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身體有著不同的節律

人類作為大自然的一分子,生命過程是遵循著一定的自然規律而發生發展的。大自然是我價活動的場所,自然界存在著我們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自然界的變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我們的身體,使之發生相應的生理和病理變化。換句話說,人類的生理和病理變化不僅有其自身的規律性,而且與天地自然的變化規律息息相通。

一年四季,身體有著不同的節律

因此,順應人體生理和天地變化來養生治病,應是我們養生與康復的基本原則。天地環境的變化和人體生理的相關性,如某些生理現象的四季節律、月節律、日節律、氣候差異、地理差異等,已愈來愈多地被現代科學研究所證實。例如:有人結合現代研究發現了人體內有多方面的年週期變化,如血漿皮質醇在秋冬季節每日平均濃度和分泌總量高於春夏血中T3和T4濃度有季節性改變,夏季最低,冬季最高;有學者證實不同的季節手指血流速度不同,對寒冷引起的皮膚溫度反應也不同,即使冬夏保持相同室溫,仍表現出反應差異,提示血管運動中樞有四季節律,證明了中醫對四時陰陽節律認識的正確性。

在月節律方面,越來越多的資料表明,人體的體液代謝與月球引力的作用密切相關。其他諸如體內某些激素的晝夜節律變化,氣溫對人體自主神經系統和內分泌功能的影響,溼度對人體的熱代謝和水鹽代謝的影響,風對人體的熱代謝和精神神經系統的影響,太陽輻射的生物效應等氣候和環境變化對人體生理病理的影響,已被許多學者所證實。這些,我們都將在後面進行詳細講解。

一年四季,身體有著不同的節律

《黃帝內經》中講到“四氣調神大論”:四氣,指春夏秋冬四時的生化特點;調,調理、調攝;神,指精神情志活動。主要告誡人們要順應四時氣候變化以調攝精神情志,保持機體內陰陽的相對平衡,達到身體健康的目的。

春季三月,萬物復甦,自然界欣欣向榮。為了適應這種自然環境,人們應該晚睡早起,起床後到庭院裡散步,披散開頭髮,穿著寬鬆的衣物,不要使身體受到拘束,以便使精神承受春天萬物的生髮而舒暢活潑,充滿生機。對待事物,也要順應此時的生長之性,不應該抑制其生髮。這正是順應“春生”的養生法則。如果違背了這種規律,則會傷及肝臟,以致夏天容易發生寒性病變,出現陽氣不足的病症。

一年四季,身體有著不同的節律

夏季三月,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陰陽相互交匯,自然界一片繁榮秀麗。此時人們應該晚睡早起,並保持愉快、舒暢的心情。這樣能夠使陽氣充分宣洩。這正是順應夏季的養生法則。如果違背了這種法則,就會損傷心臟,以致秋天易發瘧疾,減少了供養秋天的精氣,致使冬季也較易生病。

一年四季,身體有著不同的節律

秋季三月,秋高氣爽,暑溼消失,自然界豐收平定。此時,秋季陽氣漸收,陰氣生長,故保養體內陰氣成為首要任務,而養陰的關鍵在於防燥,這一原則應具體貫徹到生活的各個方面。起居上,人們應早睡早起,大體以與雞活動的時間一致為宜。精神情緒要保持安定平靜,以緩解秋涼對人體的傷害;內斂神氣而不外洩,可保持平定,有助於肺的清肅。這就是秋季的養生法則。如果違背,則會對肺臟有損傷,以致冬天容易發生完谷不化所致的洩瀉,從而減少了供給冬天貯藏的精氣。

一年四季,身體有著不同的節律

冬季三月,水冷成冰,地寒而裂自然界草木凋零,萬物伏藏。這時人們要減少活動,不要擾動體內的陽氣。要早睡晚起,到太陽昇起的時候再起床,才能避兔寒氣侵襲。精神情緒要保持平靜,同時還應當躲避寒氣,注意保暖,不要輕易使皮膚開洩而出汗,以免陽氣散失。這就是冬季的養生方法。如果違背了這個原則,就會傷害腎臟,以致春天會發生痿病和厥病,而且供給春天的生髮之精氣就減少了。

一年四季,身體有著不同的節律

如果違背了春季的養生原則,那麼人體內的少陽之氣就不能生髮,從而使肝氣抑鬱發生病變;如果違背了夏季的養生原則,人體內的太陽之氣便不能旺盛,就會發生心氣內虛的病症;如果違背了秋季的養生原則,體內的太陰之氣便不能收斂,就會發生肺熱喘息胸悶的病症;如果違背了冬季的養生原則,體內的少陰之氣便不能閉藏,就會發生腎氣虛憊的病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