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必读:中小企业的十大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体现在特定的能力上,这种能力本身又可以视为多种能力的聚合,因而是完全可以分解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其具体体现形式分析,可大体分解为十个内容,称之为十大竞争力。

管理者必读:中小企业的十大竞争力

1、决策竞争力。

这种竞争力,是企业辨别发展陷阱和市场机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及时有效反应的能力。不具有这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也就成了一具腐尸。决策竞争力与企业决策力是一种同一关系。决策频频失误的企业,肯定没有决策竞争力。没有决策竞争力的企业,也就是企业决策力薄弱。

2、组织竞争力。

企业市场竞争,最终得通过企业组织来实施。也只有当保证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完成的事务工作,事事有人做,并且知道做好的标准时,才能保证由决策竞争力所形成的优势不落空。并且,企业决策力和执行力也必须以它为基础的。没有强有力的组织明确而恰当地界定企业组织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保障决策力和执行力的活动,没有恰当的人承担并完成,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从何而来?

3、员工竞争力。

企业组织的大小事务,必须有人来承担。也只有当员工的能力充分强,做好工作的意愿充分高,并且具有耐心和牺牲精神时,才能保证事事都做到位。否则,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的空话。保障企业决策力和执行力的活动要有效率和效益,也就是保证活动的主体——员工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能力、意愿、耐心和牺牲精神。

4、流程竞争力。

流程就是企业组织各个机构和岗位角色个人做事方式的总和。它直接制约着企业组织运行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组织各个机构和岗位角色个人做事方式,没有效率和效益,企业组织的运行,也就不会有效率和效益。如果一个企业组织的做事方式没有效率,也就企业组织运行没有效率和效益,这直接是企业没有执行力。

管理者必读:中小企业的十大竞争力

5、文化竞争力。

文化竞争力就是由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构成的一种整合力,它直接起着协调企业组织的运行,整合其内、外部资源的作用。蒙牛的二十五个法则,之所以能够成为蒙牛的核心竞争力,其原因就在于这二十五个法则都变成了蒙牛人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为准则。因而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也都必然直接受制于它。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不统一,并且腐朽落后,决策就不免频频不失误,工作就不免效率低下。

6、品牌竞争力。

品牌需要以质量为基础,但仅有质量却不能构成品牌。它是强势企业文化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折射体现。因而它也直接构成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的一种能力。没有品牌竞争力,企业组织内部和外部都不认同企业的做事方式和行事结果,企业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竞争力,更谈不上有核心竞争力。品牌一旦形成,又直接是一种资源。因而它是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7、渠道竞争力。

企业要赚钱、赢利、发展,就必须有充分多的客户接受他的产品和服务。如果没有宽阔有效的渠道,沟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企业与客户隔离,也就必然会惨败无疑。因而,渠道直接是一种资源,渠道竞争力也就直接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内容。

8、价格竞争力。

便宜是客户寻求的八大价值之一,没有不关注价格的客户。在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同等的情况下,价格优势就是竞争力。没有价格优势,最终都会被消费者淘汰。因而这一竞争力也就直接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内容。

9、伙伴竞争力。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万事不求人地包打天下的日子,已成为过去,要为客户提供全面超值的服务和价值满足,也就必须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如果一个企业失去了合作伙伴的支持,也就无法适应客户价值满足集中化的要求,也就必然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它的增强,也就直接是企业支持力和和执行力的提升。

管理者必读:中小企业的十大竞争力

10、创新竞争力。

一招先,吃遍天,这是市场竞争中的不二法门。要一招先就必须有不断的创新。谁能不断地创造出这一招先来,谁就能在这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它既是企业支持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企业执行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十大竞争力,作为一个整体,就体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整合企业资源的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这十个方面的竞争力,任何一个方面的缺乏或者降低,又都会直接导致这种能力的下降,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降低。但这十种竞争力又各自相对独立。任何一个企业,拥有了这其中任何一种竞争力,也都是市场竞争一个制高点的占领。

​员工不努力、不做结果,不是他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老板和机制的问题!如何激活团队、推荐KSF模式:帮助一线员工、管理者加工资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管理者必读:中小企业的十大竞争力

企业为了达到目标,企业制定了考核,做不到就罚,没开始员工就开始抵触,不是以加薪为导向的绩效管理,最终都会失败告终!而很多企业注重 考核 ,严抓过程,往往流于形式或者半途中止,忽视了结果。

如何让员工做到数据说话,结果导向?看图

管理者必读:中小企业的十大竞争力

现在我们从总工资里面拿出60%-80%作为弹性工资,分摊到各个K指标上(岗位价值)——薪酬分块

A.将工资细分模块,根据目标完成度,发放相应工资,充分激励能者多劳,减少企业闲耗。

B.根据不同职位,设置不同比重的薪酬架构,最大程度激励员工积极性。

C.每个职位的绩效考核,必须有明确的数据指标作为标准,以结果为导向,员工的激励与压力并行。

管理者必读:中小企业的十大竞争力

方案设计:

1、岗位价值分析

列出与生产经理相关的6-8个指标,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利益。

例如毛利、生产工艺总产值、部门费用率、及时交货率,生产工艺小时产值,人效等等。

2、将薪酬与岗位价值相融合

根据指标的重要性设定相应的权重。比如,生产经理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订单交货期和质量和人效,那就给高相关权重。

3、根据历史数据选定平衡点

平衡点意味着员工和企业利益的平衡点,超过平衡点员工即可获得加薪,企业可以获得比过去更高的利润。

现在我们在每个指标上选定了一个平衡点(老板和员工都认可,提取有很强的专业性),对生产经理来说,这个平衡点是不难达到的,只要他做到了,就能获得加薪。

对公司来说,达到平衡点就意味着比过去做的好,因此不会增加成本负担。

4、测算,得出具体加薪方案

在平衡点的基础上,他的薪酬模式可以是这样的:

在KSF模式下,他的薪酬分配:固定薪酬(20%)+宽带薪酬(80%),宽带薪酬的部分薪酬,被分配到6-8个指标当中,每一个指标设定一个平衡点(平衡点选在过去一年的数据平均值,或者是老板和员工达成的共识点),只要达到了平衡点,员工就可以拿到这部分薪酬。

本文所讲的:激励性薪酬KSF模式、积分式管理实操内容及案例,都来自《绩效核能》一书,100000老板推荐,内含数十行业案例。想深入学习的,建议点击“了解更多”链接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