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HR10年經驗之談:職業拐點 何去何從?

不經意間,走上職場已快十年,還記得當初對儲備幹部的迷戀,對人力資源神秘而好奇,正是基於這樣不能稱之為理由的理由走上人力資源的道路,也很興慶今天並沒有當初的選擇而後悔。還依稀的記得誰說過:如果你能在畢業後一年內確定職業發展方向,你就可能成為最優秀的那一類人,如果畢業後兩年還不能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那可能你就不會有很大的成就。現在想想也不盡然,畢竟自己在三十而立的時候沒有立起來,幸好著名培訓師林佳澍安慰了我:三十歲前都在試錯,三十歲到四十歲之間要做兩件事,一是迅速的擴展你的能力,二是拓展你的人脈,四十歲以後開始掙錢和做你想做的事。可見所謂成功的職業生涯沒有標準答案,如果說有標準答案,那就是樂在心性、隨緣應變。

三鼎、三年

三鼎是人生職業生涯的第一站,看到標題有人可能懷疑我在為了小標題而故意這樣寫,其實不是,在三鼎的三年裡也考慮過離開,當時在網上海投簡歷,但大部分都是石沉大海沒了音訊,後來就開始研究原因,發現在人力資源行業有一個3-5-8-10的規律,第一個三年,就是你進入職場習慣固定期, 也就是說你的很多職業習慣在這三年形成,也是奠定你專業基礎的三年,同樣在大多數企業招聘初級主管的時候,一般都要求有三年的工作經驗,而我知道了這個規律,卻沒有好好利用這個規律,有些懈怠,如果還在這個時候的你一定要好好珍惜並利用好這三年。

在逼近三年的時候,第一次的職業瓶頸來臨,因為三鼎是一家紡織企業,有著較為成熟的人力資源體系,身處子公司的我們只需要執行好政策就好,不用也不能太創新,於是就空閒了,沒有太多的事情可做;其二,想回集團公司,但橄欖枝總是有去無回,慢慢也就死心了;其三,我雖是公司最快升為中層的員工,但與我同級同部門的一位中層已為公司服務了八年中年員工,想成為部門經理幾乎不可能,離開是我認為最好的選擇。

離開三鼎,進入遠東是在一個片面想法的前提下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片面的想法是因為在三鼎工作的時候曾經來了一個曾在中國500強公司工作的上級,那種優越感讓人敬而遠之,所以萌生了自己也要進500強,不過我的運氣還是不錯的,後來也就進入遠東控股的總部,在遠東工作的兩年確實紮實了專業模塊的知識,這對我現在的工作是非常有幫助的。

在這裡我們需要談一個選擇的問題,一般來說在進入遠東控股前我有兩條路,一是進入一個大型的公司走專業線,成為專業領域的專家;二是選擇一個小型的帶有創業性的公司,全面負責人力資源,忠實跟著老闆,成為老闆的左膀右臂。其實兩條都是方向,並沒有對錯之分,我選擇了第一條路。而一個同事選擇了第二條路,他在在一家創業性的公司,就工資來說他比我高很多。

選擇北漂

在遠東的兩年是充實的兩年,有時候我覺得可以比上別人三四年的工作經驗,無論是在專業上還是外部機會的接觸上,我們都會選擇在優秀的合作伙伴,在此之中受益頗多。在遠東工作兩年的時候當時的上級離開了遠東來到北京,在一家剛剛開始運營的公司,一切從零開始,他分管者四個部門,分身乏術,於是想到了我,希望我來北京協助他管理人力資源中心,也是因為這樣我看到了這家公司的戰略佈局,無論是從企業背景還是產業發展,都讓我判定這是一個前途不錯的企業,而如果我在他的起步期加入,能與公司一同成長將是一生不可多得的經歷,於是放棄了專業線,來到從未考慮過的北京。朋友,你是不是又在為我做了一次正確的選擇而感到高興了,不,你錯了,這次的選擇不是想象中的那樣好,可以理解但不能被原諒,雖然入職以來的兩年裡所有事都能擺平,在上級離職後還能活到今天,但心理感覺到不踏實,覺得沒有一個模塊是紮實的,吹牛可以談專業卻顯得力不從心,想突破卻感覺無處著力,我覺得此時我遇到職業生涯的第二個瓶頸,人生沒有後悔藥,突破是自己唯一的選擇,那麼該當如何?

