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九位封疆大吏都去了哪?最後下場如何?

瘋瘋癲癲大洋蔥


清宣統年間,滿清一共有九位總督,包括東三省總督、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和雲貴總督。那麼清朝滅亡後,這最後的九位總督下場都是如何呢?這裡我為大家一一揭曉。



東三省總督-趙爾巽

趙爾巽是滿清東三省最後一位總督。他是漢軍軍正藍旗人,清同治十三年中進士,後授翰林院編修一職。1903年成為湖南巡撫,正式步入滿清封疆大吏的官途。1904年擔任巡撫不到一年的趙爾巽被調往中央,署理戶部尚書。1905年更是以漢八旗的身份擔任了東三省的盛京將軍,形同於後世的東三省總督。



1911年在清廷成立東三省總督一職後,不到數年後趙爾巽即被宣統正式任命為東三省總督,他也正式成為滿清第一總督。但是不到數月,武昌起義爆發,之後全國各地有數省宣告脫離滿清,主持革命。不過趙爾巽卻是支持滿清的死忠粉,他非但沒有宣佈獨立,而是在東三省和張作霖等人成立了保安會,以此來阻止東三省革命的爆發,並大肆屠殺革命黨人。當然趙爾巽並不能阻擋歷史的大勢,最終在1912年清宣統帝被袁世凱逼迫退位,滿清正式宣告滅亡。



不過滿清雖滅亡,趙爾巽的官位還是依然堅挺,他被任命為奉天都督。但趙爾巽雖為民國官員,但確實反對革命之人,他不但發佈“東三省反對共和十二條”,甚至還依舊屠殺革命黨人。不過民國終究還是存在,趙爾巽的所作所為最終激怒了革命黨人,他最終辭去都督職。之後趙爾巽並來到了滿清遺族聚集之地青島,但辭官的趙爾巽並不安於現狀,他與陸潤庠、勞乃宣等人成立了“十老會”,幻想著再次恢復滿清。



1914年袁世凱想借用滿族遺老遺少們的支持來恢復帝制,於是他成立了一個清史館,然後利用這個機構來拉攏這些滿清王公貴族們。而作為曾經滿清第一督的趙爾巽自然就是袁世凱著重拉攏的對象,而趙爾巽而想借修清史來感謝滿清皇室曾經的培養,後就擔任了清史館的館長。但是趙爾巽擔任館長是有條件的,那就是為他的弟弟趙爾豐“平反”,但事實上趙爾豐是大貪官無疑,不過袁世凱為了能夠拉攏趙爾巽,最終還是答應了他的條件。後趙爾巽見條件已成,隨即安心在清史館修清史,最終於1927年編成《清史稿》,而在完成之後趙爾巽也在同年9月3日因病去世,享年83歲。

直隸總督-張鎮芳

張鎮芳是袁世凱哥哥的老婆的弟弟,清光緒十八年的進士,就任六品戶部官。1901年因追隨慈禧逃難有功,回京後被恩賞四品銜,仍在農曹就職。1902年因袁世凱高升為直隸總督,隨即張鎮芳開始了鳳凰騰達的一生,先是昇天津河間兵備道,後升任長蘆鹽運使,之後更是升任二品京堂。



後1907年袁世凱被奪直隸總督職,後張鎮芳並署理了直隸總督一職。直至1912年民國成立袁世凱擔任總統後,張鎮芳被委任為河南都督兼民政長。作為袁世凱的嫡系,張鎮芳完全跟隨著袁世凱的意志,他在河南全面恢復封建舊秩序,並完全取締革命的國民黨。後來在二次革命中,他為了鎮壓在河南的革命黨,還組成了一個“軍警聯合會”,然後血腥的鎮壓了革命黨。但是最終張鎮芳的血腥鎮壓引起了全國百姓的反彈,後1914年袁世凱被迫將張鎮芳撤掉,改有段祺瑞擔任河南都督。

1917年張鎮芳支持張勳復辟,並就任議政大臣兼度支部尚書。後不到12天覆闢失敗,張鎮芳先被判無期,後改判3個月。之後1928年張鎮芳又在天津擔任鹽業銀行董事長,直至1933年因病去世,享年70歲。



