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抗金名將李綱二過寧化感懷留詩而成“揩淚碑”

南宋抗金名將李綱二過寧化感懷留詩而成“揩淚碑”


南宋抗金名將李綱二過寧化感懷留詩而成“揩淚碑”

南宋福建籍抗金名將李綱,曾兩次路過寧化,與寧化留下不解之緣,特別是在第二次路過寧化夜宿草倉神廟時,因抗金抱負不得施展,有心殺敵報國,卻無奈不被重用而被貶謫,心中感懷而題詩一首。後人感佩丞相忠義,把詩刻碑流傳,以作紀念並祭祀。

南宋抗金名將李綱二過寧化感懷留詩而成“揩淚碑”

據史料記載,李綱兩次路經寧化是這樣的情形:傳說頭一次是從邵武老家赴京時路過寧化的,在寧化縣城西的草蒼廟住一宿。該廟祀草蒼尊王神像。草蒼尊王為長孫將軍名山,昔閩王驍將,因護芻挽來寧而歿,邑人立廟祀之。李綱在廟中睡至半夜,忽夢草蒼神取其眼睛嵌於木柱之上,醒來後不解其意,回至京城不久即被拜為相。回想在寧化草蒼廟夢中之事,方恍然大悟,“目”、“木”乃相字,故傳草蒼神授夢顯靈。此後,該廟不斷有人夜宿廟中以求神託夢。

南宋抗金名將李綱二過寧化感懷留詩而成“揩淚碑”

宋紹興二年(1132年),李綱因力主抗金之事被貶,改知潭州,後改洪州,不久又改福州,從江西到福建途中,第二次道經寧化,憩草蒼祠並題詩於壁曰:“不愁芒屨長南謫,滿願靈旗助北征。酹將一杯揩淚眼,煙雲何處是三京。”詩後自敘雲:舊歲新皇,充嗣寶曆。予被命拜相,獻恢復中原之策,上不採用。兩閱月,予以觀文殿學士知潭州,今改洪州,夏,又改福州。自洪抵吉、贛來福,道寧化,行倦,憩草蒼祠下,因拜神。坐間,思憶帝有感,作一絕寫懷,兼寓行蹤雲。時大宋紹興二年壬子夏五月吉。金紫光祿大夫平章政事樵川李綱書。這首寫懷詩,僅僅二十八個字,卻充分表露了李綱討賊復仇、忠君憂國的思想情緒。

南宋抗金名將李綱二過寧化感懷留詩而成“揩淚碑”

邑人將其詩及其敘共計一百三十九個字立碑刻之,因詩中有“指淚”兩字,因此,又將詩碑稱為“揩淚碑”。明嘉靖二十九年(150年)監察御史元山魯佩又立一碑,雲吊李忠定丞相二首和韻草蒼祠下草書計九十二字。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汀州府寧化縣著名書法家伊秉綬謁李忠定公祠又立一碑,隸書計一百二十ー字,同時,摹刻忠定公遊青源山拓本四碑。後祠毀,碑移縣文化館。1971年舊文化館拆建,碑被埋在地下,1986年挖出殘片九塊,碑文一百多字,現存縣博物館。

據記載,明嘉靖間(1522-1566年)知縣潘時宜,將草蒼廟改為大忠祠,移草蒼神於後堂,特祀李綱丞相於中堂,改祠額曰“大忠”,同時撥民房五間、官塘四口,以其每年所收之租銀以辦二祭。嘉靖三十ー年(1552年)知縣陳統復新建祠屋三間於堂前。

南宋抗金名將李綱二過寧化感懷留詩而成“揩淚碑”

南宋抗金名將李綱二過寧化感懷留詩而成“揩淚碑”

南宋抗金名將李綱二過寧化感懷留詩而成“揩淚碑”

注:本文來源客家祖地石壁叢書《寧化掌故》,餘保雲/編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