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寫賀表,對朱元璋大加稱讚,朱元璋卻大怒,只因用錯了這2字

當文人遇到自卑的皇帝,三個字,倒大黴!

古語說,貧困出好漢,紈絝少偉男。很多英雄人物都是苦孩子出身,歷盡百般磨難,方能成就一番事業。比如明代的開國之君朱元璋就是這樣。他家幾代都是赤貧,因為逃債而四處流浪,最大的夢想就是能找到一個靠譜的東家,給人家打工,能安定下來。

文人寫賀表,對朱元璋大加稱讚,朱元璋卻大怒,只因用錯了這2字

但這個願望在當時很難實現。因為元代統治者殘暴無道,再加上天災連連。朱元璋的兄弟姐妹大多都餓死病死,只有少數幾個人能活下來,而朱元璋雖然是最小的孩子,並沒能受到照顧,幾歲時就得去為地主家放牛。後來他的家鄉又發生了旱災和蝗災,朱元璋不得不到處流浪,以求活路。

文人寫賀表,對朱元璋大加稱讚,朱元璋卻大怒,只因用錯了這2字

朱元璋當過和尚,當過乞丐,甚至當過小偷,雖然他後來參加了起義軍,靠著聰明和堅韌,一步步爬到高位,又因知人善用,最後取得江山。但在他心裡,那些苦難的日子成為他人生抹不去的汙點。所以他特別怕人提起,甚至看到有關的幾個字心裡就不舒服。

文人寫賀表,對朱元璋大加稱讚,朱元璋卻大怒,只因用錯了這2字

可是文人寫字,有的字都是常見的,誰知道哪幾個字就觸怒了皇帝啊。每個文人想討好皇帝都來不及呢,沒想到會不知不覺的讓皇帝不開心,自已卻人頭落地。先是有個人叫趙伯寧,他非常有才華,於是有人求他寫了一個《萬壽表》,在這賀表裡,有一句話,叫“垂子孫而作則”,這裡的表達的意思很簡單,就是用自己的行動,為子孫後代作出表率。

文人寫賀表,對朱元璋大加稱讚,朱元璋卻大怒,只因用錯了這2字

本來是誇朱元璋是榜樣。沒想到朱元璋看到這個“則”字,感覺十分刺眼,什麼“則”,這不是和“賊”發音差不多嗎?好啊,這不是真正的賀我,就明明是在諷刺我啊,說我做過賊,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天子一怒,可憐的代筆人趙伯寧就人頭落地了。

文人寫賀表,對朱元璋大加稱讚,朱元璋卻大怒,只因用錯了這2字

無獨有偶,還有一個府學教授,名叫徐一夔,他也給朱元璋上個賀表,對皇帝大加稱讚,說他是“天生聖人”還誇他“為世作則”。不光是為子孫做榜樣,還能為天下人做楷模,這不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嗎?

可是朱元璋的心裡又不舒服了,這“天生聖人”裡面有個“生”字,“生”字和“僧”字讀著相不多,而“則”字前面已經說過了,和“賊”字差不多,好嘛,朱元璋更生氣了,這是雙重打擊啊。不僅是暗中諷刺我做過盜賊,還嘲笑我當過和尚,這不是明晃晃的打臉嗎?於是他御筆一揮,徐一夔也成了刀下之鬼。

文人寫賀表,對朱元璋大加稱讚,朱元璋卻大怒,只因用錯了這2字

在明初,如同此類的文字獄還很多,大多數文人都是因為犯了朱元璋的禁忌,所以才落的悲慘下場的。難道朱元璋真是因為心理超級自卑,所以才做出這樣可笑的事嗎?其實也不然,文字獄在各朝都曾興起,特別是立國初年,皇帝會用這個藉口在文人心中造成壓力,散佈恐怖氣氛,以此讓清高的文人低頭,臣服於自己。這才是表面上的大老粗朱元璋真心的內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