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煉油毛利偏高 專家呼籲改進成品油定價機制

國內煉油毛利偏高 專家呼籲改進成品油定價機制

近期有市場觀點認為,我國煉油廠毛利較高削弱了成品油的市場競爭力,因而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應加強對煉油毛利的監管。對此,業內專家認為,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經過幾輪改革後雖已大幅改善,但仍存在一定改進空間。

“除原油價格之外,國內煉油廠商的煉油毛利也對成品油價格有直接影響。”一位業內人士告訴上證報記者,市場集中度過高導致我國目前的煉油毛利高於亞洲其他國家,這使得在相同的油價水平下,我國成品油成本高於其他國家,降低競爭優勢。

根據國內某大型煉油企業公佈的財報數據,截至2018年9月,該公司前三季度煉油毛利為10.96美元/桶。同期市場數據顯示,新加坡綜合煉油毛利為6至7美元/桶,歐洲處於5至6美元/桶的煉油毛利水平。

“國內煉油毛利應至少削減3美元/桶以上,才能保持相對的競爭力。”該業內人士建議,成品油定價機制應加強對煉油毛利的監管。

“目前來看,我國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比較合理,定價也比較準確。”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告訴上證報記者,他並不認為大型國有企業煉油毛利過高,相反,這些企業在產業鏈下游承擔了更多的社會責任。在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進方面,林伯強認為,如果成品油定價主體是第三方中介如行業協會,公眾可能會更加信服,但這需要更多的配套政策,執行有一定難度。

我國現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主要是定期調整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的最高限價,成品油經營企業可根據市場情況在不超過最高零售價格、最高批發價格或最高供應價格的前提下,自主確定或由供銷雙方協商確定具體價格。

“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存在一定的改進空間,但由於2018年剛推出原油期貨,且預計成品油期貨也將在今年或明年推出,政策可能正在等待更加健全的市場定價工具,從而為定價機制改革帶來更多的可行性條件。”中國油品加工及流通產業俱樂部秘書長劉心田告訴上證報記者。

根據中石化最新發布的《2019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報告》,隨著我國成品油全面市場化步伐加快,“加油站建設對外資開放、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放開”將是2019年國內煉油行業面臨的挑戰之一,煉油銷售企業需要提前做好準備。

上海鋼聯能化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廖娜此前在2018年中國成品油市場論壇上表示,當前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指引,而未來定價機制若放開,很可能是階段性地推進,即先通過中石化標杆定價,逐漸轉為市場定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