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痛批抗日神劇:把民族苦難拿來娛樂,《亮劍》演員中槍

近年來以抗日戰爭為題材的影視劇深受觀眾喜愛,比如《智取威虎山》、《狼牙山五壯士》《歷史的天空》《永不磨面的番號》等這些經典著作。但不妨也有一給抗日神劇,具體是指戰爭遊戲化,我軍偶像化,友軍懦夫化,日偽白痴化的一種電視劇。中國的抗日題材的電視劇非常多,但質量參差不齊,有的甚至出現很多誇張、雷人的虛構場景,因此被網友稱為"抗日神劇"。

北大教授痛批抗日神劇:把民族苦難拿來娛樂,《亮劍》演員中槍

現在一提及抗日劇,大家腦海中立馬閃現的不是革命先烈的英勇抗戰,而是鋪天蓋地的抗日神劇,什麼手撕鬼子,褲襠藏雷,子彈拐彎,包子雷,石頭炸飛機早已是屢見不鮮,提到這些抗日劇,觀眾也只能當做笑話來看看,儘管這些神劇被大多數觀眾所鄙視,但為什麼這種侮辱觀眾智商的劇還是層出不窮呢?

北大教授痛批抗日神劇:把民族苦難拿來娛樂,《亮劍》演員中槍

這些抗日神劇把敵人描繪得過於弱智,這不僅是對歷史的歪曲,還強行並且尷尬地美化人民軍隊,更是對浴血捍衛家國的先烈們的不敬,因為民族抗戰本身的嚴肅性就被這些花裡胡哨的所玷汙了,這些神劇雖然是痛快了編劇和觀眾,但無疑是對歷史和浴血奮戰的革命先烈不尊重,近日,北京大學一位歷史教授在《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出版的座談會就痛批了國產抗日神劇。

北大教授痛批抗日神劇:把民族苦難拿來娛樂,《亮劍》演員中槍

抗日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了無盡的傷害和痛苦,有3000萬同胞死於此次長達八年的抗戰之中。無數英烈為此犧牲,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也為此喪命,這是整個中華民族的苦難,這是一段需要牢牢銘記且嚴肅對待的歷史。北大教授在視頻中毫不隱晦的用“阿Q精神”4個字來形容某些“抗日神劇”將日軍戰鬥力無底線弱化,而將我軍戰鬥力無極限誇大的做法,教授戲稱:如果都像你們這樣拍,抗日戰爭還需要用8年時間?

北大教授痛批抗日神劇:把民族苦難拿來娛樂,《亮劍》演員中槍

由李幼斌、張光北主演的《亮劍》可謂是家喻戶曉。該劇描述了革命軍人李雲龍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炮轟金門、文化大革命等歷史時期,軍人本色始終不改的故事。該劇曾榮獲第26屆飛天獎、第23屆金鷹獎優秀電視劇獎。說起抗日神劇楚雲飛、段鵬扮演者卻上榜了。

北大教授痛批抗日神劇:把民族苦難拿來娛樂,《亮劍》演員中槍

在眾多的抗日影視作品中,《亮劍》就是一個很鮮明的特徵,個人角色塑造和整體戰爭狀態就表現得十分完美,張光北和張笑君在裡面飾演的角色"楚雲飛""段鵬"也是不可磨滅的經典角色。但是現在被教授點名批評的抗日神劇,就不是這樣娛樂化的玩了,我們需要正視抗日戰爭,也需要審視抗日戰爭!

北大教授痛批抗日神劇:把民族苦難拿來娛樂,《亮劍》演員中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