兩江總督-張人駿

張人駿同治七年中進士,就任翰林院編修庶吉士。之後歷任廣西、廣東、山東布政使,後於1900年升任漕運總督,之後又歷任山東、河南、廣東和山西巡撫。1907年7月,張人駿實授兩廣總督兼任南洋大臣,後又移兩江總督。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張人駿反抗失敗被迫乘坐日本軍艦逃亡上海,後移居青島。1917年張勳復辟,張勳本想授他協辦大學士之職,但張人駿不受,再不出仕。1927年張人駿因病去世,享年82歲。



兩廣總督-張鳴岐

張鳴岐是清朝嚴格意義上的最後一位兩廣總督,在他之後雖滿清還任命了一位叫李準的,不過他沒到任滿清就滅亡了,所以不算。張鳴岐是光緒二十年的舉人,最開始他並未為官,而是一直在廣西布政使岑春煊處任幕僚,後又在廣西巡撫李經羲處任幕僚,1904在李的保舉下就任廣西太平思順道道員,開始正式步入官途。1906年又任廣西布政使,並署理廣西巡撫,次年又實授關係巡撫,正式成為滿清為數不多的封疆大吏。



1911年被滿清任命為兩廣總督兼廣州將軍,同年4月鎮壓了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爆發後見革命之勢不可為,張鳴岐不得已宣佈廣東獨立,而因怕革命黨的報復隨拒絕接受臨時都督一職,攜帶鉅款逃亡日本。1913年,袁世凱擔任民國大總統後,從日本回國並被任命為廣西民政長,1915年任廣東巡按使,後因支持袁世凱稱帝而被封為一等伯爵。護法戰爭後,張鳴岐辭去所有職務歸隱上海法租界。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他淪落為日本人的走狗,並在偽華北政府任諮議委員。1945年9月15日張鳴岐因病去世,享年70歲。

閩浙總督-松壽

松壽是滿清正白旗人,後以蔭補升任郎中,併為陝西督糧道。光緒二十一年升為山東按察使,次年升江寧布政使。光緒二十四年升為江西巡撫,三年之後任江蘇巡撫,不久改為河南巡撫,並加尚書銜。光緒二十八年升熱河都統,並與次年升兵部尚書,後任工部尚書,次年升察哈爾都統。

1911年原閩浙總督丁振鐸告老還鄉,松壽得以晉升為閩浙總督,由此走向了生涯的鼎峰,成為滿清九督之一。但是松壽在擔任閩浙總督不足數月就爆發了武昌起義,而福建也被捲入到了此次動亂之中,在彭壽松等人的領導下11月8日松壽最終因誓死不降,而兵敗吞金而死。



湖廣總督-瑞澄

瑞澄是滿洲上三旗中正黃旗人,也是末代湖廣總督。少時瑞澄以蔭補升為戶部員外郎,1906年任江西九江道臺,後調任上海道臺。1908年升江西按察使,後又任江蘇布政使。1909年升為江蘇巡撫,1910年升湖廣總督。

1911年8月19日,瑞澄因逮捕三十二位武漢革命黨人,並誅殺彭劉楊三人,最後軍心動盪,最終於20日爆發武昌起義,瑞澄不戰而逃,先是逃亡上海,而又逃往日本。之後民國成立,瑞澄返回上海,後於1915年病逝,享年52歲。



陝甘總督-長庚

長庚是滿洲正黃旗人。光緒六年升伊犁副都統,光緒十四年任駐藏大臣,後因平定西藏有功升為伊犁將軍,光緒二十二年兼任鑲藍旗漢軍都統,宣統元年任陝甘總督。

1911年宣統退位,滿清遂亡。後長庚將總督大印交給布政使趙惟熙後,辭官隱退從此不過問政事。1914年長庚因病去世,享年71歲。



四川總督-趙爾豐

趙爾豐是東三省總督趙爾巽的弟弟。他捐官得授知縣,1905年趙爾豐在時任山西巡撫錫良的保舉下任建昌道,後任川滇邊務大臣,之後錫良離任趙爾豐署理四川總督。1911年實授四川總督一職。

