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完,想立份“遺囑”


體檢完,想立份“遺囑”

2019年の第8篇

文字 | 小丫

來源 | 小丫投資筆記(XiaoyaNotes)

每年體檢完,看著體檢報告的厚度增加,總有立個“遺囑”什麼的衝動,奈何個人資產太少,所以改成了和家人提前“交代身後事”。

當然,“遺囑”這個事是絕對不敢和我保守的爸媽提的,否則他們肯定要擔心得寢食難安。

“立遺囑”這事,放在20年前大多數人都挺避諱。放到現在,小丫反而覺得年輕人設立“遺囑”並不奇怪,這也是“認真對待生命和親情”的方式之一。

為什麼呢?

首先,近幾年關於年輕人猝死、患癌的報道越來越多了。

什麼叫猝死,就是突然毫無徵兆地就死了。根據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2017年的研究數據顯示,我國心臟性猝死的總死亡人數每年高達54.4 萬,位居全球之首!

除了猝死,中國還有大量的人長時間生活在過勞狀態中,焦慮、疲倦、失眠、亞健康,這些人存在很高的“過勞死”風險。

你永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未雨綢繆,以後反而能省心。

其次,如今的年輕人資產形式比起上一代人更豐富多樣。

相比起老一輩人的資產主要為房產、銀行存款,如今的年輕人資產形式可就豐富多了:股票、基金、期貨、p2p等各種新型理財產品,餘額寶、微信錢包等各種“網絡錢包”類賬戶,不少年輕人名下還有房產和海外資產,以及一些保險產品。更另類的,甚至包括“祖傳”的QQ號和遊戲賬戶.......

資產形式多,很難做到一一和家人交代清楚,甚至有些人自己都快記不住某些資產的賬戶、密碼了。

像小丫,絕對不是有錢人,但因為有做理財,手中不多的資產還是分配在了多個平臺賬戶中,銀行卡也有多張,萬一哪天真不幸發生點什麼意外,這些賬戶家人要弄清楚還真不太容易。

小丫一直都有記賬的習慣,不只是記錄日常開支,還記錄了我的各類資產賬戶和餘額。我早就告知了姐姐,萬一自己某天真不幸“意外”了,只要打開我的賬本就知道我的資產主要放在哪些賬戶或平臺了。

至於“資產分配”,因為我單身未婚,兄弟姐妹之間關係都不錯,所以也不難處理,以父母和殘疾的兄長為先。

大家別把“立遺囑”想象成非常麻煩的事。

年輕人因為積累的資產有限,很多還是單身未婚的,家庭關係也不復雜,所以資產處理起來相對簡單,不一定要“立遺囑”,像小丫這樣事先做好登記和交代也行。

當然,如果你已經成家立業,上有老下有小,想對個人資產做更妥當的分割處理,則可以更慎重對待,考慮“立遺囑”。

“遺囑”可以找律師書寫或公證處公證,也可以自己寫書面文件或錄音記錄,找人見證。

大家也別把“立遺囑”看做不吉利的事。

時代在變,很多人對待生死和財富的觀念也在改變。

有些老人,並不忌諱談論生死,也不忌諱“立遺囑”,尤其是家中有多位兒女的老人。他們認為,生前把死後的事提前安排好,可以避免兒女因為遺產起糾紛,少麻煩。

有些中年人、年輕人,對待親情、財富、生死問題足夠理性,也更懂得用法制來保障權利,他們同樣樂於提前設立“遺囑”。

根據調查,下面這三類人傾向於“立遺囑”:

從事高危職業或者經常出差、遭遇突發意外概率高的人群;

上有老、下有小,希望明確分配財產以保障親人生活的人群;

家庭關係複雜、資產較多的人群......

2018年3月公佈的《中華遺囑庫白皮書》顯示,近幾年來諮詢、預約立遺囑業務的民眾數量大幅上漲,甚至立遺囑的年輕人比例也在不斷升高。


體檢完,想立份“遺囑”



有人認為:年輕人都開始立遺囑了,折射出現在的年輕人生存壓力確實大,生活比較焦慮、消極。

但小丫更願意相信,很多人恰恰是因為看透了生死,對待財富、親情也有足夠理性的思考。

還有人調侃:有錢人才有“遺囑”,窮人只有“債務”。

事實上,“遺囑”的含義早已不侷限於“財產分割”,還可以是對個人身後事的囑託,譬如遺體處理、葬禮形式等等。

無論資產厚薄,我們都可以梳理好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羈絆並做好相應安排,更從容的生活。

互動話題:

你贊同年輕人立遺囑嗎?贊同或不贊同的理由是?

歡迎大家到留言區各抒已見。那些說自己有螞蟻花唄、京東白條要寫進遺囑裡的,請問你們選好繼承人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