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寫作的四大招(好文章與大家分享)

文稿寫作的四大招(好文章與大家分享)

一、宏觀把握

構思是對文稿思路的構想、梳理和勾畫,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打腹稿”。構思的過程對寫好綜合性文稿十分重要,構思得法,不僅關係到文稿的質量,而且決定著成文的速度。那麼,如何做好寫作前的構思呢?綜合性文稿寫作具有複雜性、系統性、應急性的特點,寫好綜合性文稿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有宏觀意識,要跳出文稿寫文稿。要站在宏觀的高度對文稿進行俯瞰式地把握和安排。武術叫“黑虎掏心”,外交叫“以我為主”。凡事要有自己的主體觀點,沒有主見的女人容易失身,哄上床;沒有主見的男人容易失色,毫無男子氣慨;沒有主見的領導根本就是一個混蛋。以我為主才能抓根本。各種材料一大堆,各種議論大吵暈。這時候,我們要善於從中抓重要矛盾,走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氣場。寫文章就是放風箏,思路可以高飛,線一定要常在自己手中。以我為主才能有價值。治理形成主體思路。出色的官場寫手應當也是出色的“政治中醫”,善於把握各方面的脈動。

一是把脈時政方針的脈動。就是說我們要善於從寬闊的背景,宏觀的高度來思考我們局部的問題。出國以世界看一隅,步國以一隅看世界,只有把住了時政的脈動,你才有自己的脈絡,你才能在新的高度思考地方問題,指揮你的文章。視角決定事物的寬度,高度決定事物的整體。大家去參加考試,押題就在這裡。

二是把握領導思想的脈動。綜合工作本質上是一種思想跟進,是一種對領導的思想跟進,服務領導提袋子,拿懷子,抓盤子是一種跟進,思想跟進更是一種跟進。有的人不善於領會意圖,有則笑話講的一個人有急事找老王,但是手機裡沒有存他的號碼,於是給一個和他很熟的同學發短信:“請問你有老王的電話號碼嗎?”發完後就耐心等待回覆,5分鐘後,終於收到回覆,上面寫著“有啊”兩個大字。無奈之下,只好再發短信給這位同學:“請告訴我好嗎?”,又了一會兒,短信收到另外兩個字:“好啊!”作政論文一定摸準領導的想法,站在領導的角度考慮問題,分析他們的處境,判斷他們的立場,然後對症下藥。務求斯人不言,言必有中。以情動人則擊中最重輕處,以理服人則說到最需要處。看什麼有的說得好,有的說得差?高下就在這裡分出來,所謂寫文章要拼命,但不懂政治,拼命也沒有用。大家考上後,進步就在這裡。

三是把握現實問題的脈動。毛主席講“離開現實,任何主義都是鬼主意!”農村綜調工作指向性很明確,就是直指“三農”問題(公共產品、金融支農、投入問題、辦點問題等),所以,把準於脈,才能治病。工作開展了,良心就在這裡。 從稿子著眼,要做到“三先三後”:一是先想後寫。這是指怎樣處理好“想稿”和“寫稿”的次序問題。“想”是“寫”的前提,“寫”是“想”的結果。因此,要把“想稿”作為文稿起草的第一道工序和前提性工作,變“寫”稿為“想稿”。有些文秘寫作人員尤其是新手,接行任務後急於動筆,結果像搞牙膏似的寫不出硬寫,邊寫邊想,寫了撕,撕了寫,半天邁不開步子,欲欲而不達,苦惱至極。而有的文稿人員接受任務後,雖然時間緊迫,卻若無其事似的翻翻這、查查那,備全所需的資料,心中反覆盤算,在筆記本上簡單拉拉框架,雖動筆較遲,但提筆完成草稿卻較快。這從正反兩方面印證了古人所言“袖手於前,始能疾書於後”,是有深刻道理的。二是先粗後細。這是指怎樣處理好文章綱目的編寫問題。人對客觀事物及對象的認識是由表及理、由淺及深的,就綜合性文稿寫作構思而言,其脈絡層次也是逐步清晰,不斷豐富、充實、完善起來的。編寫綜合性文稿提綱,一種方法是根據文章的主旨、立意先擬定題目,然後排出整篇文章分幾塊寫,接著再考慮每一塊裡還要分幾層,各寫哪些內容;另一種是先分析、研究、排出文章的大綱小目,後確定題目,再動筆寫每塊每層的具體內容。筆者在多年的寫作實踐中養成一種構思起草習慣,即:先在筆記本上排定文稿題目和大綱小目,再把題目和大綱小目在一張或數張展開的8開白紙上保持一定空白間隔列出來,然後分塊構思起草。筆者感到這一方法先主幹後枝葉,逐步細化,具有形象、直觀、便利的優點,受益很大。三是先易後難。文秘寫作人員在構思綜合性文稿時,對整篇文稿肯定有感到較為熟悉、容易、順手的部分,也有較為難下筆的部分。可以把整篇文稿的寫作構思分塊進行,先易後難,各個擊破。容易的部分完成一塊擱置一塊,然後再集中時間、集中力量攻克難度較大的部分。在“先易後難”的把握上還要有“快馬加鞭不下鞍”、“過河小卒直向前”的精神,不要一開始先被標題“卡住”,被某一段內容“頂往”,也不要計較一時一句的工整、得失,切忌“十步九回頭”,寫寫停停,停停改改。另外,有時正在寫某一部分時,忽然想到另外一部分的內容,這時要及時把想到的關鍵詞句記到相應部位。拉出文章的框架和“衝”出草稿後再推敲、修改、潤色,使之成文。

