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郵政銀行存的錢,變成了保險,該怎麼辦?

用戶8580503482319


這是很多朋友都碰到過的情況,本來是要去存錢,結果卻買了保險理財產品。若在10-15天猶豫期內,實在擔心,可以去銀行把這份保險退了。若已經過了猶豫期,也不必太擔心,大部分銀行購買的保險理財產品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1.保險理財有10-15天猶豫期,擔心的話可以退掉。

所有保險理財產品都有10-15天的猶豫期,不同保險猶豫期時間略有差異。如果在猶豫期發現了自己購買的是保險產品,十分擔心,那麼建議把該產品退掉。這個時候不會損失一分錢。

2.若過了猶豫期也不必太擔心,從歷史數據看安全性很高。

對於已經過了猶豫期的朋友,也不需要太擔心,從這麼多年的歷史數據看,在銀行代銷的保險理財產品,本金是很少出現虧損的。但是,要想得到營銷人員承諾的高收益,也是非常難的。

3.保險理財產品收益率通常比銀行理財低。

保險理財產品,所投的資金會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用於購買保險,二是用於投資項目。因此,保險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大多低於銀行理財產品。

對於銀行代銷的保險理財產品,讓很多朋友有種被騙的感覺,其實到沒有這麼嚴重,主要是我們誤相信了營銷人員的話。銀行保險理財產品的本金安全性是非常高的,不必太擔心。


大南山伯爵,NUS博士後,資深金融科技人士,用專業的知識、大白話的方式為您科普投資理財,讓天下沒有難懂的金融!歡迎關注、留言交流。


大南山伯爵


那次在孝感工行那次被他們忽悠多慘!在窗口把錢一下都給她了。點錢的時候一下就圍了幾個人包括大堂經理。說幫忙理財。所以前兩捆錢沒問題。後面的做了手腳。經理調解以貴賓代遇給你多加利息為由。辦了保險。當時並不知道是保險。全是她們寫了了只讓我寫自己的名字就行。後來看電視銀行忽悠辦保險。我打過315詢問。到銀行去查詢。櫃員說這利息高。六年過去還不如當時銀行2年利息。到期銀行還不辦理。所以我建議你能取就儘早取!辦保險到正規的保護公司辦理你需要的保險!有合同不會連個地方以沒有!幹萬不要在銀行辦!!!!


計翠萍318


如果在郵政銀行存錢,本來是在郵政銀行辦理存款業務,結果卻變成了保險,以下是相關的解決辦法。小財認為首先應該冷靜下來,其次則是看下面的解決辦法。

一,明確主要的責任

首先,如果客戶去銀行本來想著存款,但是卻買成了保單,那麼肯定是有原因的,可能在銀行員工身上,也可能在客戶這裡,也可能是二者都有責任。可能是銀行員工為了拿到更多的提成收入或者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故意推薦的保險,也可能是客戶自己說錯了,結果買成了保險,明確主體責任是必要的。


二,可以在猶豫期之內退保

買了保險公司保單之後,可以在猶豫期之內退保,一般來說,猶豫期的期限是15天,只要在15天之內是不會收取任何費用的,如果超過了猶豫期退保,那麼需要繳納違約的費用,也就是從本金了裡面扣錢。


小財說一說

如果在銀行遇到了銀行員工推銷保險理財產品的情況,那麼一定要選擇存款,不能被銀行員工說高額收益率誘惑了,而且在銀行購買的保險,最後往往實際收益率很低,甚至可能出現虧損。


小車說理財


其實你這種情況很多人都是遇到過,經過被銀行忽悠把保險業務,有風險理財業務當作存款業務介紹給儲戶,銀行工作人員就是抓到了儲戶高利息心理,只要是高利息就盲目購買,直接跟銀行簽訂合同,到後來才發現不是存款而是其他理財業務。

在郵政銀行存的錢變成了保險業務,現在該怎麼辦?