同年6月保路運動爆發,趙爾豐奉命鎮壓保路運動起義軍,但最終鎮壓失敗,四川一半被起義軍佔領。後趙爾豐因鎮壓不利被滿清解職,改任邊務大臣。同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後趙爾豐因被懷疑指揮了四川軍隊的譁變,而被四川都督尹昌衡所擒,12月22日被殺於皇城“明遠樓”,享年66歲。



雲貴總督-李經羲

李經羲是李鴻章的侄子。光緒五年以優貢的名義坐上了道臺,1887年任四川永寧道,後任福建布政使、雲南布政使。1901年升廣西巡撫,後調雲南巡撫,1904年又調任廣西巡撫。1909年2月升任雲貴總督。

辛亥革命後被蔡鍔趕下雲貴總督的位置,後被趕出雲南。1913年袁世凱任總統後,李經羲被任命為政治會議議長,1914年改任參政院參政,同年十月任審計院院長。1915年袁世凱去世後逃往天津,1916年李經羲被黎元洪任命為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不過不到一週因張勳復辟,李經羲辭官歸隱,成為民國最短命的總理。1925年9月18日李經羲在上海病逝,享年65歲。



可以清末九個末代的總督大部分的結局都算好,至少都能善終。除了閩浙總督松壽是為滿清盡忠吞金而死,四川總督趙爾豐被革命黨人所殺之外,其餘的七位末代總督全部得到善終,可以說結局都不錯啊。


澳古說歷史


直接盤點末代的九位總督吧,畢竟,題中所說的封疆大吏其實就是總督。

東三省總督趙爾巽

東三省是最後設立總督的,而最後一任總督就是趙爾巽,進士出身也是一個東北人。在清朝滅亡之後,袁世凱想讓趙爾巽當自己的顧問的,可是也許是因為還有一點骨氣吧,所以趙爾巽就沒有去,而袁世凱也沒有過多的為難,讓他去編寫清史,可是還沒寫完,就留下一個稿子趙爾巽就因病去世了。



直隸總督張鎮芳

原本的直隸總督是袁世凱,後來袁世凱退崗離職,於是他兄嫂的弟弟張鎮芳就直接接他的班了。也是因為這關係,所以張鎮芳在清朝滅亡之後就直接跟著袁世凱幹了,後來袁世凱去世了,他就跟著張勳搞起了復辟,失敗後被抓了判了個無期,之後破財消災出了獄就去經商去了,享年七十歲,也算的上是結局好的了。



兩江總督張勳

張勳可以說是清王朝最忠實的擁護者了,因為他對清王朝都至死不渝,不僅搞起了復辟,到死的時候都留著辮子,而且還讓自己的手下都留著辮子,是個典型的保守派。在復辟失敗後,他就逃到了天津,直到1923年去世,被運回老家江西安葬。他自稱:吾迴天無力,尚可獨善其身。腦袋在、辮子不掉!真吾大清股肱之臣。



閩浙總督松壽

松壽是滿洲正旗人,在清朝滅亡的時候,他盡力的去抵抗,甚至讓婦女手持兵器。最後,秉持著國在人在,國亡人亡的念頭,松壽吞金自殺,為大清殉葬去了。



湖廣總督瑞澄

瑞澄被稱作是大清的掘墓人,因為正是因為瑞澄,武昌首義才這麼快就爆發了,撇開調兵去四川不說,早在起義之前,瑞澄就得到了起義者的名單,可是不知是無心還是有意,他竟然隨便抓幾個殺了就完事了,導致了起義者橫下心直接提前起義了。都沒有怎麼反抗就直接逃到了上海後來再逃到日本,等到風頭過去了又回到上海於1915年去世。



兩廣總督張鳴岐

因為在晚清時期,兩廣地區著實是是非之地,處於多事之秋,所以也沒有什麼人願意來兩廣,後來張鳴岐通過走後門買通了袁世凱才來到兩廣當總督(難度也不怎麼大)清朝滅亡之後,他就投奔袁世凱去了,盡極阿諛奉承鼓吹袁世凱復闢帝制。後來袁世凱去世,他就逃到了天津,在九一八事變之後,他就直接投奔日本人去了,也正因為此而為國人所詬病,直接被定性為漢奸,在1945年被罵死了。