文稿寫作的四大招(好文章與大家分享)

二、激活思維

綜合性文稿構思的過程,是文秘寫作人員進行一系列思維活動的精神勞動的過程。朱光潛先生說“在定了題目以後,我取一張紙條擺在前面,抱著那個題目四面八方地想。想時全憑心理學家所謂‘自由聯想’,不拘大小,不問次序,……一直想下去,到當時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記下為止。”他說的就是寫作構思中的思維問題。構思的整個過程,包括如何尋找有較高價值的主題,選擇從哪個角度寫,結構的安排和格局的確定如何做到“新”與“巧”等等,都與作者的思維活躍程度和思維方式有關。可以說,有什麼樣的思維就有什麼樣的文稿,文稿質量的優劣高低在於作者思維上的差異。文秘人員在寫作構思綜合性文稿時,如何能動地駕駛自己的思維?一是要讓自己的思維有高度,二是要運用多種思維方式,三是要讓思維的鋒芒多路出擊。所謂“思維有高度”,就是進入寫作構思狀態時,要著眼於寫出高質量的文稿,既進行戰略上的總體思考,又有戰術上的合理安排。要把自己想像成一名統帥三軍的將軍,以將軍的氣魄、謀略、膽識來洞察和認知文章的主旨、特色,駕馭全局,組織文字。所謂“運用多種思維方式”,就是既運用發散思維,展開想象的翅膀,浮想聯翩,拓寬綜合性文稿構思的思路,又運收斂思維,在發散思考之後,把諸多內容加以集中、收束思考;既運用立體思維,對綜合性文稿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多手段的思考,又運用逆向思維,沿著與常規思考相反的方向,獨闢蹊徑進行構思。所謂“思維鋒芒多路出擊”,就是要做到多思,不斷調整思維的走向,使思維穿過迷霧,點擊到對整個文稿具有一抽即出作用的特有的“絲頭”,從而選準文稿撰寫的角度,解決好怎麼寫、寫什麼的問題,避免走入誤區、鑽進死衚衕,使寫作構思符合所揭示的客觀事物對象的本質特徵和發展規律,符合黨的方針政策,符合聽眾或讀者的實際需要。