職業瓶頸破解之道

凡此種種,只有一個在渴求進步的人才會發現職業的瓶頸,對於不忘初心、不停徵途的你,我們會相互扶持,不斷前行,突破瓶頸,大體說來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其一、偶爾喝點雞湯

為什麼說偉人是孤獨的,因為在一個思想的高度沒有人能和他對話,只要水平相當才有交流,同樣在職業的征途上想走得很遠或能走得很遠的人不多,你的奮鬥可能就是孤獨的,所以建議你的枕邊放上那邊一兩杯勵志書籍,當你懈怠了,徘徊了或是想放棄的時候,不妨信手拿來看上幾頁,為你心靈補充能量,但我不建議你花太多的時間看勵志書籍或是正確的廢話,如果這樣你可能開始幾天跟打了雞血似得,後面就沒戲了。

其二、在迷茫的時候不停步

當然及時你在間斷的喝雞湯,但也有厭倦或是反胃的時候,很多在職場上工作了十多年的朋友也會有彷徨的時候,對工作失去興趣和動力,而你問他想做什麼的,他卻不知道,你給他放假讓他休息放鬆,可他又不自覺的回到了辦公位置上,呈現一種疲軟的狀態。其實這是在突破你自己的前兆,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或許你就挖到了最好的金礦。這個時候最忌諱的就是放棄或是改變方向,一旦放棄一切又得重新來過,人生又有幾次重新來過的機會。在迷茫的時候不要停下腳下的腳步,堅持著往前。

其三、改變思考的高度

之前在大型企業上班的時候,很多會議,總感覺沒有用,有一次在和信息中心的一位同事聊天的時候表達了自己的這一想法,不想被他當場反駁,他說你要學會用心開會,比如你在開會的時候有人會提出問題,那你就應該思考,如果此時你是坐在高管那個位置要回答這個問題,你會怎麼樣想,怎麼回答,久而久之你就能站他們的立場思考問題,不僅可以與公司高層同步,還可以提高你的思考能力,同時可以從宏觀上指導你現在的工作。

當時如醍醐灌頂,在以後的實際也嘗試著佔在更高一層次思考問題,比如我當時在負責幫我們總監彙總部門的計劃和總結,那麼無論是在我寫自己總結還是在整理部門總結的時候我想到的是我代表這人力資源部,面對的是公司其他部門和高層,當有了如此的想法後,我報的總結一般都是一路綠燈。

當你站在一個比較高的角度思考問題,開始可能會很難,但是隻要你堅持,不久的將來你位置就會和你的思考同步。

其四、培養堅韌的品質

話說如何培養堅韌的品質,似乎有點空,但實際上並不是沒有著力點,其實是一個很容易培養的品質,你只需要學會堅持一件事,久而久之這種品質就很形成,比如說你喜歡跑步,那就在天沒有塌下來之前每天都堅持,一旦堅持久之後一種堅韌的內質就會形成。

前些時間在培訓班上,很多人認為我會寫作,其實我自己卻沒有這樣的感覺,只是學得現在寫東西比以前會順暢一些,又有幾位同學非得要交他們寫作,讓我不得不把自己逼到反思的角落,才發現這些年不斷堅持做這一件事不僅僅在這方面有了一些進步,同樣也慢慢形成堅韌的品質。

其五、相信團隊的力量

今天如果你還在認為單打獨鬥就能稱霸於世,我覺得你有點再跟你自己開玩笑,我們承認木桶原理,但我們需要重新解讀木桶原理:每個人都自己短板,那你就放棄你的短板,讓在你短板處確實長處的隊員補位。

近來感覺自己在專業的知識有些零散,不成體系,希望系統的梳理一下自己的專業知識,但是想想如果自己一個人很有可能就是半途而廢,於是我組建了60+團隊,在這個團隊我覺得有以下一些好處:一)優勢互補,每一個模塊讓優秀的人來帶領大家學習,減少走彎路的時間;二)交流激發新思想,在不斷學習不斷溝通中出現了很多新的想法和學習方法;三)彼此督促,在這個團隊如果大家都在學習,如果你有懈怠,就會感覺自己不合群了,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推動你學習。

其六、去尋找牛人

在網上流行這樣一句話:你不牛,認識在牛的人也沒有用,我覺得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去理解,你在認識一個牛人並認同他的時候,那也就代表這你在朝牛人走進了。

前一段時間參加一個培訓中,裡面有好幾個牛人,大家在互換微信的時候,一開始我想加與不加對我來說沒有什麼用,因為即使加了我們沒法在一個頻道上溝通,也就成了雙方微信的殭屍,但是我後來我加了她,因為每當我在翻微信的時候都會看到她的微信,於是我就會聯想到我們在一個班學習時候,她那麼牛卻還比我認真,我此刻不能放任自己,不斷向前、不斷向前。

職業是一生的路,總會有幾步難走的路,越到難處越需要砥礪,沒有誇不得的難處,只有退怯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