陝甘總督升允

升允是蒙古鑲黃旗人,原本就是陝甘總督,後來因為反對維新派的君主立憲而被強制退休了,後來在武昌起義時就又被任命為陝甘總督。在上任之後,他就反攻西安,想為皇帝留下一條後路,可惜的是,西安還沒打下來呢,大清就滅亡了。不過他還不死心,仍然與革命黨對抗,還策劃復辟帝制,為此,他還和日本人走的比較近,幻想著藉助日本的力量復辟,不過,他在九一八事變之後不久就抑鬱而終了。



四川總督趙爾豐

趙爾豐是東北三省總督趙爾巽的弟弟,算的上是末代總督中比較有作為的了,因為他在任期間率領軍隊去西藏鎮壓由英國人操縱的西藏叛亂軍,並且將其打敗,將西藏保留在了中國的版圖中,不至於分裂出去。後來武昌起義之後,因為在四川保路運動中屠殺革命黨人士,所以趙爾豐被直接公審處決。



雲貴總督李經羲

李經羲是李鴻章的侄子,同時也是雲南講武堂的總辦,結果用清朝的資源培養了一大批的革命人士。在武昌起義之後,蔡鍔將其禮送出境,而李經羲則在去過上海遇挫之後直接去投奔了袁世凱,於1925年在上海去世。


呼,整理這些資料好累~


妙齡老翁談歷史


在清朝,所謂的封疆大吏就是總督。既然是封疆,自然是各管一片天地,分別是直隸、兩江、兩廣、湖廣、閩浙、雲貴、四川、陝甘和東三省。他們的官階一般都是正二品,並且多在六部兼任尚書之職,因此多是一品大員,不僅管的地方多,就連軍務、政務都管。那麼,清朝滅亡後,這些總督在的結局如何?

一、直隸總督張鎮芳

是指現在的河北天津和北京一代,就在京師腳下,崗位極為重要。張鎮芳是袁世凱兄嫂的弟弟,清朝倒臺後跟隨袁世凱到河南做了都督,袁世凱去世後被抓入獄,出獄開始經商。

二、兩江總督張勳

可以說是最有錢、最頑固、最賣命的總督了,大清都亡了,他還留著辮子,而去還搞起了復辟,直到死去辮子都還留著,死於在1923年,安葬於其老家江西。

三、兩廣總督張鳴岐

他的總督是花錢跑路子得來的,武昌起義後,他帶著錢財跑到了日本,後面回國給袁世凱做顧問;九一八事變後,給日本人當漢奸;日本戰敗後,據說是自己把自己嚇死了。

四、湖廣總督瑞澄

據說他是大清的掘墓人,為什麼這麼說呢?當時革命黨人並沒有要發動武昌起義,但因為失誤讓瑞澄拿到了起義者的名單,這才導致武昌起義的發生。可是誰也沒想到會起義成功啊,功勞要歸愚蠢而又貪生怕死的瑞澄,他帶頭逃跑啦,這樣一來給各地的起義起到了示範的作用。先逃去上海,後逃到日本,最後有回到上海,死於1915年。

五、閩浙總督松壽

武昌起義時,松壽率軍拼命抵抗,兵敗後自殺身亡。

六、雲貴總督李經羲

李經羲是李鴻章的侄子,是講武堂的總辦,培養了革命黨人朱德、蔡鍔等。武昌起義後被禮送出境,後投靠袁世凱,於1925年在上海去世。

七、四川總督趙爾豐

趙爾豐是東三省末代總督趙爾巽的弟弟,當時四川發生了保路運動,他率兵鎮壓,人稱趙屠夫。武昌起義後,趙爾豐被公審處死。

八、陝甘總督升允

升允也是一個老頑固派。武昌起義後他帶兵攻打西安,準備把溥儀接到西安,可惜沒等到那時,溥儀就退位了。之後仍反對革命黨,還積極復辟,妄想通過日本人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夢想,九一八事變之後就去世了。

