線。

而學大教育老師在解讀政策時向家長說道,這一政策和學生直接相關的有兩點,以前可能各高校錄取名額達到5%,今後可能不及5%;另一方面,以前高校降分可降至一本線,以後應該不會有如此大的優惠政策。而其他方面,對輔導機構來說,"我們會根據此更嚴地選拔出適合走自招路線的學生,在開始輔導前會對學生進行一系列的考察交流,決定孩子是否適合,這樣也不會浪費學生時間。但在輔導方面,我們還是和以往一樣,儘可能用各種途徑幫助孩子拿到加分。"

自招原本試圖為孩子提供多一條通往理想高校的路,但教育機構如若完全用此急功近利的產品理念去為孩子加碼,教育的本質又在哪兒呢?

自主招生,山高、路遠、坑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