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夢紅樓二三事,入骨相思有誰知

一生之中,總有一些,你割捨不下的東西。書,對我來說,便是其中的過半之數。一本好書讓你哭讓你笑,讓你啼笑皆非,也讓你痛徹心扉,銘心刻骨。清風明月,香茗一壺,年歲緩緩,枕邊案上有一本書陪著你,便覺安然。興趣使然,我讀過許許多多的書,領略過許許多多的光景,而與我緣分最深的一本書,便是《紅樓夢》。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這幾句話吸引了故往今來多少讀者一探究竟。初識《紅樓夢》時,是在十三四歲的年紀,這幾句話讀著雖不深解其意,但只覺心上黯然,似被觸動了般。從此便一入紅樓夢,雲深不知處。

忽夢紅樓二三事,入骨相思有誰知

年幼初讀《紅樓夢》,我只知大觀園的熱鬧,形形色色的人物,各種各樣的吟詩作畫的風月雅事,看著書上的配圖畫紙,好不豔羨。後來,母親告訴我《紅樓夢》裡的大部分情節裡,寶玉、黛玉、寶釵等人,都是十幾歲的年紀。我便與這些人物更生了親近之感,即便有些字句晦澀難懂,也阻擋不了我的熱情。我喜歡抄錄書中的詩詞,幼稚地賦上菊花詩、桃花詩,且自以為少時樂事。

慢慢地,我年歲增長,積累了不少文學常識,且又學習了些文言文的知識。讀起《紅樓夢》來,便不再像幼年那般費力了。一章章的翻閱,一回回的看,我漸漸地習慣去體會書中人物的情感,有了自己的喜惡。初中時期心悅黛玉,被其情思折服。在“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一回中,我看到黛玉午睡時以手帕掩面與寶玉言笑的天真可愛;在第四十五回,黛玉在秋夜有感而寫下《秋窗風雨兮》,而此時正值秋分,黛玉又犯咳疾,令人心疼;在第三十八回中,黛玉奪魁菊花詩,才情無雙,令人欽佩。好一個世外仙株寂寞林,好一個敢愛敢恨的顰兒,好一個遺世獨立的林妹妹。書中有這樣的人物,這樣的才情與品格,自是讓人割捨不下。

忽夢紅樓二三事,入骨相思有誰知

再到後來,高中時期,學業便漸漸繁重。但《紅樓夢》卻一直伴我左右。每每遇到不快,每每遇到心靜不下來的時候,我總是翻翻案上的書,看上幾回,心也就不知不覺地靜了下來。一遍遍翻閱,我總是會發現上一次閱讀時沒有注意的細節,進而又有了不一樣的體悟。這些小小的感悟總讓我如獲至寶。隨著年月的累積,我的那本《紅樓夢》的紙張也慢慢泛黃,我卻覺得時光讓這本書更有味道。

再到現在步入大學,我來到一個不同的環境裡,從剛開始對未知生活的憧憬,到現在的適應與習慣,在這種變化中,很慶幸有《紅樓夢》陪著我。這本書裡有榮衰之變,事態炎涼,也有敢愛敢恨,風月無傷。這本書於我而言,如今已是一種情懷,我貪戀著翻閱它的喜悅感,細心研讀時的那種靜謐,也享受著日積月累這本書饋贈給我的禮物——不一樣的情懷與思考。

再吟一遍《葬花吟》,再唱一遍《紅豆曲》,再看一遍嬉笑怒罵,再嘆一遍世間繁華。我不知這一生還有多久多長,我只知《紅樓夢》是我心上那顆硃砂痣,是床前明月光,是無香的海棠。怕是這一輩子,再不會放下。又至夜深燈火闌珊處,看著案上熟悉的字句,我只等著赴曹公筆下的相思之話,恰似高山流水遇知音。

忽夢紅樓二三事,入骨相思有誰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