九、東三省總督趙爾巽

趙爾巽是最後一個投降革命黨的,因為東北革命黨人勢力小。投降後袁世凱就讓他去做總編修清史去了,可惜的是,書還沒編完,他就去世了。
九位封疆大吏有殉死的,有被殺的,當然有壽終正寢的,也有當漢奸的,結局各不相同,不是清政府沒有人才,只是不能人盡其才而已。


悟空八卦歷史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清王朝在衝擊下土崩瓦解。清王朝安置在全國的“九大總督”,在時代的變局中迎來不同命運,有人殉死、有人逃亡、有人叛國……

最先受到衝擊的是湖廣總督瑞澄,掌管湖南、湖北,這個傢伙害慘朝廷,甚至可以說武昌起義是他瞎搞出來的。他把湖北清軍調去四川,導致武昌革命黨人有機會起義,更糟糕的是瑞澄事先掌握革命黨人名單卻不採取有力措施。結果,起義者提前起事,瑞澄沒怎麼抵抗就出逃,1915年死在上海。

那麼,其他末代總督又是如何呢?不妨一個個來看……

末代東三省總督趙爾巽,掌管奉天、吉林、黑龍江,他帶著人馬圍剿奉天革命黨人。民國成立之後,他被袁世凱叫去編寫《清史稿》,可惜病死未能最終成稿。

末代直隸總督張鎮芳,掌管直隸、河南、山東,是袁世凱的兄嫂的弟弟,自然是圍著袁世凱轉。袁世凱死後,他又跟張勳勾搭搞復辟,結果進了牢房。出獄後,他專心經商致富,一直活到70歲。

末代兩江總督是“辮帥”張勳,掌管江蘇、安徽、江西,一生對清朝忠心耿耿,他的部隊民國後還扎著辮子。後來,他帶著“辮子軍”進京搞復辟,失敗後逃到天津避難,死於1923年。

末代兩廣總督叫“張鳴岐”,掌管廣西、廣東、海南,他被迫宣佈獨立,後逃亡日本。抗戰時期變身為大漢奸,1945年死於一片聲討之中,結束可恥的人生。


末代閩浙總督松壽,掌管福建、浙江,他親率八旗兵(包括八旗婦女)激戰福建起義的新軍,戰敗選擇自殺,為清朝殉葬。

末代陝甘總督叫“長庚”,掌管陝西、甘肅、伊犁。武昌革命後,原陝甘總督升允總理軍務鎮壓革命黨人。溥儀遜位旨下,長庚將官印交付布政使趙惟熙離開,4年之後辭世。

末代四川總督趙爾豐,掌管四川,是趙爾巽的弟弟,能力比較強。可惜,他後來血腥鎮壓四川保路運動,直接導致湖北軍隊趕來支援。看到大勢不妙,趙爾豐明裡宣佈獨立,暗裡策劃兵變,結果被革命黨抓住處決。

末代雲貴總督李經羲,掌管雲南、貴州,是李鴻章的侄子,熱心於教育事業。他曾在雲南辦講武堂,居然造就一批革命黨人,武昌起義後被蔡鍔禮送出境。隨後,他北上投靠袁世凱,1925年在上海逝世。

晚清末代九大總督,在時代的大趨勢下,做出不同選擇,承受著各自的代價。對他們的遭遇,你有什麼看法呢?


子屠龍


清朝九位封疆大吏即是清朝九大總督,總督是統轄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及軍事的最高行政長官,這九大總督分別是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雲貴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東三省總督和陝甘總督。

直隸總督

總管直隸(今天津,河北大部與河南、山東小部)的軍民政務,最後一任直隸總督是張鎮芳,他是袁世凱兄嫂之弟,宣統三年十二月署理直隸總督一職,但僅十餘天清朝就滅亡了,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委任張鎮芳為河南都督兼民政長,袁世凱死後支持張勳復辟,復辟失敗後被捕獲無期徒刑,後被其子以保外就醫為名從獄中救出,出獄後棄政從商,1933年因病去世,對了,他的兒子就是著名收藏鑑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張伯駒(其實張伯駒是張鎮芳哥哥的兒子,後被過繼給了張鎮芳),新中國成立後,張伯駒向政府捐獻了大批珍貴文物,是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


