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實圖,“金剛”來襲!世界首款“高通量計算機”發佈

此“金剛”非彼“金剛”,“金剛”是世界首款高通量計算機群——

10月25日,由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的2018中國計算機大會(CNCC2018)在杭州開幕。在當天下午的“高通量產業圓桌論壇”上,孵化自中科院計算所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科睿芯”發佈了全球首款高通量概念計算機——“金剛”。

在CNCC2018中科睿芯展臺,“金剛”高通量計算機實物已面向觀眾展出,並可在工作人員操作下觀摩其所支持的高通量應用演示。

獨家實圖,“金剛”來襲!世界首款“高通量計算機”發佈

CNCC2018大會上,“金剛”高通量計算機展示的主機(右)和6塊演示屏(左上)

原來,“金剛”是經計算所的高通量計算技術轉化、由中科睿芯創造性研製的新型高通量計算機。據中科睿芯總經理王達介紹,在一系列體系結構新技術的加持下,“金剛”高通量計算機具有高併發、強實時等適於大數據計算的特點;在強時間約束下,高通量計算機能夠全局可控地處理高吞吐量請求,可適用於當下大多數有著大數據處理需求的應用場景。

獨家實圖,“金剛”來襲!世界首款“高通量計算機”發佈

金剛高通量計算機(機架實圖)

“從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至今,70年來人類經歷了以‘機’為中心的IT1.0時代和以‘人’為中心的IT2.0時代,目前正進入以‘物’為中心的IT3.0時代。”

中科院計算所所長、研究員孫凝暉在會上說,在萬物互聯的IT3.0時代,大數據處理對計算的併發性和實時性都提出極高的要求,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高通量計算機”應運而生。

孫凝暉回憶說,早在2005年,計算所就前瞻性地啟動了高通量計算的研究和探索。在科技部2個“973”項目和多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礎研究項目的連續資助下,計算所研究團隊歷時10餘年,完成了從高通量芯片到高通量計算系統的一系列創新技術研發。2016年底,計算所正式設立高通量計算機研究中心,開始集中目標於高通量計算技術研究,並完成了“低延遲、高通量、高確定性”的高通量計算機原型系統研製。

獨家實圖,“金剛”來襲!世界首款“高通量計算機”發佈

“金剛”側顏

技術細節上,由中科睿芯發佈的“金剛”高通量計算機群,其核心技術主要來源於睿芯核心技術團隊,包括該團隊十餘年來對眾核體繫結構的研究而形成的SmarCo-2加速芯片、整機設計技術以及機群設計技術等。同時,“金剛”的問世也離不開來自中科院計算所的從訪存到協議、系統軟件和平臺軟件等不同層次的技術支持。

王達介紹說,未來,中科睿芯還將打造高通量體系架構的CPU,力求實現高通量計算機全系統的自主可控。與此同時,中科睿芯還以其與中科院計算所和中關村順義園管委會聯合成立的“北京智能計算產業研究院”為平臺,推動和完善高通量計算生態建設。

據國際數據研究機構IDC發佈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到2025年,全球需要管理的數據量將會達到163ZB,這一數字是2016年數據量的10倍。

“不要聚焦在‘大數據’,要聚焦‘高效處理“大”的數據’。”

孫凝暉表示,可以預見,高通量數據處理正成為行業領域研究的主要內容,這些研究將會避免人們“淹沒”在海量數據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