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的人怎麼去旅遊?旅遊都去哪兒呢?

徐霞客、李白、玄奘、蘇軾、秦始皇,這些文人騷客,古代“網紅”驢友都是怎麼玩的?

古時候的人怎麼去旅遊?旅遊都去哪兒呢?

在古代,普通百姓很少會長途旅行。古時候的驢友們都是些什麼人呢?

李白喜歡漫遊,結交了賞識自己的伯樂賀知章,被推薦給唐玄宗皇帝;唐玄奘西遊,為了西域取佛經;蘇軾因被貶官遊江南,一路往南,最後到了今海南,以自然景觀和詩歌美酒自娛;秦始皇巡遊疆土,宣德揚威,最後安定天下。

在古代,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漫長路途、交通不便、天氣難測、劫匪眾多、露宿山中……問題層出不窮,難以預測。他們的旅行,與我們現在到底有多不一樣?

行前準備:擇吉日吉時、不卜一卦不可出行

古時候的人怎麼去旅遊?旅遊都去哪兒呢?

出行前問卜歷史可以追溯到殷代,一直到晉代,這都是人們出行前必不可少的步驟。到了明朝,還有一批專門為出行準備的問卜書籍開始流行起來,在出行前翻閱即可查詢是否良辰吉日,是否適合遠行。

旅遊攻略:旅行手冊大受歡迎,驢友執攻略走遍天下

古時候的人怎麼去旅遊?旅遊都去哪兒呢?

古時候的人怎麼去旅遊?旅遊都去哪兒呢?

"描摹各地名勝風景"的遊記類作品興起於魏晉南北朝,自唐代起,記錄"旅遊路線"的作品也開始興起,為了介紹得更詳盡,旅行書還出現了配圖版。它們除了介紹行路路線,還蒐羅了很多路途經過的名勝古蹟,並細心地給出主宿建議、食宿交通的收費標準,以及注意事項,絕不比今天咱們見到的旅行攻略的功能性差。這些書籍不僅僅起到了旅行指南的作用,更誘發了許多人出遊的熱情和決心。

明末文學家王思任就是在讀了張肅的《臺遊草》之後,立刻"投袂而起",擼起袖子就去收拾行李,坐船攬勝去了。

行李清單:寧多勿缺,夜壺是必備品

古時候的人怎麼去旅遊?旅遊都去哪兒呢?

古時候的人怎麼去旅遊?旅遊都去哪兒呢?

古代的客棧可沒有專門衛生間,所以夜壺馬桶是旅行必備。隨行的行李,不僅有齊備的生活用品、床上用品、還有蠟燭、茶葉、棋子、摺疊棋盤和中藥等。"熟艾、大黃、芒硝、甘草、乾薑、蜀椒"這些中藥,按照《千金要方》、《醫說》等眾多醫術的說法,都是"居家旅行必備良藥",大多有芳香開竅、除穢殺蟲的作用。

資深驢友沈括"行李示範":除以上物品,還有筆墨紙硯、酒器、茶盞、斧子、鋤頭、刀子、油筒、虎子(即尿壺)。

旅伴:家奴隨行,或友人同行

古時候的人怎麼去旅遊?旅遊都去哪兒呢?

古人旅行很少單獨出行,一般都會家奴隨行,或找志同道合的友人結伴而行。一來是出門在外,行李繁重,需要肩挑擔扛;二來路上萬一遇到歹人劫匪,也好有個照應。

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號稱"萬里獨行",實際上也是有僕人從江陰一直跟到雲南的。 僕人隊伍更為壯觀的也大有人在。明代文學家王世貞遊太湖時,僱了三艘遊船,竟有兩艘都用來盛載行李和僕從。

住宿環境:條件良莠不齊,首選民宿

古時候的人怎麼去旅遊?旅遊都去哪兒呢?

說到旅行中的住宿,住宿的環境可謂是五花八門。官家住驛站,商旅住客棧,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時候,民宿和寺廟、道觀就成了最好的選擇,而露宿野外或夜宿船家也在所難免。正因為住宿條件良莠不齊,所以被褥、枕頭、蠟燭、洗漱用具通常都會被收納在行李中。

民宿是最常見的選擇,民間有大致的收費標準。也可以宿在寺院道觀,不過並非免費,有的寺廟會用香火錢的方式收取費用,有的則會直接表明傭給。走水路的,或是情趣所致,或是為節省費用,乾脆直接宿歇在船上。

交通工具:首選水路坐船,馬或馬車不是誰都坐得起

古時候的人怎麼去旅遊?旅遊都去哪兒呢?

古人只要能走水路,就算繞遠道也在所不惜。為什麼呢?坐車顛簸、翻山越嶺危險,水路要愜意多了。到了隋唐時代,大運河開通連接南北,明代時,租船服務也普遍起來。不過水路也因為天氣、水流方向的變化,會影響出行,這時上陸地即可。

古時候的人怎麼去旅遊?旅遊都去哪兒呢?

說到車,也有很多種,以速度取勝的"包趕程",多為耐力持久的騾車,即便是千里長途,戴星而行,數日可達。

以穩著稱的"太平車",重大粗陋,以牛牽挽,每天行程不超過30裡。 車身懸掛鐵鈴,行進時發出聲響,數里之外可聞,宛如喇叭,好讓對面來的車輛有預先避讓的準備。

我們最常見的"馬或馬車",都是有一定身份和經濟實力人群的選擇。

"鏢局"和"邸店":貴重財物安全管理機構

古時候的人怎麼去旅遊?旅遊都去哪兒呢?

旅行路上艱險不斷,明朝時出現了鏢局,為商旅護航,價格不菲,惠顧者多為運貨商人。

到達目的地,再隨身攜帶行李也不方便。南北朝時就已經出現了專門儲貨納客的場所,相當於"倉庫",被稱為"邸店"或"傳舍"。唐代還有專為客人保管錢幣的"櫃坊"。

遊樂項目:下棋作畫寫詩,古人遊偏好浪漫風雅

古時候的人怎麼去旅遊?旅遊都去哪兒呢?

古時候的人怎麼去旅遊?旅遊都去哪兒呢?

自唐朝起,伴隨著旅行活動的頻繁,人們對旅行質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不僅要遊,還要遊得雅,遊得巧。古琴、圍棋、紙墨筆硯,甚至還有歌姬,都成了隨身攜帶的遊具,與景緻相互應和,增加旅行的樂趣。

酒菜伺候:酒肆食店雖興起,食物炊具有備無患

古時候的人怎麼去旅遊?旅遊都去哪兒呢?

古時候的人怎麼去旅遊?旅遊都去哪兒呢?

民以食為天,旅行更是如此。唐代起,酒肆食店遂漸普及,為旅人出遊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但即使飲食業再發達,古人出門旅行還是習慣隨身攜帶食物以防萬一。徐霞客包中裝有胡餅、筍脯、茶葉等食物和酒水,以及烹飪美食所需的炊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