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通山明朝出了個大人物

史海钩沉|通山明朝出了个大人物

史海钩沉|通山明朝出了个大人物

朱廷立,何許人也?

他於嘉靖年間考中進士

先後任河南御道史、四川督撫

最高官至禮部右侍郎

著作曾被編入《四庫全書》

晚年返回鳳池山會仙崖洞著書立傳

▓▓▓▓▓▓▓▓▓▓▓░░░░故事開始於……

侍郎是個什麼官,先要從明朝權力中心說起,明朝權力分為六部,即吏部、戶部、兵部、禮部、刑部、工部,六部直接聽命於皇帝,部最大的長官叫尚書,相當於現在的部長,侍郎相當於副部長。

朱侍郎(1492——1566)祖籍通山,生於通山,長於通山。他無論在朝為官,還是各省督撫,對家鄉總是有一股極為深厚的眷戀之情。

與家鄉的萬般情結還要從鳳池山頂的一個山洞開始。

史海钩沉|通山明朝出了个大人物

開發鳳池古洞

朱廷立家庭貧寒,他中秀才後家裡無錢送他進入正規學府深造。於是在長兄朱廷文的帶領下,將一座人跡罕至的溶洞開發成一所令人矚目的“自修大學”。朱廷立在此刻苦攻讀,學業突飛猛進。

考中舉人,榮登進士,他開始名揚天下。

朱廷立為官後將該洞打造成一個靚麗的旅遊景點。縣官帶隊遊,如《邑侯吳雲屏諸君小酌炯然亭兼約崖洞之遊》。

史海钩沉|通山明朝出了个大人物

文人墨客接踵遊,如《丙午秋予兩厓草堂靈芝生諸客集賞鍾少洲賦詩予次其韻》。

朱廷立在該洞珍藏許多寶貴的文化遺產,盼望後人發掘、傳承、弘揚。我們似乎至今還可聽到他的金石之音:“崖洞青山裡,何年啟密藏!”

朱廷立所開發的會仙賀仙兩崖洞,為通山縣歷史文化底蘊最豐富最深厚的一座古洞。政府已將該洞(俗稱朱侍郎洞)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史海钩沉|通山明朝出了个大人物

古洞美名揚。朱廷立在洞中取得的豐碩成果,令人矚目,被《中國歷史知識全書》主編朱仲玉教授譽為“含金量很高的文化礦山”。

史海钩沉|通山明朝出了个大人物史海钩沉|通山明朝出了个大人物

為“通山免糧”奔波:

有一年,通山遭受大旱,百姓貧困飢餓。在皇帝身邊擔任要職的朱廷立聽說此事,心裡非常難過。

一日,他想出一條妙計,在白紙寫上 “通山免糧”4個大字,隨即貼到牆上。他連日反覆這樣做。

皇上看到後覺得很奇怪,於是問朱廷立這是為什麼。朱廷立趕忙站起來回答說:“通山是微臣的家鄉,百姓貧寒。萬歲曾為通山免過糧,臣銘記皇上的恩澤。現在家鄉遭受大旱……”

皇上未等朱廷立說完,便說“這有何難?”心有靈犀一點通,朱廷立連忙請皇上就座,並呈上文房四寶。

皇上御筆一揮,寫下“通山免糧”四個大字。朱廷立急忙下跪“謝主隆恩”!隨後,朱廷立將萬歲御筆聖諭轉至湖廣總督。就這樣,通山應上繳的皇糧全部免了。

開辦學宮

據史書記載,通山聖廟始建於北宋慶曆四年(1044),到元末已衰敗無存。明洪武三年(1370)詔命天下各府州縣皆立儒學,通山知縣任昂在舊址創修。

嘉靖年間,朱廷立蒙皇上恩准回家探親。他一看到聖廟的孔聖人牌位僅能避風雨,其餘則為“嵩萊鳥鼠場矣”,非常難過。

史海钩沉|通山明朝出了个大人物

他立即找縣官,縣官說縣府無錢修復。於是,朱廷立當場創議修復聖廟、擴建學宮,率先將皇上賞賜他的大部分金銀用於這項工程。

在他的帶領下,有錢的出錢,無錢的出力,盛況空前。

朱廷立“上以副國家建學之意,下以昭鄉邦鍾才之美!”