三、善於生髮

要善於觸發和生髮寫作靈感。寫作靈感是寫作過程中的一種“心理跳躍”或頓悟,它是文秘寫作人員“長期積累,偶然得之”的結果,是文秘寫作構思過程中迸發出的思維火花。正是靠這些“火花”並最終形成燎原之勢,才能成就整篇文稿。為此,一方面,要善於培植和觸發寫作靈感。靈感只垂青有心理準備並熱烈追求它的人。文秘寫作人員只要伸展自己的“思維觸角”,多途徑地尋找寫作靈感,從自身擁有的知識積累中去找,從他人的觀點、思路乃至爭論中去找,從別人的文章中去找。要充分利用最佳寫作狀態觸發寫作靈感,人的體力、情緒、智力是有一個變化週期的,有的人在上午、傍晚感到精神振奮、精力集中、文思順暢,有的人習慣於在夜深人靜時寫作。對此,要因人而異,在適合自己的寫作時段裡勤于思維,開通心竅,精思妙想,以最大限度地獲得靈感。要善於在迂迴中獲得寫作靈感,如在自己感到寫作狀態不佳時,可以通過閒談、散步、娛樂、運動等等,接觸一些遠離文稿寫作的事物,既調節一下身心,又可能利用“局外”信息的碰撞或在閒適之中忽有所得。要藉助必要的形式觸發寫作靈感,有些人在文稿寫作構思時或手舞足蹈,或踱步,這些都是催生靈感的一種方式,能夠收到凝思、提神、頓悟的效果,從而打撈、凝集、雜交、昇華出令自己怦然心動的寫作靈感。另一方面,要及時生髮寫作靈感。培植、觸發靈感是手段,生髮靈感、物化成文才是目的。針對寫作靈感來無影去無蹤、稍縱即逝的特點,我們必須以快應快。一是捕捉要快,一旦有“誘因”碰到文稿所及內容的“觸發點”應快速出手,及時將星星點點、條條塊塊的寫作靈感速記下來。這個過程可以稱之為“拎意核”。二是放大要快,文秘人員在靈感“觸發點”啟動後,就要敏銳地讓思維沿著“靈感熱線”窮追猛打,全方位、多層次地引進靈感進行大幅度地穿插、碰撞、拉動、突破、昇華,使每一次靈感都能最大限度地向深度和廣度發散放大,直至“靈感衝動”消失為止。三是物化要快,把各種寫作靈感按照寫作主題的需要,適時進行有機糅合和適當安排,使之成為文章草稿的某一部分。構思的任務完成之後,就開始真正鋪開稿紙動筆寫作,而此時實質上就是對文稿提綱及由此生髮的草稿加以整理和謄清。由此,文秘人員對綜合性文稿的寫作便進入到胸有成竹的境地。 “煽經”的學名叫“演繹詮釋”,它的思維基礎是發散思維。一要為煽得開。就是說一旦有了“靈感”,就要敏銳地讓思維沿著“靈感熱線”窮追猛打,穿插碰撞、拉動、突破、昇華,直至成為一篇文章。《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起草者陳伯達說,我的本事就是把主席的一句話談成一篇《人民日報》社論。人品可說,方法可學。二要煽得巧。就是說寫的時候語言、結構要巧妙。不巧妙不行,不巧妙不吸引人,甚至讓你倒黴。比如,領導問你:“小×,你的追求是什麼?”,你說“事業與愛情”,領導會表揚你小夥子不錯。這就是巧的好處。三要煽得新。講的觀點要好,觀念要新。策劃界有句名言:觀點不合格,其它都是垃圾。這樣,文章給你煽出來,將來走上領導崗位也不心慌。

文稿寫作的四大招(好文章與大家分享)

四、提升境界

文章寫成了,下一步就是提升境界。官場八股文有哪幾重境界呢?以我的體會,主要是“四重”:

第一重境界:準確。事物運動變化,花樣百出,但都有它的基本規律。殺豬殺屁股,各有各的殺法,但一刀斃命,還得看刀法精不精準。這個世界太大,知識太多,我們學習的目的主要不是增加知識,而是增強判斷力。我覺得把握了做人做事的基本原理,以文輔政的基本方法,離真理真相就不遠了。一是基本數據。比如農業總產值、農民收入等關鍵數據,往往只有動態平衡的變化,名目什麼時候都不能少。有人講:“信息要準確,數字估不得”。我體會編寫政務信息,的確不是“越策越開心”,可以隨意發揮,天南地北。但是,很多事物都有固定的程式,經濟學裡的數量模型不就是用來估數的,“拍腦袋”也可以方法得當的拍。農業生產的基本面積、基本產量往往有條紅線,沒有重大變故,不會大幅震盪,只會在此基礎上左右略有波動。如我市水稻800萬畝、油菜350萬畝等一些基本數據只會的小幅變化,據此推算不會離譜。如沅水多大降雨、河裡多大流量,馬上可以推算出沅水倒灌面積多大,成災面積多少,應可謂科學計算。二是基本邏輯。剛開始搞材料,肯定有些慌。但是萬變不離共宗,你實在搞不來,就唸一下口訣:“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這就是我們搞官場八股文的“金剛經”,可以降妖伏魔的。只要我們經常念,反問一、二、三,就一定能寫出邏輯性強的文稿。三是基本素質。這個素質就是嚴謹,不要犯低級錯誤。比如,周總理想的是國家的獨立富強,在他的心裡只有四個大字:“為人民服務”。又如,市委某工作機構發了個文,常德市××領導小姐辦公室。四是基本要求。第一,堅持第一時間上報的原則。重特大緊急信息要在四小時以內上報,來不及報文字材料的,先電話上報,然後續報文字材料。一般性信息當日上報。第二真實性原則。負面信息要認真核實,做到與事實相銜。第三,堅持協調同步的原則。上報信息與縣委辦、縣政府辦統一上報口徑。