辦法一:找出與銀行簽訂的合同,仔細把合同看清楚,你購買的是不是保險業務,如果合同裡面確實是保險業務,只能你吃啞巴虧認命吧,合同裡面黑字白字寫的清清楚楚,要怪只能怪自己籤合同時候太馬虎沒有仔細看合同,而被銀行忽悠了。


辦法二:如果你跟銀行簽訂的合同裡面寫的存款,而你實際購買的產品就是保險產品,等於這份就是陰陽合同!這樣的話你直接跟銀行處理,賠償一切損失。如果銀行不處理直接上總行投訴,或者直接上告法院,通過法律途徑來保護自己的權益。

辦法三:現在保險你的存款業務被銀行忽悠購買了保險業務,你可以直接去銀行辦理終止購買保險業務,直接把錢轉入銀行大額存單,定期存款之類的業務。

辦法四:直接直接與郵政銀行合作,把錢取出來,把郵政銀行卡註銷。重新去另外銀行開卡存錢,辦法銀行定期存款或者大額存單等業務,記住吃過一次虧,與銀行簽訂的合同要仔細閱讀,別再次被銀行忽悠購買成有風險的理財產品。

總之你現在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銀行辦理轉業務,把保險業務轉為存款業務。實現解決不了只能終止用他們的卡,去其他銀行辦理,最壞的打算就是通過打官司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主權。


老金財經


哎呦!我去,扎心了,老鐵!

郵儲銀行代銷保險產品很正常啊,只是客戶在購買過程中,如果出現了被業務人員誤導,那就不正常了,如果已經買了保險,改怎麼辦呢?

這個就是生米煮出熟飯了,沒有什麼好辦法代理。如果還在猶豫期內,可以立即退掉,如果過了猶豫期,提前退出就會不划算,需要交一筆手續費。那就只能等到期再退出了。

以上!


鄧行長




推銷保險的佣金提成高,有業績要求,在利益的驅使下把原本去存款的客戶,卻介紹保險讓他們投保,特別是年紀大的人,老老實實的本份人。


銀行的保險,無論是哪一種,本質都是保險,和純粹的理財產品是有很大的差別的。銀行只是保險公司銷售的一種渠道,所以平常我們進了銀行,就算是衝著收益去,而最後卻買了保險。存單變保單,怎麼辦呢?

如果保單還在20天猶豫期內,可以隨時選擇退保,退保可能要求去就近的保險公司而不是銀行。每家保險,每款保險產品的猶豫期是不同的,具體時間可以查詢保單。

如果過了猶豫期,而在猶豫期後退保,發展自己是受銀行工作人員誘導,不知情的情況下投保的,可以去銀保監會投訴,或者拿起法律來捍衛自己的權益。不過,這個過程是漫長的,而且還要有實打實的錄音或者錄像證據材料等。

否則,猶豫期後退保只有現金價值了,損失慘重!理財型保險多於保障型保險的現金價值比例,保障型保險多餘消費型保險的現金價值比例。

此款保險的第一年的保費是10065元,第二年退保,現金價值是385元,現金價值僅是保費的3.8%。


保險點


在市場上,經常聽到郵政儲蓄的熱議就是“存款變成了保險”,也難怪,這已經成為了郵政儲蓄的特點,很多儲戶、理財者都“中過招”。遇到這種情況,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是認栽,一時貪心埋下的不利影響。那麼應該怎麼辦呢?

