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扇中的團扇是如何成為風尚的?

中國扇中的團扇是如何成為風尚的?


漢代,中國扇的歷史出現了重要的變化。

首先,羽扇的材料更多樣化,據載趙飛燕收到的禮物中,就有云母扇、五明扇、九華扇、翠羽扇、孔雀扇、迴風扇等各種品種;其次,早期的便面開始向平扇演變,這個變化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國扇中的團扇是如何成為風尚的?

紈扇



當扇柄移到中間,我們今天熟悉的平扇出現了。當人們用美麗的絲綢作扇面時,這種扇被稱為“紈扇”,由於它多為圓形,也稱團扇。對稱式紈扇出現後,歷代沿用而不衰,併成為中國傳統風格的扇型。人們通常將各種對稱的平扇都稱為團扇。

中國進入團扇時代。

團扇以扇柄為中軸,竹木為架,左右對稱似圓月,扇面配以素白色的絹、羅、紗、綾、繒等。西漢時期有“齊紈楚竹”之說,即用山東絹和湖南竹製作的團扇是最好的。

中國扇中的團扇是如何成為風尚的?

六角形的團扇


中國扇中的團扇是如何成為風尚的?

樹葉型團扇


中國扇中的團扇是如何成為風尚的?

花鳥紋團扇



當時團扇的造型以圓似明月的居多,但其它形狀的也不少,如六角形、八角形、瓜楞形、蕉葉形、梧桐葉形等。到唐末宋初,一些花鳥、魚蟲、山水、人物、佛像的刺繡開始出現在團扇的扇面上。

中國扇中的團扇是如何成為風尚的?

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圖



(1)漢代人的經典裝扮

團扇的盛行和當時的服飾時尚有密切的關係。自漢歷唐至宋,人們習慣於穿寬衣大袖、長裙曳裙的服裝,手執一柄圓形扇子,具有飽滿和諧的美感。

(2)魏晉時期禁絹扇不絕

新穎的絹制團扇在公卿大臣、嬪妃宮娥中廣泛使用,並且價格較高。可當時的人們不惜重金,爭相購買。為節制奢侈,晉孝武帝曾下詔禁用絹扇,然禁之不絕。

中國扇中的團扇是如何成為風尚的?

絹制團扇



正是這個階段,羽扇、竹扇、團扇在社會中被大量使用,尤其是文人與扇子的結緣促使了扇文化的形成。詠扇的詩賦、畫扇的作品如雨後春筍,成為了扇文化形成的重要標誌。

(3)唐宋成為團扇流行的時代

團扇成為這一時期扇文化的主流。唐宋時期,團扇種類繁多,有羅扇、絹扇、續扇、碧紗扇、蟬翼扇等;形制則有圓形、長圓形、六角形、葵花形、海棠形、梅花形等,但大多是“方不應矩,圓不中規”的長圓形。

團扇製作的工藝極為精細,古人曾用“毫芒”來形容竹蔑絲扇骨,用“蟬翼”來比喻團扇的輕紗、細絹面。扇柄製作選料也十分講究,多用雕漆、白骨、象牙、名竹為柄料。

中國扇中的團扇是如何成為風尚的?

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


中國扇中的團扇是如何成為風尚的?

張萱:搗練圖(局部)



(4)兩宋時期的玩扇風氣

兩宋時期,社會上書扇、畫扇、賣扇、藏扇、玩扇的風氣愈來愈盛,且出現了畫商和字鋪。據夏文彥的《圖繪寶鑑》記載:“南宋趙彥,汴粱人,居臨安,開字鋪,畫扇得名。”可見,當時的扇子已成為一種藝術商品開始廣為流通。

中國扇中的團扇是如何成為風尚的?

山西太原開化寺壁畫


中國扇中的團扇是如何成為風尚的?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5)南宋太學生周瑀的雕漆活柄紙團扇

1975年,在江蘇金壇南宋太學生周瑀墓出土了一把雕漆鏤空轉柄扇,扇面裱紙施柿汁,扇柄鏤空雕漆三組對稱的雲頭如意花紋,環繞中間的杆軸自由旋轉。這種鏤空雕漆工藝十分精湛,倘若當時沒有非常鋒利的金屬刃具與微型金屬鑽孔工具,實難製成這種細如蝦鬚的微孔。

中國扇中的團扇是如何成為風尚的?

周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