聖廟是文廟,遺址還在,一直以來儲存通山文物、及佛、道、儒教文化,文物已搬至通山博物館。

史海钩沉|通山明朝出了个大人物

創立兩崖書院

朱廷立在兩崖洞前創建了書院,一使無錢上學的孩子得到學習的機會;二是引來各方賢者共同切磋學問,使之成為通山縣第一個學問交流中心。

史海钩沉|通山明朝出了个大人物

京城住茅屋

眾所周知,古代當官的幾乎都為自己興建豪華的住宅。人們不禁問道:“朱廷立那個中央級大官的住宅在哪裡?”

幾百年來大家都沒有看到他的豪宅,只在古書中發現他住的“茅屋”—— “閱盡五侯七貴,樓臺多少繁華。何似此中茅屋……”

朱廷立的“茅屋”,似乎在嘲諷達官貴人的奢侈。

史海钩沉|通山明朝出了个大人物

九宮樹旗

朱廷立對九宮山情有獨鍾,曾多次登上九宮山,踏遍九宮山。他寫下了內涵極為豐富的《登九宮山》、《九宮行》等佳作(均被載入《四庫全書》),使九宮山名滿天下。“至今海上群仙會,共羨中原有九宮!”

為了傳承傳統文化,朱廷立在九宮山建行窩,著書立說,集賢講學,從而使“立德、立功、立言——利天下”的大旗在九宮山高高飄揚。

欣逢盛世,“重建兩厓行窩”,“開發九宮山儒、釋、道三教文化”的呼聲越來越高(詳見2011年12月10日《咸寧日報》)。

讓我們一起盡心盡力做大這塊“金字招牌”,使“立德、立功、立言——利天下”受到普通老百姓的重視,讓九宮的佛道儒文化名揚天下。

史海钩沉|通山明朝出了个大人物

隱水探驪

現在,隱水洞全國馳名,遊客如雲,五百年前,與朱侍郎的“燃炬探洞”有關。

飲水思源,大家永遠不會忘記第一個探險、探奇,並廣泛宣傳隱水洞的朱廷立。他曾冒險“燃炬循空深入”,見該洞“造化委形”,讚歎不已,題詩洞壁。

探驪得珠,至今,“嘉遊名壤與俱存”!遊人嘆曰:“如此山川世有幾?!”

朱廷立情繫隱水,逝世後安葬於隱水洞附近的朱家山,面向富水河,山高水長永流芳。通山縣人民政府已將朱廷立墓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文銘刻著朱廷立的生平以及對朱廷立的崇高評價。

史海钩沉|通山明朝出了个大人物

懷著對先人的尊敬,小編來到了位於南林鎮的朱家廟村,幾經周折,終於找到朱侍郎的後人,由他領著往荒山走。

朱侍郎的故宅,如今已成一片荒地,少數後人留守此村,守護著遺址,大多移居到縣城,縣城的朱家大屋供奉著歷代先人的牌位,從朱侍郎那代起算,如今傳到了第十八代。

史海钩沉|通山明朝出了个大人物

朱侍郎第十七代傳人

朱侍郎已逝世近五百年,他的美名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已被載入教科書(《咸寧傑出人物》之一)。

史海钩沉|通山明朝出了个大人物

朱侍郎洞遺址:鳳池山腰兩道崖壁中間(鳳池賓館過去)

朱侍郎故宅遺址:南林橋鎮朱家廟村。

朱侍郎墓地:大畈鎮隱水洞附近的朱家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