一、如果有急用,就進行違約,虧一些也就認了。

在郵政儲蓄銀行認購的保險理財並不是說就沒有迴旋的餘地,還是存在,是可以進行著違約。但是,與銀行定期存款不同,違約是需要繳納一定的費用。這個費用一般是根據年限的不同而不同,就需要看保險理財的細則規定了,一般郵政儲蓄銀行推出的保險理財為3年、5年之類的,一年時違約估計需要支付3%、5%或者固定費用的違約金,並且沒有利息收入。所以,如果是對於資金有著急需,那麼就進行違約好了,至少還能夠應個急,虧一些只能是認栽了。

二、如果沒有急用,資金寬裕的情況下,可以當做定期。

郵政儲蓄銀行推出的保險理財,說是壞事吧?其實也不是。但要說好事吧?提前取款又存在折損,也不舒服。一般來講,年化利率能夠達到5%,具有很高的誘惑力,所以很多儲戶也都是衝著年化收益去的。所以,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可以當做是定期存款,到期後完成交易就可以了。

三、去銀行辦理業務、理財、存款,需要注意產品的細節。

儲蓄銀行的保險理財在市場中很多人說是好的,也有人說不好,各有見地。而對於存款、理財、投資而言,在選擇的時候不能總是聽別人說,而是據實查看、仔細一些,這樣規避掉的錯誤概率也就大一些。


厚金說


如果發現的早,在猶豫期之內,你就退保就行了。如果發現的晚,那就只能去鬧了(投訴、找記者曝光、甚至走法律程序也可以)但是據我瞭解80%的只能當吃啞巴虧了,忍著吧都是短期的,一般最長也不會是10年的,到時候這個錢也是有收益的,只不過很少。其實現在這種事情幾乎已經沒有了,管的很嚴的,現在銀行銀保,在推銷之前必須要給客戶出示工牌以及明確表露我是保險公司推銷員的身份,如果亂推銷,銀行都跟著倒黴。但是我發現我老家縣城的銀行,好像實行的就不怎麼好,銀保還在冒充銀行客戶經理,我就投訴過一次,但是現在還是那樣基本沒什麼改變,不吐槽了。總之存款的時候一定要看明白,到底是什麼千萬別搞錯了,一些年齡偏大的人看不明白的,可以帶著家裡的年輕人,在旁邊盯著點,避免吃虧。


財智匠心


怎麼辦?

如果保險沒有過猶豫期,退掉,客戶沒損失。

但是大多數情況是已經過了猶豫期,客戶如果退保是有損失的。

行為已經造成了,當然只能被動承擔結果了。

我們客戶要吸取教訓,銀行可以賣很多金融產品,有利息的不僅僅是存款和理財,還有可能是基金、私募、當然還有保險!

如果銀行誤導銷售,故意誤導銷售的情況很少了,現在監管都挺嚴格的,如果客戶當時認真聽和發問了,起碼是能知道自己買的是保險還是理財。

吃一 塹長一智,這種事情多年前,在別人身上發生了多次,為什麼現在還會出現這情況呢,自身也要考慮一下原因。

還有實在不放心,以後買理財就錄音吧。自己弄個證據。

像這種已經發生的情況,自己有證據就可以去銀行交涉;如果沒涉及到誤導銷售,那這個虧就自己吃了。


劉小明AB


如果在郵政銀行的存款變成了保險,首先應該仔細閱讀保單,看看是否還在保險產品的“猶豫期”。如果還在期限之內,就抓緊時間找到經辦人及時“退保”。

如果已經超過了保險產品的“猶豫期”,再行“退保”將損失一定的費用。如果準備投訴保險經辦人,估計難以成功;最多也是得到一個道歉而已,得到賠償的可能性很小。除非客戶是文盲或者高齡老者,還情有可原。

因為單據上寫得清清楚楚:存款是存款,保險是保單。就如顧客到超市購物,自己買了水果,結果拿了蔬菜,能夠責怪超市嗎?

本人也有類似教訓,經常買東西不看發票,不論份量完全相信買家。不過還好,沒有出過大錯,但絕對不是一個好的購物習慣。

聽說銀行誤導客戶將存款變成保險。固然經辦人以及銀行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主要責任還是在自己。相信郵政銀行的存款單據,不可能是一張保單,難道狸貓換太子了?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順祝新年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