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界的勞斯萊斯

瓷器界的勞斯萊斯

瓷器界的勞斯萊斯

前幾天說了文物被搶,今天要說說技術被盜的事。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古代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也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中國人一直以我們的瓷器為傲,瓷器也受到世界人民的欣賞,可要說起這瓷器界的勞斯萊斯還真不屬於中國。那它究竟屬於誰?又憑什麼配叫「勞斯萊斯」呢?

瓷器界的勞斯萊斯

中國瓷器是從陶器發展演變而成的,大約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朝中期,中國就出現了早期的瓷器。到了宋朝,名瓷名窯已遍及大半個中國,是中國瓷業最為繁榮的時期。那時的中國瓷器十分受東南亞國家的喜愛,並且已經遠銷非洲。及至元、明,歐洲人對中國瓷器的追捧就達到了頂峰。

瓷器界的勞斯萊斯

法王路易十四曾購買過很多中國瓷器,他和王后還曾委託商人在中國定製了他們夫妻穿著中式服裝的瓷雕像。而他在凡爾賽宮的西北部修建的「大特里亞農宮」,受中國青花瓷的影響,也是以青色和白色瓷磚砌成,因此又被稱為「瓷宮」,之後因為嚴重破損才換成粉紅色大理石構造。

瓷器界的勞斯萊斯

薩克森國王奧古斯特二世一生中有兩大開支,一個是買瓷器,另一個就是發動戰爭,然而他卻用600名全副武裝的薩克森騎兵交換了127件中國瓷器。薩克森騎兵可不是什麼普通人,曾經在博羅季諾戰役陷入膠著之時,僅僅8個薩克森騎兵中隊就為拿破崙一口氣撕破了俄軍兩道陣線,逼迫俄軍不得不派出龍騎兵和驃騎兵到兩翼牽制。

瓷器界的勞斯萊斯

面對中國的行業壟斷,其他國家怎能聽之任之,於是我們的「白色黃金」很快出現了競爭對手。首先就是我們的老鄰居日本,他們的瓷器叫「伊萬里」,有些造型與中國瓷器相仿相近,但也有明顯的日本民族風格,在明朝不景氣的時候曾大受追捧。改朝換代以後,清朝反過來模仿日本的風格,但質量卻優於日本,於是重回霸主之位。

瓷器界的勞斯萊斯

各國不斷鑽研,可始終不能企及中國瓷器的高度,於是又派出「間諜」到中國學習,殷弘緒就是其中一位。他以傳教士的身份來到中國,暗地裡偷偷摸摸的尋找機會,但始終不得其法。後來他改變套路,給江西官員們送禮,還給康熙進貢葡萄酒,終於贏得大家的青睞,得到自由出入景德鎮各個地方的許可。

瓷器界的勞斯萊斯

殷弘緒將瓷器製造的原料配方、配比、工藝技術等詳細信息傳到了歐洲,各方加緊研製。終於,在1708年一個寒冷的冬天,奧古斯特二世的團隊成功燒製出一種白而透明的瓷,這是歐洲第一件硬質瓷器。1710年「梅森」國立瓷器製造廠成立,之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整個歐洲瓷器製造業都受到了梅森瓷器風格的影響。

瓷器界的勞斯萊斯

德國梅森是全歐洲最早成立的陶瓷廠,如今成為了全世界最佳的瓷器製造商之一,梅森瓷被稱作「瓷器界的勞斯萊斯」。他們自建廠以來的每一種產品的石膏模具都保存著,共17.5萬個,隨時都可以再生產出同二三百年前一模一樣的產品。「藍劍交鋒」的標誌源於當年薩克森公國國徽,是歐洲瓷器史上最著名的瓷器標記。

瓷器界的勞斯萊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