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之間吵架了怎麼辦?方丈和尚這樣做

僧人之間吵架了怎麼辦,方丈和尚這樣做

文、戎章榕

但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會有分歧、摩擦,甚至爭執,寺院也不例外。

一日,福州開元寺內的兩個執事為一件常住公事爭吵了起來,寺院是僧眾清淨修行的場所,是信徒頂禮膜拜的地方。爭吵著實不雅,更何況是當著眾多僧俗面。

寺院是有清規戒律的。戒律是由佛所制定,清規是祖師制定的,佛所制定的戒律條條都是有原因的,佛在最初並沒有制定戒律,直到後來僧團每發生一件錯事,佛就制定一條戒律。

執事爭吵,按照寺院清規戒律是應當受到處罰的。但本性禪師沒有這樣做。

自為僧以來,本性禪師倡導的是“心靈非暴力”,致力“以佛心導正人心,迴歸信仰;以佛道輔正世道,重建道德”。他不僅身體力行,而且知行合一。

執事爭吵之事,不僅有辱寺風,斯文掃地,本性禪師更感到自己的威德不夠。他沒有責備兩位執事,而是閉門思己過。

那一天,本性禪師一天都沒有吃飯,而是把自己關在房內,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任憑弟子們在門外勸說,都如如不動。

他從源頭尋找原因:為什麼我說的話他們沒有聽進去呢?如果說聽進去了,為什麼沒有能夠做到?一定是我的管理出了問題,我的身心素質有待提升,或我自身的人格魅力不夠。

思過的同時,他給寺中交代:不要指責他們,寺裡拿些單錢,給他們做路費,出去參學吧。

其實,本性禪師平時對己便要求甚嚴,實行“每日三問”:今天,我是否犯錯?今天,我是否空過?今天,我是否進步?

在佛家,有自恣法門,每日自醒;也有懺悔法門,修改過錯;更有精進法門,防止懈怠,著力提升。

為何要提是否犯錯?

我們每天,由於舊業所感,新緣所致,有意無意地不斷犯錯。犯錯是必然的、一定的,關鍵是犯多犯少,或重或輕。如果能每日自問,自我檢視,就能自知,就能自警,就有益於次日的防非止惡,有益於次日的少犯錯,少犯重錯。

寺院既是佛教徒宗教信仰的皈依之地,又是歷史文化的匯聚之所,集神聖、莊嚴,肅穆、和諧、寧靜於一身,是人間的聖地,塵世的淨土。

本性禪師的閉門思過並非他首創,據經書記載,一次兩個僧人吵架,佛陀一見,一言不發轉頭就走,三天三夜不吃飯。這兩個僧人,從此再也不吵架了。

當然,佛陀也曾呵斥過弟子。舍利弗與目犍連帶五百弟子前來聽經。弟子們剛進來時嘰嘰喳喳,幾近喧譁。於是,佛陀就呵斥他們“出去,出去”。佛陀是以慈悲的聲音,而非嗔恨的聲調。

千年佛教,千古高風,高僧輩出,令人景仰。

出家人是以清規戒律約束自己,更應當以自省懺悔提升自己。修不言貧,參不道苦,皈依佛門,修成正果,以弘揚佛法、普度眾生為己任。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便是出家的和尚也不可能絕對做到六根清淨,更何況,如今的寺院也是在紅塵之中。僧伽修煉,殊為不易。僅以本性禪師的一日不食、閉門思過可窺見一斑。你可以寬恕他人,但不可原諒自己。寬恕是慈悲的延伸,懺悔是自省的落實。

兩個執事面對師父自責,比一頓厲罵更為難受,事後,兩位執事都打電話來:說不該吵架,表示懺悔。說:給寺裡添了麻煩,給方丈增加了操心的事。本性禪師這才敞開了大門。

僧人之間吵架了怎麼辦?方丈和尚這樣做

僧人之間吵架了怎麼辦?方丈和尚這樣做

僧人之間吵架了怎麼辦?方丈和尚這樣做

僧人之間吵架了怎麼辦?方丈和尚這樣做

僧人之間吵架了怎麼辦?方丈和尚這樣做

僧人之間吵架了怎麼辦?方丈和尚這樣做

僧人之間吵架了怎麼辦?方丈和尚這樣做

僧人之間吵架了怎麼辦?方丈和尚這樣做

僧人之間吵架了怎麼辦?方丈和尚這樣做

僧人之間吵架了怎麼辦?方丈和尚這樣做

僧人之間吵架了怎麼辦?方丈和尚這樣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