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老師:“勇者無懼,智者無惑,仁者無敵”,中國精神“仁”為首

熱熱鬧鬧、轟轟烈烈的的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落下帷幕已四個月有餘,很有必要寫點文字紀念一下。首先問個問題,如果把世界盃和中國傳統文化聯繫在一起,大家的腦海裡首先會浮現的是什麼?不賣關子,我想說的是蹴鞠,一項被稱為"中國古代足球"的運動。它雖然已成過去式,但還是頗讓人們自豪的,因為它的出現比西方足球早了至少兩千年,很可惜,近代的時候我們把它給丟了。——蹴鞠是一項極具民族特色的運動。

蹴鞠,又名踢圓。蹴者,踢也,踏也,"一蹴而就"之"蹴"也;鞠者,圓球也,外由皮革製成,內以米糠等物充實,缺乏彈性,踢起來頗有難度。它的流行始於戰國時代,而到了西漢王朝一度風靡,許多男子為之痴迷成癮。《史記》裡記載了一個因蹴鞠而猝死的人,他就是鼎鼎大名的花花公子項處,當年威風八面的足球明星,當然,他能"名垂青史",不是因為他把球踢美了,而是因為他把自己踢死了。好端端的身體,踢球踢到吐血而亡,所以說,娛樂要節制,運動要適量,玩物不僅會喪志還會喪命。——高俅蹴鞠做高官,項處踢球出人命,唉,運動有益,人生無常,且行且珍惜。

蹴鞠的發明者是何許人?西漢劉向的《別錄》裡有一個答案,說出來準嚇你一跳。誰啊?黃帝!黃帝軒轅氏,原始社會華夏部落的領袖,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五千多年前,黃帝殺死了南方的凶神蚩尤,把他的胃摘出來做成了球,並制定規則,以鍛鍊士兵。當然,這只是傳說,蚩尤的胃再好,也不能當球踢呀。比較可信的說法是,黃帝發明了蹴鞠遊戲,用來訓練軍隊。那麼,訓練什麼呢?不僅是體能, 更是心性和精神。和對手智慧較量,和隊友團結協作。不懼,不惑,不憂。——孔子曰:"勇者不懼,智者不惑,仁者不憂"。至聖先師說的這三點,最重要的自然是仁者不憂。何不憂也?心存他人,坦蕩自得,堅忍犧牲。這是中國古人熱愛的蹴鞠運動所追求的品德。所以說,仁者不憂,此蹴鞠之道。顯而易見,它和現代足球的精神是一致的,競技,團結,拼搏,奉獻,謹守規則。還有一條,這是一項"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運動,它需要參與者擁有博大的胸懷,用足球巨星比爾·香克利的話說,是"超越國界,跨越生死",而用經典的中國話來講,則是"敬天愛人"。——小足球,大胸懷,大智慧。

韓老師:“勇者無懼,智者無惑,仁者無敵”,中國精神“仁”為首

蹴鞠也好,足球也罷,都是仁者的運動;蹴鞠之道,足球之道,都是仁者之道。那麼,何謂"仁"呢?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韓老先生曾經曰過:博愛謂之仁。這是對孔夫子"仁者愛人"精神的推己及人式的闡發和定義,自愛,愛人,愛家,愛國,愛天下。可以說,中華儒家的一切修身正心的功夫都是圍繞"仁"這個字展開的,明朝大儒、心學宗師王陽明提倡的"致良知",就是要引導芸芸眾生迴歸初心、迴歸仁愛。而一統中國思想界近千年的程朱理學,亦是以仁義為本,天理人倫皆向仁。曾國藩在他著名的日記裡說:我有四知,知人生往何處去。——曾國藩四知:知命,知禮,知言,知仁。其中,"知仁"是曾大師最看重的,他的"成功學"辭典裡,有個"三步曲":知仁,求仁,得仁。

一言以蔽之,中國的文化首先是仁的文化,中國的精神首先是仁者精神。關於"仁",中國古代有許多說法:仁義道德,仁義禮智,仁民愛物,妙手仁心,里仁為美,仁者樂山,仁者見仁,孔曰成仁,天下歸仁,還有一個最重磅的成語:仁者無敵。

仁者無敵,語出《孟子》。孟子作為孔聖人最傑出的衣缽傳人,提出了一個偉大的政治理想:仁政。他認為,仁政即王道,大凡真心施行仁政的君王都能無敵於天下。這個理論在戰國時代沒有什麼市場,相比王道,王候將相們更喜歡短平快的霸道,用武用強,以力服人,然而,大浪淘沙,金子總會發光,中國兩千年的歷史無數次"出庭作證",孟子是對的,仁政王道才是天下長治、功業長興的不二法門。

韓老師:“勇者無懼,智者無惑,仁者無敵”,中國精神“仁”為首

舉個例子,楚漢之爭,楚霸王項羽為什麼會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因為劉邦?因為韓信?其實不然,劉邦不是他的對手,韓信最多和他棋逢對手,他是輸給了他自己。在他成功的那一刻,他就輸給了他自己。鉅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打敗了秦朝名將章邯,一戰成名,一舉稱霸,天下莫不仰慕欽服,可是,暴脾氣的他幹了一件讓天下人咋舌的事情:坑殺二十萬秦降卒,之後,兵進關中,鴻門宴上婦人之仁放過了劉邦,卻火燒阿房宮、殺盡投降的秦王室,凡此種種,為自己"暴君"的定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真可謂no作nodie。後來的後來,垓下之戰,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項羽憑藉天生神力殺出重圍,逃亡的路上,向一個農夫問路,農夫為他指了一個錯誤的方向,致使他陷入一個沼澤地,被漢軍追上,這才心灰意冷、自刎烏江。那麼,那個農夫為什麼要騙他?他可不是劉邦的間諜特務。他的理由很簡單:項王暴虐,漢王仁義。這便是傳說中的"人心向背"。項羽抹脖子的時候,仰天長嘆:"天亡我也,非戰之罪"。這話對了一半。的確,非戰之罪,罪在不行仁義,但絕非天要亡他,純粹自取滅亡。

韓老師:“勇者無懼,智者無惑,仁者無敵”,中國精神“仁”為首

萬人敵的貴族出身的項羽敗給了手無縛雞之力的流氓出身的劉邦,並不是什麼"天意",而是霸道敗給了王道,暴政敗給了仁政,正所謂"順仁者倡,逆仁者昌"。劉邦沒有什麼文化,也不見得多聰明,但他頗為智慧地選擇了相信四個字:仁者無敵。我不知道當年的劉邦有沒有蹴鞠的愛好,如果有,那他一定能帶領出一支很傑出的中國隊,保不齊還能衝出亞洲、奔向世界。在當今的世界,仁愛為核的中國精神已然煥發出了它的光釆。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有義務和責任,將仁愛的品德發揚光大。此乃天賦使命。——以身作則,當仁不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