兩江總督

總管江蘇(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軍民政務,最後一任兩江總督是著名的辮子軍首領張勳,武昌起義後被清政府任命為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南洋大臣。清朝滅亡後被袁世凱派往徐州,任長江巡閱使,1917年北洋政府發生府院之爭,張勳以調停為名趁機率軍進入北京強制解散國會,擁立宣統發動復辟,但僅十餘天便被段祺瑞的討逆軍擊敗,張勳逃亡天津德國租借,後北洋政府對張勳等復辟分子實行特赦,從此張勳退出政界進入商界,1923年張勳在天津因病去世。



四川總督

總管四川省的軍民政務,最後一任四川總督是趙爾豐,最後一任東三省總督趙爾巽之弟,到任後四川發生了保路運動,趙爾豐不得已下令鎮壓,後造成“成都血案”,也因此川軍不願繼續鎮壓,於是清政府派湖北新軍入川,而湖北新軍也趁機發動武昌起義,趙爾豐因此被免去四川總督職務,1911年12月被四川軍政府軍政部長尹昌衡所殺。

閩浙總督

總管福建、浙江、臺灣三省軍民政務,最後一任閩浙總督是松壽,武昌起義爆發後,福建革命黨人彭壽松在福建發動起義,松壽率部誓死抵抗,後兵敗吞金自殺。



雲貴總督

總管雲南、貴州兩省的軍民政務,最後一任雲貴總督是李經羲(李鴻章之侄),李經羲總督雲貴時大力發展雲南講武堂,朱德元帥就是他破格錄取的,而蔡鍔也曾受到李經羲的資助,後來蔡鍔在雲南起義,李經羲誓死不降革命軍,於是蔡鍔便護送他離開雲南,後出任袁世凱北洋政府,袁世凱逝世後避居天津,1925年9月18日在上海病逝。

湖廣總督

總管湖北和湖南的軍民政務,最後一任湖廣總督是三造共和的段祺瑞,號稱“北洋之虎”,皖系軍閥首領。武昌起義後,袁世凱急令段祺瑞為第一軍統領兼湖廣總督,後段祺瑞因反對袁世凱稱帝而被迫卸去職務,曾四次出任北洋政府總理,1926年被馮玉祥驅逐下臺,從此隱居天津日租界,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拒絕與日本人來往並移居上海,1936年因病去世。

兩廣總督

總管廣東和廣西兩省的軍民政務,最後一任兩廣總督是張鳴岐,1910年因賄賂慶親王奕劻而升任兩廣總督兼廣州將軍,在任期間堅決擁護帝制,1911年親自指揮鎮壓黃花崗起義,後擁護袁世凱稱帝,袁世凱死後逃亡天津,九一八事變後勾結日本特務,抗日戰爭爆發後淪為漢奸,日本投降後不久在天津去世。


東山省總督

總管奉天(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的軍民政務,東三省總督是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新設置的官職,所以這一職務在歷史上一共只有三人擔任過,而最後一任東三省總督是趙爾巽,最後一任四川總督趙爾豐之兄,武昌起義時鎮壓東三省革命黨,清帝退位後趙爾巽隱居青島,1914年受袁世凱之聘,出任清史館館長,主持編纂《清史稿》,1927年因病去世。


陝甘總督

總管陝西、甘肅和伊犁三省的軍民政務,最後一任陝甘總督說起來比較複雜,宣統元年(1909年)陝甘總督升允因反對立憲而被革職,繼任者是長庚,武昌起義爆發後,升允再次被起用,督辦的陝甘軍務,但此時陝甘總督之職還是長庚,清帝遜位後長庚將總督大印交給趙惟熙便離去了。那麼這麼來看的話陝甘總督的最後一任總督應該是長庚,長庚於1914年去世。


鹹魚閒聊


這九位封疆大臣,應該屬於常委,到八x山那裡找找,看那裡有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