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鼎匕賞析

魚鼎匕賞析

魚鼎匕

戰國早期,殘長18.87釐米。傳山西渾源出土,原由羅振玉收藏,現在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橢圓形匕首,淺弧形內凹,長柄扁平,柄與匕頭連接處向上斜曲。柄殘斷成三截,中缺一小段。正背面有錯金銘文,現存36字。銘文字體接近山西侯馬盟書。匕為小器,有較長銘文者非常珍貴。該式樣的匕在山西原平塔崗梁等地屢有出土,可以作為是晉人之物的證據。

古人以鼎為鍋,以匕為勺,鼎匕配合使用。從銘文看,此匕所配之鼎是烹魚的鼎。

該匕先後收錄於《貞松堂集古遺文》、《貞松堂吉金圖》、《三代吉金文存》、《小校經閣金文》、《金文總集》、《殷周金文集成》、《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等著作中,王國維、郭沫若、李零等學者進行過考釋,研究者之間尚有較大分歧,其中比較有影響的說法是將銘文內容視為帶有巫術色彩的“詛咒辭”。

魚鼎匕賞析

魚鼎匕賞析

傳世魚鼎匕拓片及銘文拓片


以下選取兩種對銘文的釋讀:

其一

魚鼎匕賞析

選自詹鄞鑫《考釋》


大意是說,蚩尤水族之民,墮入王的烹魚鼎。要警惕呀,爾等出遊的水蟲!下民無知,拿捏著蚩尤的命運,薄命的墮入羹湯。爾等急急忙忙往來出入,可不要處在這樣的地步!

其二

魚鼎匕賞析

選自李零《考古發現與神話傳說》

銘文大意是,從前有個糊塗人,掉進王的烹魚鼎,留下告誡說:要小心呀,你這四處遊蕩的水蟲!下屆之民無知,請看蚩尤的下場。若被用來做魚羹,將在鼎中受煎熬,一回兒沉下去,一回兒冒上來,無所逃死。

2010年山西又發現一件“魚鼎匕”。

魚鼎匕賞析

新見魚鼎匕銘文拓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