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皇帝支持岳飛,南宋有可能滅掉金嗎?

僅僅趙構支持是不夠的,還要真實的萬眾一心,萬者為萬民,眾者為階級,一者為目標,心者為願望。底層民眾要團結,各個階級要團結,目標要明確,願望要一致才能消滅金國。最不濟,也可以恢復北方故地。

首先明確一點,南宋有實力嗎?

答案是有,當然有。

如果皇帝支持岳飛,南宋有可能滅掉金嗎?

原因一:人口優勢

即使半壁江山,南宋依然有著不少於5000萬的人口,北宋人口峰值為1.05億,按照半壁江山來看說5000萬都有點少,加上北方逃難過來的6000萬人是有的。

而作為對手的女真有多少人?女真號稱“女真不滿萬,滿萬橫行天下。”按照史料數據,女真在統一之後,加上歸化的各個少數民族,人口總數在400萬。

那麼人口比是1比12,這就是巨大的差距,在古代人口就是國力,雖然國民素質差點12打1.打不贏?

原因二:經濟優勢

北宋經濟之富裕,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因此就算少量半壁江山,其實南宋依然還是很有錢,南宋士兵裝備技術優勢還是很明顯的,除了沒有戰馬之外,武器軍械都不缺。

而金國如何,佔據北方宋朝故地的金國,燒殺辱掠,無惡不作,最後結果就是,能跑的都跑了剩下的不過是無處可去的人。而經濟基礎不說完全破壞殆盡,也是所剩無幾。

那麼戰爭看上去是軍力的對比,其實根本不過是國力的對比,雖然軍隊素質很重要,可是綜合國力依然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如果皇帝支持岳飛,南宋有可能滅掉金嗎?

原因三:軍隊戰鬥力的恢復

北宋剛被攻擊時候,軍隊一塌糊塗,幾乎沒有一戰之力,這也是為何北宋一敗再敗,最後一敗塗地被滅亡的根源,那就是軍隊太弱,可是南宋初年的情況是不同的,經歷過南北宋時期交替戰鬥的宋朝軍隊,在血與火的考驗中早已經今非昔比,沒有經歷過戰爭的士兵是無法成為優秀的士兵的,沒有經歷過戰火考驗的將軍也成不了優秀的統帥。

因為無數次的戰火考驗,南宋士兵戰鬥力是北宋所不能比的,如果說金國士兵是猛虎,北宋士兵是綿陽,那麼南宋的士兵不算猛虎,也肯定不是綿陽,他們能被稱為獵犬。而武將也是一樣,從廢物一樣的大太監童貫,變成身經百戰的中興四大名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他們的指揮才能早就和北宋末年那些人不可同日而語。

如果皇帝支持岳飛,南宋有可能滅掉金嗎?

這都是南宋有能力恢復北宋故地,甚至能消滅金國的根本原因。涉及人口經濟軍事三個方面,如果按照實力對比,其實南宋是有絕對可能恢復故地進而消滅金國的,可是最後為何還卑顏屈膝求和。原因就是沒有萬眾一心。

下面我們分析為何南宋沒有萬眾一心的根源,其實也不過是萬眾一心四個字分開解讀。

萬眾一心是個好詞,只要有了他,再多的困哪都可以客服,在大的失敗也能反敗為勝。但是南宋沒有。

萬者萬民:而人心是自私的,這是人性,想當年,東西德合併的時候,都有西德人在擔心如果東德合併過來我們的生活水平會受到影響進而有部分極端分子反對合並,這就是根源,沒有經歷戰火的北宋南方地區民眾,並沒有深切體會到戰爭的殘酷,他們覺得用自己的賦稅去給北方人作戰,這是不能容忍的事情,就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又如何?你還是侵害啦我的利益。這就是主和派為何成事的政治基礎。

眾者為階級:階級階級,單純的理解就是民眾,地主,貴族和皇族,當然還有商人和讀書人。這就是所有人的分類。他們都沒有統一的進取心和統一的消滅金國的決心恢復故地的勇氣,那麼戰鬥勝利就是個偽命題,為何這樣說,不過是因為最危險的時刻因為主戰派的努力因為無數如岳飛韓世忠那樣人的努力度過了危險期,生死存亡時刻沒有啦,勾心鬥角當然就開始啦。你分地盤,我要錢,你要種地,我要生存,這個問題怎麼破?那麼打仗是什麼?尊嚴是什麼?有現實利益重要嗎?四分五裂的階級意識怎麼統一?如何能一致對外?這就是階級問題的根源。皇族想求和,因為安穩,地主要照顧土地,人都當兵去了誰種田?士子想當官,可是武將士兵成啦主流,讀書還有用嗎?民眾,不過是生活而已,好好活著比什麼的重要,當然這以上所有階級肯定有主戰派,因為不同心思的存在成不了一心啊,那就沒民意基礎。

一者為目標:俗話說目標的一致決定事情的結果,可是因為民眾分歧,階級分歧,目標能一致嗎?具體到岳飛問題也是如此,岳飛說“我要直搗黃龍,迎回二帝。”這個心思就和趙構的皇位穩定不一樣,那麼岳飛和趙構會是一條心嗎?目標本質不一樣,談共識就是扯淡。

心者為願望:這個是問題的關鍵,如岳飛韓世忠一樣的主戰派願望是什麼,報仇雪恥,為何如此,因為他們是武人,是愛國的武人,而武人往往會更加單純,你殺我人民,佔我土地,欺我兒女,辱我妻子,這就是不共戴天之仇。

可是北宋是個武將主導的朝代嗎?答案都知道,不是。宋太祖開國說“皇族於士大夫共治天下。”請問武人在哪裡?這個宋朝從開國道滅亡,內心深處最恐懼的不是外地內患,而是武將,這是植根於“黃袍加身”歷史根源出的恐懼,不是任何事情可以改變的。那麼趙構的願望是什麼?

沒有其他願望不過是政權穩定而已,那麼武將主戰派就是他維持穩定的工具,到政權穩定之後就會被拋棄,於是才有韓世忠,岳飛兵權被收回,才有岳飛被殺。才有武將再次被架空,而和趙構一起完成這些事情的又是誰?秦檜嗎?他只是代表人物,那後面有一群人,這群人就是文官階層。武人太盛,讓他們惶恐,這不是他們的願望,這才是矛盾的根源。

捏面將軍狄青,狄漢臣,僅僅因為功勳卓著,成為樞密院副使,就被無數文人口誅筆伐,最後莫須有的被認定謀反,鬱鬱而終。而攻擊他的人就是如歐陽修,這樣的所謂正人君子。這樣的朝代,有如何有意願和武將一起完成恢復故地,重整山河的重任?恢復之後你老大還是我老大?

沒有萬眾一心的信念,就算南宋有人口優勢。經濟優勢,軍事也不差啦,最後還是無法恢復故地,進而滅亡金國。原因很簡單,因為民眾是自私的,因為階級有不同利益訴求,因為皇族有根深蒂固的恐懼,因為文人和趙構對待武人和主戰派有不知從何而來的優越感和歧視。

可是他們從來都沒想過的是,所有這一切都怎麼來的,那就是主戰派戰鬥換來的。從古至今生存權都是英雄們靠著自己的生命和信念殺出來的,而不是文人放屁放出來的,而不是皇族因為害怕怕出來的。這裡我不批判民眾,因為民眾都是被引導的,他們目的很單純僅僅是或者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