第二重境界:乾淨。我們看一個人,乾淨整潔,品位就高;看一個城市,乾乾淨淨,印象就好。古人講“刪繁就簡三秋時,領異標新二月花”,說的就是文章要象秋天落葉的樹,沒有了多餘。毛主席曾說,“掃帚不倒,灰塵不會自己跑”。所以,好文章一定要用思想的掃帚掃乾淨。成稿後要象西施,象宋祖英,長得多一點不行,少幾分也不行。

第三重境界:有味。散文有文化味,詩歌有人情味沒問題,八股文雖不能寫成詩歌、散文。但我們也要儘量把八股文要寫出文化味,寫出人情味,不能象我們早晨吃的桃源米粉,又細又軟又短,沒有多少“嚼勁”。檳榔、口香糖大家嚼得津津有味,就是因為有些“嚼勁”。增加“嚼勁”在結構上要防止千文一面,內容上要防止千篇一律,語言上要防止千言一味。要有味,就得有新意。一般有兩個辦法:一種情況是“老瓶裝新酒”和“新瓶裝老酒”。如一些常規性的情況,一些日常性的工作,換個角度,換個說法,換些數據,變一變著眼點與切入點,又可以“從頭再來!”比如,就拿“農民增收”講,年年可以報,關鍵在翻新。有時是“首次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有時是“務工收入佔到農民現金收入的三分之一”等。另一種情況就是另起爐灶,變一變思路或表述方法。(“人人都想有個溫暖的家,工會就是這樣一個家。”人的社會性決定了人需要有個溫暖的家。工會的一大作用就是把一盤散沙的人,集合成一個團結和諧的群。我們常講“工會是會員之家”、“工會是職工之家”,那麼農科所的工會也應當成為“科技人員之家”,科技人員溫暖的家。工會作為會員之家,至少要發揮三個作用。一是團結會員。平日裡,大家上班各忙各、回家各顧各,工會是一個平臺把大家緊緊聯繫起來,產生“團結出生產力”、“團結出戰鬥力”的效果。二是溫暖會員。生活是如此瑣碎,柴米油鹽、妻兒老小,難免有心煩意亂;相處是如此經常,難免有磕磕碰碰。矛盾發生了,工會就得出場了。通過和風細雨的工作,讓大家從“心裡不痛快”,到“日子還得過”,再到“活就活精彩”的思想轉變。讓工會的溫暖照到每一個會員的心田。三是滋養會員。1985年11月21日許世友對楊尚昆說“我完蛋了!”因為身體垮了。工會組織活動,特別健身活動,把每一個會員身體搞得棒棒的,家人高興、大家快活。

第四重境界:從容。“文到極處無奇巧,人到極品只本然。首先,心態從容。1964年6月10日,南非黑人領袖曼德拉在被判無期徒刑時,他在法庭上演講“我願從容就義!”。這就是一種心態從容。接到任務後,大家要抱著“勝似閒庭信步”的心態,該吃就吃,該喝就喝,但可先想一想自己對這一事物的看法,打個腹稿。不要怕催,不要怕批評,不但“謙虛使人進步”,而且“批評更使人進步”。只要能按時到達目的,管他坐的是寶馬還是奧迪。其次,文風從容。文章哲學有“用筆如舌”一說,就是說,你寫文章,就象講話一樣流暢。材料娓娓道來,一溜煙寫下來,如同行雲流水般的自然。再次,思想從容。我們形成了獨到見解後,文章要在立論上從容起來了。比如,毛選第一卷第一篇第一句《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這在思想立論上是何其從容!--作者:無影無蹤

私信小編:學習,可獲得民主生活會材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