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老師的故事

Tony老師的故事

Tony老師的故事

各位有沒有經常出沒美髮廳、造型店?如果您是常客,那您一定注意到了,真的是每個店裡幾乎都有一個Tony老師,並且近乎統一的裝扮花哨、眼神「風騷」。難道美髮廳、造型店的老師們一定要這種裝扮嗎?當然不是!Tony老師的形象其實是現代社會才形成的,曾經的理髮師可當真是硬漢職業呢。

Tony老師的故事

說到現代理發技術的發源地,還要從古代地中海周邊說起。早在古希臘時期,人們就對修剪髮型和染髮十分熱衷,修剪和梳理頭髮、鬍鬚既是一門藝術,也成為古希臘的重要職業。到了古羅馬帝國時期,人們沿襲了古希臘的傳統,無論貴族與奴隸都很注重鬚髮的打理,理髮店變得像公共集市一樣普遍和重要。

Tony老師的故事

古羅馬時期的理髮店,提供的可不只是頭髮護理而已,剃鬚和蜜蠟脫毛,甚至是拔牙,都是理髮店比較常見的服務。到了中世紀時,原本負責醫療的祭司、牧師,被禁止進行與血液相關的行為,理髮店又變成了各種外科手術以及放血療法的手術室,當時的理髮師幾乎沒有一個不會做外科手術的。

Tony老師的故事

度過中世紀以後,理髮行業在歐洲得到了復興,這個時期的歐洲理髮業分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模式。主流的是基本只為男性服務的barbershop,除了理髮、剃鬚,這裡對男人們來說還是擺脫家庭煩惱和工作束縛的重要社交場所,能夠跟客人們一起調侃的理髮師們自然都是清一色的硬漢。

Tony老師的故事

除了barbershop,法國們貴族們經常舉辦私人聚會,這種聚會場所被稱為「沙龍」。法國人出席沙龍時喜歡做特定的髮型或佩戴假髮,因此沙龍內常配備私人理髮師。隨著沙龍走出法國在歐洲普及,專為女性提供美髮服務的沙龍開始崛起。當時的沙龍雖不排斥男顧客,但顧客基本都是女性,所以沙龍內的理髮師大多以女性為主。

Tony老師的故事

1901年,金·吉列在美國創辦了剃鬚護理品牌「吉列」。一戰中,吉列剃鬚刀作為軍需品被大範圍推廣,並在社會上普及,改變了西方男性的生活習慣,barbershop不再是男人生活的必須。這時的西方男人除了簡單的剃髮,不再需要多餘的服務,因此現代理發店更多的是類似曾經的沙龍,主要面向女性,但也能為男性剃髮。

Tony老師的故事

在西方,現代理發店的理髮師大多是女性,因為女性理髮師能更好的與女性顧客交流,也更容易獲得信任。更重要的是她們理解女人的訴求以及審美風向,這是男性理髮師很難辦到的。雖然女性理髮師眾多,但西方最頂級的髮型師往往卻是男性,比如好萊塢的造型師就以男性居多。這是因為男性更富有創造力,他們才是潮流的創造者。

Tony老師的故事

理髮行業進入中國後,最初也是女性從業者居多,但中國的行業競爭激烈,理髮行業完全被利益催動,體力處於天然劣勢的女性理髮師便被男性理髮師逐漸淘汰。男性理髮師為了向女性顧客顯示自己值得信賴,只能讓自身展現更多符合女性審美的元素,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Tony老師看上去都有點「娘」的原因。

Tony老師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